“2423”新模式 提高问题办理质效
文/龚华
近年来,资阳市雁江区探索建立“2423”新模式,构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改反馈、随机回访”的问题闭环处置机制,提高问题办理效果,营造“好评磁场”。
两种方式防问题收集“跑冒滴漏”。 建立完善“干部进村入户”大走访工作机制。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村(社区)干部及村(居)民小组长每半年开展1次“下基层、大走访”活动;区级部门深入管理和服务对象、联系企业、脱贫攻坚联系村,确保全年走访不少于两次;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每月走村入户,电话访谈外出务工人员,实现驻村干部每半年逐户走访1次、包片班子成员每年逐户走访1次。同时建立来电反映平台受理问题,实行“分类处置、马上就办、限时办结”的工作机制,群众可通过座机、手机随时随地反映问题。
1.对原始数据对数化后,数据通过了平稳性检验,同为一阶单整;协整分析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和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具有协整关系,以及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四级联动防问题交办“病灶不清”。 依托“区委—区社评办—乡镇(街道)部门—村(社区)”四级联动机制,实现问题研判区委统揽、区社评办统筹、乡镇(街道)部门主体、村(社区)承接,层层压实研判责任。大走访中,联系走访区级部门和所在的乡镇(街道)党(工)委以周为单位分析急难险重的问题,以月为单位研判日常性问题,村级和乡镇(街道)党(工)委能解决的指定专人限时办结,不能解决的请求联系走访区级部门帮助解决,确属三级均不能解决的,汇总梳理后报区社评办。区社评办每月召开研判会,对研判不清的交乡镇党委或联系走访部门自行落实;对符合实际的,分报市解决、区级单位办理和问题线索三类,报区委分管领导审核把关、主要领导亲自签批。同时,对区级单位承办类问题,按“三交”原则交办至联系区级领导、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让问题研判弄得清,保证问题交得准。
两种制度防问题解决“拖延应付”。 积极办理群众反映问题,对于共性问题,推行上下联动、部门联办机制,由相关区级分管领导挂帅,涉及职能部门现场会办。对于个性问题,按照“分级分类、重点攻坚”原则强力推进,五保、低保等政策类问题,符合政策第一时间按程序办理,不在政策范围内耐心解释;企业要求扩大融资渠道等服务类问题,积极搭建银企对话平台,强化沟通服务;房价过高、税收过高等问题,坚持见面沟通,掌握群众真实想法,细致耐心解决解释;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困难类问题,坚持实地了解情况,依法依规逐一解决解释;对干部线索类问题,坚持区纪委监委直接办理,深挖细查。对汇总的问题,实行动态“报账”、定期“领账”、年末“收账”和“销号”管理制度,推动相关部门按期交卷。
蚕豆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及维生素B2等,并含有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为粮食、蔬菜和饲料、绿肥兼用作物。蚕豆是湟中县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在现代栽培管理技术的作用下,每年稳定的产量和质量,都给农户带来了理想的经济效益。蚕豆栽培过程中,充分了解蚕豆的生长习性及需肥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栽培管理,以更好地促进蚕豆产量和质量。
三项机制防问题解决满意度“自说自话”。 建立“群众直评、点名通报、公示公开”三项机制。坚持办理结果“到群众中去”,反映人对干部“面对面”答复的问题直接评议是否满意,对区社评办交办问题由群众直接监督落实;对大走访收集的能自行解决的问题,由区纪委监委派驻(出)机构“实打实”现场调研,群众直接了解。建立季督查、季通报机制,对在办理过程中存在的推诿扯皮、满意度弄虚作假等进行专项督查,对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据实通报,通报结果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中梗阻”问责处理“双挂钩”,并扣除一定目标考核分;对工作务实、成效明显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加大对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办理情况的抽查力度,各单位通过网络、微信、广播等平台对问题办理全过程公示公开,力求做到群众反映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作者系中共雁江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 责编/王兆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