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与行政发展研究概述_行政主体论文

技术进步与行政发展研究概述_行政主体论文

技术进步与行政发展研究论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进步论文,行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81(2013)02-0012-06

技术进步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基本共识。在经济学研究领域,学者们通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形成了基本共识,即“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1]44。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发展规定了行政实践的前进方向,体现了行政活动的进步状态,因而,对行政发展的推动因素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就十分必要。然而,近年来学界对行政发展动因的分析主要从行政系统自身的内部环境因素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等外部环境因素展开,而对推动行政发展的根本动因或主要动因却鲜有论及。我们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是行政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对技术进步推动行政发展的作用机理、历史样态、基本规律和实现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技术进步推动行政发展的作用机理

技术进步与行政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系统中的两个重要子系统,它们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历史演变过程,是在一个国家特定的社会发展环境中与一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社会各方面协调共进的复杂过程。因此,要充分认识技术进步推动行政发展的作用机理,不仅要对技术进步与行政发展的内涵与本质有清楚的认识,而且要将两者置于人类社会发展系统中去,通过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系统结构与运行规则阐明技术进步推动行政发展的原理、方式与途径,说明为什么技术进步是推动行政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问题。

1.技术进步与行政发展的内涵与本质

一是技术进步的内涵与本质。在经济学的研究视阈中,技术是指“人们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技能”[2]157;在技术哲学的研究视阈中,技术泛指“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的全部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手段、方法、知识等活动方式的总和”[3]47,包括生产技术、社会技术和精神技术等具体内容;从更高的哲学意义上说,“技术的本质乃是人的本质的外化”[3]51。由于技术定义的多样性,使得技术进步的内涵也具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狭义的技术进步是指“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内所取得的技术进步,指在生产、流通、信息交流等方面所使用的工具和程序水平的提高,也就是在硬技术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步”[4]4,广义的技术进步除了包括狭义技术进步的内容,还包括“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制度、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变化等”[4]5软技术进步,其主要内容包括新的方针政策,新的组织、管理体制与方法,新的合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规律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新的决策方法,新的发展模式等。[4]5由此可知,既然“技术的本质乃是人的本质的外化”,那么技术进步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外化的强化,体现的则是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的加强,展示的则是人类社会生活关系的直接生产过程,因而它是人类社会生活关系形成、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力量和度量尺度。[3]53我们正是从技术进步的广义内涵及其本质来分析其对行政发展的推动作用的。

二是行政发展的内涵与本质。关于什么是行政发展,至今学界尚无共识。这或许是由于对“行政”这一核心概念的界定还没有形成普遍一致的认识,从而导致人们对什么是行政活动的本质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因此,要准确认识行政发展的内涵和本质,首先要准确认识行政活动的本质。我们认为,“行政活动是统治阶级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的执行系统管理社会的过程”[5]112,因而,行政发展是指行政主体为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采用科学方法,健全行政体系,改善行政活动方式和行政关系,提高行政效率,以便更好地执行政治权威意志的过程”[6]354。从本质上说,行政发展是行政实践的前进方向,体现的是行政活动的进步状态。

2.技术进步推动行政发展的原理

单纯从技术进步与行政发展的内涵和本质来看,技术进步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外化的强化,必然会对行政主体行政认识的深化和行政实践的提高产生积极效应,从而通过不断改善行政活动的方式、提高行政活动的效率推动行政发展,促成和维系行政活动的进步状态。然而,这还只是粗浅的感性的认识,要从理性认识的高度揭示技术进步推动行政发展的基本原理,还需将其置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系统结构与运行规则中加以阐明。

一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系统结构来看,可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静态分析来考察技术进步对行政发展的推动作用。首先,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技术是“生产力的核心因素”[7]127,技术进步是生产力得以实现质变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着行政活动的产生、发展、性质”[5]154,自然也就决定着行政发展这一行政活动的进步状态。这直接揭示了技术进步对行政发展的推动作用。其次,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说,生产力通过制约和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对生产关系形成制约和决定作用,进而对政治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形成制约和决定作用,行政发展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就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和决定。这间接揭示了技术进步对行政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运行规则来看,可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动态结构来考察技术进步对行政发展的推动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生产方式的动态结构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5]155,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方式得到不断改进,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化和发展。正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运行规则中,技术进步通过不断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也不断推动行政发展。

3.技术进步推动行政发展的方式

从技术进步推动行政发展的原理来看,技术进步对行政发展既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也存在间接的作用过程,因此,可结合行政发展的内外环境因素对其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直接推动。技术进步对行政发展的直接推动,表现为行政系统对技术进步成果的直接吸收和运用,从而不断拓展行政主体行政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行政主体行政实践的效益和效能。例如,随着信息技术在行政领域的不断普及,行政主客体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不断加快,从而使得行政认识和行政实践活动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相互作用的频率不断提高,这不仅密切了行政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而且迫使行政系统不断改善自身以提高行政效率。

二是间接推动。技术进步对行政发展的间接推动,表现为技术进步通过对行政发展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持续作用,促使行政系统适应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通过转变行政理念和行政职能、优化行政组织和行政决策、完善行政领导和行政制度等方式作出积极回应。例如,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渐向人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渗透,政府在管理社会的过程中,不仅要面对复杂的现实社会,而且要应对虚拟的网络社会,这就必然使得政府转变管理理念、开发新的管理工具加以应对。

4.技术进步推动行政发展的途径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主要通过“知识资本、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之间的匹配”[8]15形式实现,与之相似,技术进步对行政发展的推动也主要通过提供物质资本、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实现。

一是提供物质资本。物质资本是行政发展的基础要素,也是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实现积累的物质基础。行政发展作为行政实践的前进方向和行政活动的进步状态,不仅亟需技术进步为其提供充足的物质设备,而且亟需技术进步为其提供现代化的物质手段。“在现代行政活动中,制约行政活动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物质设备的先进程度。”[5]138技术进步正是通过不断提高物质生产效率和推动物质手段更新,为行政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支撑。

二是提供知识资本。知识资本是行政发展的沟通要素,也是物质资本得以升华和人力资本得以优化的重要媒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资本正日益成为现代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对行政组织来说,知识社会的来临,突显了政府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也就要求行政组织要在行政发展中通过行政哲学的指引建构自身的行政知识体系[9]63。在这一过程中,技术进步为行政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来源,包括实体性的显性知识,亦包括经验类的隐性知识。正是通过技术进步所提供的充足的知识资本,行政主体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创造性,运用有限的物质资本推动公共行政的持续发展。

三是提供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行政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得以更新和利用的实现主体。在行政活动中,人既是行政主体,又是行政客体。因此,技术进步对行政发展中人力资本的影响,既包括对作为行政主体的人的影响,也包括对作为行政客体的人的影响。技术进步对行政主体的人的作用,体现为通过不断提高其操纵、掌握、运用和管理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技能和手段,提高其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其具备推动行政发展的自信和能力;技术进步对作为行政客体的人的作用,体现为技术进步不仅实现了人的身体和精神的解放,而且促进了人的社会理性和参与意识的觉醒,从而使其具有关注和参与行政发展的意愿。通过这两方面的作用,技术进步将作为行政主客体的人糅合在一起,从而为行政发展注入了鲜活的人力资本要素。

二、技术进步推动行政发展的历史样态

要真正揭示技术进步推动行政发展的作用机理,不仅需要通过逻辑推理形成基本的理论认识,还需要通过纵向的历史考察对其进行验证。因此,可将行政发展置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分期,将行政发展分为“准行政”[5]91、“统治行政”、“管理行政”、“服务行政”[10]8-10四种历史样态,并分别对技术进步在行政发展的四种历史样态中的推动作用进行分析。

1.技术进步与“准行政”的形成和发展

准行政是指“原始社会中的公共机构或公共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5]91。准行政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具备三个基本前提,即人的群体意识、自我意识,交往协作以及社会关系,这三个条件都依赖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而产生。技术进步正是通过作用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为准行政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主体条件和社会条件。原始人类通过经常性地使用天然工具和制造工具而不断改造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使人类摆脱了直接享用自然物的动物属性,迈出了人脱离动物界的关键性的一步,促成了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同时,随着人类制造工具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开始形成稳定的群体生活,并在生产劳动中形成日益密切的交往和协作,从而使人类开始逐渐融入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原始人,由于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手段和工具极其简陋,只能通过集体劳动进行劳动生产,而在集体劳动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分化导致了牵涉集体利益的公共事务的产生,从而催生了管理公共事务的公共机构,这就意味着准行政活动产生了。随着人类制造工具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的劳动水平也不断提高,劳动过程中的分工和协作也日益复杂,从而使公共事务不断增加,公共机构日益完善,而原始社会的准行政也沿着血缘家庭、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历史轨迹,在形成氏族代表会议和部落议事会等公共机构、产生氏族酋长和部落长等公共事务管理人员后达到了高峰。

2.技术进步与“统治行政”的形成和发展

统治行政是农业社会以统治为主导的行政管理模式,它横贯人类社会发展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历史,在行政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统治行政的形成和发展也得益于技术进步的推动。首先,技术进步改良了人类劳动的生产工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推动社会分工的发展,并进而推动了阶级的产生,而阶级的产生是统治行政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逐渐由石器过渡到金属工具,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良,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的分工三次社会大分工。社会分工不仅使个人财富得到不断积累,而且使原始的公有制经济逐步被私有制经济所取代,导致社会贫富差距的出现,并最终导致社会分裂为两个对立的阶级。阶级的产生为统治行政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也宣告了原始社会的准行政被阶级社会的统治行政所取代。其次,技术进步持续作用于阶级社会的生产方式,在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剧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进而推动了国家的产生。国家的产生是统治行政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整个人类行政发展史得以持续推进最为重要的载体。在以国家为载体、以阶级统治为主要目的的统治行政时代,社会公共权力由“公权”变为“私权”,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与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融为一体,社会群体更为分明的分化为普通劳动者和阶级统治者和管理者。这意味着,随着技术进步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出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分工,管理的专门化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预示着管理行政的出现将成为行政发展的历史必然。

3.技术进步与“管理行政”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行政是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后,随着社会分化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行政管理模式。根据法国经济学家A.西格弗里德的社会发展三阶段论,即人类社会发展经历的“手工业时代、机械时代、管理时代”[7]187的历史划分,人类在进入管理时代后,以往的统治行政模式因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不断强化而逐渐为具有管理色彩的管理行政所取代,正如张康之所指出的那样:“社会治理体系的演进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从统治到管理的过程,农业社会的治理体系是一个统治体系,近代以来,社会治理体系逐渐朝着一个管理体系的方向演进,到了20世纪后期,基本上定型为典型的管理模式,最为突出地反映在行政管理过程中。”[10]9技术进步在管理行政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首先,从生产技术进步的角度来说,自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迈入了工业化进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物质财富呈几何倍增,这一方面将人类从机械生产中解放了出来,一方面也导致人口数量剧增、人口流动加快、社会分化加剧,从而使得统治行政的统治体系逐渐失灵,统治职能逐渐向管理职能转型,统治利益逐渐消解而公共利益逐步成长,这也就促进了现代意义上的具有“公共行政”性质的行政管理模式的诞生。其次,从社会和精神技术进步的角度来说,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得到长足发展,这在行政管理领域来说,就是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正是有了行政学的理论探索和科学指导,管理行政才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实践路径,现代化的政府行政管理才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4.技术进步与“服务行政”的形成和发展

服务行政是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后行政发展的前进方向,也是新一轮全球性行政改革追求的目标模式。在当代行政发展的理论视阈和现实实践中,“服务”一词已逐渐成为主导性的词语,从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到各国政府倡导建设的服务型政府,服务行政已在理论和实践上决定了行政发展的前进方向。在服务行政的形成和发展中,技术进步既扮演着解构者的角色,也扮演着建构者的角色。首先,技术进步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了对管理行政的解构,从而为服务行政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技术进步在为管理行政提供先进的物质设备和管理技术时,也为管理行政埋下了诸多弊端,尤其是管理主体基于技术至上的管理意识,过分依赖管理技术对社会事务实行全方位管理和控制时,就产生了“诸如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政府机构膨胀问题、官僚主义问题、管理成本无限增长的问题、腐败问题”[10]10等广受诟病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管理行政的合法性,使管理行政在后工业化社会开放、自由、民主的社会环境中日益处于被动的地位。同时,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解放了作为被管理者的人类群体,促使被管理者公民意识的觉醒,推动了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这就使得整个社会治理体系不断被分解和分化。从此,管理行政面临的不再是逆来顺受的“顺民”,而是具有了主体意识、具有自身利益诉求的现代公民,管理行政的管理过程也因此而被迫中断。其次,技术进步作为服务行政的建构者,为服务行政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成条件。服务行政的建构不是在虚无之上的建构,它不仅要以统治行政、管理行政的历史遗留作为批判对象和建构基础,而且需要在现代技术观的指引下重塑行政主体、行政过程和行政行为模式。随着技术哲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技术的价值负荷有了较为清楚地认识,对技术进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选择和伦理规范也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这些理论成果不仅有利于平息行政发展中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纷争,使现代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行政发展,而且有利于为服务行政的建构提供符合人类社会公共利益的价值标准,使行政主体在运用各项行政技术时,淡化技术的工具理性,提高技术的价值理性,从而使服务行政在后工业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能与技术进步真正融合,能够真正提供公平而高效的公共服务。

三、技术进步推动行政发展的基本规律

从技术进步推动行政发展的历史样态可知,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技术进步都与行政发展相伴相生、相辅相成。技术进步在推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行政活动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根据“历史和逻辑相统一”、“唯物和辨证相统一”、“比较特点和寻找根据相统一”[5]108-110的方法论原则,可将其基本规律概括为三个方面:

1.相互适应律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独立领域,技术进步与行政发展都具有其内在逻辑和规律,但就演进历程而言,他们都遵循着“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至微观,由经验性向科学性”[7]87的发展规律,因此,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来说,技术进步推动行政发展遵循了相互适应律。首先,技术进步与行政发展的相互适应是以社会发展的历史环境为客观条件,以人类的社会活动为主体条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下得以形成和发展。技术进步与行政发展都是人类适应环境的结果,脱离了人的社会活动与生活环境,也就无所谓两者之间的相互适应。这是技术进步推动行政发展的必要前提。其次,技术进步与行政发展的相互适应统一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根源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这是技术进步与行政发展之所以能够相互适应的根本条件。这正如原始社会的新石器革命推动了氏族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进而推动了准行政的形成和发展;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农耕技术推动了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从而推动了统治行政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工业化、自动化推动了现代企业和现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推动了管理行政和服务行政的形成和发展。

2.动态平衡律

“平衡,就是矛盾诸方面的一致性、均衡或者相对统一”[11]249;动态平衡,就是系统内各要素、结构在系统与环境之间、彼此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的过程中保持平衡。技术进步对行政发展的推动之所以呈现动态平衡,是因为:首先,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技术进步与行政发展的相互适应使两者结合为一个密切相关的运行系统,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技术成果经过行政系统的内化而成为行政发展的构成要素,促使行政主体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组织结构、权责分配、职能设置、规范体系等物质载体;同时,技术进步通过提供新的思维模式、观念体系和制度体系,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认识、行政理念、行政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使行政主体具备推动行政发展的知识基础和精神动力。正是通过技术进步所提供的物质技术和精神技术的有力支撑,行政主体才能走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的思想误区,步入行政改革和行政发展的动态轨迹。其次,技术进步推动行政发展的动态过程又是一个平衡的动态过程,是技术进步系统与行政发展系统之间物质与能量有序转换的过程。技术进步为行政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资本、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行政发展则为技术进步确立了伦理规范、提供了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可以说,如果技术进步与行政发展之间缺失了这种动态平衡关系,技术进步将对行政发展毫无意义,甚至可能将行政发展引入混乱无序、无所适从的境地。

3.相对稳定律

技术进步与行政发展本质上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一种进步状态,都是在面对一定社会环境的种种变化和压力,运用一系列调节机制才能得以维系和存在的发展过程。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行政发展,要对人们的生活有所助益,都必须使自身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保持相对稳定,只有稳定才能保持社会的有序,只有稳定才能保证活动的效率。因此,尽管技术进步是生产力发展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但它对行政发展的推动也遵循着相对稳定规律。也就是说,“行政发展是在行政稳定中的发展”[11]251,行政主体在“建立行政秩序、健全运行机制、厘定行政规范、明晰行政程序、实现行政体制制度化的过程中”[11]250,既要积极吸收技术进步的一切积极有效的技术成果,又要致力于维护行政系统自身的稳定有序,不盲目引入技术,不执迷“技术万能论”,不由技术操纵人,而是由人来控制技术,发挥技术的积极效应。当然,既然技术进步与行政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那么这样的稳定就是一个相对的稳定,就是一个稳定与发展辩证统一的过程。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负载着过多的政治意识形态,因而在改革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体制惰性”,所以尽管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已为技术进步所改变,人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都在向着自由、开放的进步状态迈进,而人们的政治生活和行政生活却依然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神秘的世界。因此,我们强调技术进步对行政发展的推动作用时,既“不能只讲革新、创新、突破、改变现状,或者超常规发展”[11]250,也不能以“稳定压倒一切”为由,遮蔽行政发展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因此,遵循技术进步推动行政发展的相对稳定律,就是要循序渐进的运用技术的“解蔽”功能,为行政发展的有序推进“祛魅”。

四、技术进步推动行政发展的实现机制

分析技术进步推动行政发展的作用机理、历史样态和基本规律,不仅是为了对其形成理性的认识,而且要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当代行政发展的具体环境,探索和构建技术进步推动当代行政发展的实践路径和实现机制。

1.技术进步对行政主体的优化机制

行政发展中的行政主体,其基本要素是单个的行政人,其本质特征则是由单个的行政人构成的行政系统,即由多个行政人构成的行政决策系统、行政执行系统、行政监督系统和行政智囊系统。技术进步对行政主体的优化,首先是通过优化作为基本构成要素的单个的行政人,进而对整个行政系统进行优化。这表现在:一是提高行政决策主体的决策力,推动行政决策的科学化。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是“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公共决策(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决策”[12]261。技术进步通过完善行政决策的信息系统、参谋系统和监控系统,提高决策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了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二是提高行政执行主体的执行力,推动行政执行的高效化。技术进步不仅为行政执行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而且推动了行政组织向扁平化、网络化发展,这就为行政决策的高效执行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和组织保障。三是提高行政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实现行政监督的透明化。技术进步提高了行政监督系统跟踪捕捉行政决策和执行中偏差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行政监督系统的纠偏能力,这就为行政监督系统获得独立地位提供了重要条件。不仅如此,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行政监督中的运用,也丰富了行政监督主体的技术手段,提高了行政监督的时效性和透明度。四是强化行政智囊系统的积极作用,完善行政智囊系统的总体结构。现代行政智囊系统是一个多学科专家的集合体,是一群凭借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开展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在现代技术社会里,行政智囊系统通过对技术进步成果的吸收、改进和运用,推动了整个行政系统的优化和整个行政活动的开展。

2.技术进步对行政客体的整合机制

相较于行政主体来说,行政客体的构成要复杂得多,它是“社会公共事务、人、财、物、信息、组织、时间、环境等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5]137。作为行政主体行政活动的作用对象,行政客体的存在状态和发展形态对行政主体的行政效率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这就促使行政主体,特别是作为行政主体中最具主观能动性的人,通过各种中介手段对行政客体进行调节、控制和整合,使之与行政系统保持相对平衡,从而提高行政主体的行政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及技术进步对行政客体的整合无疑是最为显著的。例如,行政主体通过行政组织技术的改进,使得行政组织的结构设计和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实现了行政组织自身的人、财、物的合理调配与使用;通过行政沟通技术的改进,“推动了行政信息在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对象之间的有效传播,为实现行政活动的决策科学、指挥有力和行动统一提供信息资源”[13]15。

3.技术进步对行政认识的深化机制

行政认识是行政主体对行政客体的一种观念的反映,是行政主体和行政客体之间的一项基本关系,它与行政实践共同构成了行政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在技术进步推动行政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行政主体的行政认识经历了从统治到管理、从管理到服务的深化过程。进入后工业社会以后,随着人们的行政生活日益为眼花缭乱的技术世界所包围,技术进步对行政主体行政认识的深化作用更加明显。首先,技术作为一种“解蔽方式”[14]306,它使行政主体逐渐走出了“技术决定论”与“技术无用论”的认识误区,逐渐摆脱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绝对对立,将自身定位为推动人类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的推动者,并积极谋求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行政发展开始成为行政哲学反思的对象,引发了行政学界对公共利益、知识、理性、民主、效率、公正等论题的追思,从而深刻指出了行政认识进一步深化的道路,即“探索行政之真,追求行政之善,塑造行政之美,建构关于行政生活的真的理念、美的理念和善的理念,驱使行政生活达到真善美的统一”[5]36。

4.技术进步对行政实践的规范机制

行政实践是一个关系范畴,它既指行政主体改造行政客体的行政活动,也指行政主体改造自身的行政活动。作为行政主客体之间的物质性行政活动,行政实践总是以一定的技术条件作为实现手段,并在技术进步的规范之下有效开展。技术进步对行政实践的规范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对行政权力的规范。行政权力是行政主体开展行政实践的权力基础,规范行政权力的使用是行政发展的一项根本任务。技术进步对行政权力的规范,突出表现为技术进步推动了行政职能的转型和行政组织的优化。技术进步推动了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治理体系,使政府、社会和企业形成了合作共治的治理关系。这就促使政府在新的社会治理体系中,一方面重新认识自身与社会和企业的关系,将自身职能定位为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等基本职能;一方面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对行政组织进行完善和调整,通过建设“精简、高效、廉洁”的现代政府,自觉履行自身基本职能,自觉规范自身权力的运用。二是对行政行为的规范。行政行为是行政实践的表现形式,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理性的和非理性的四种。技术进步对行政行为的规范,就是通过行政法制建设、行政制度创新,促使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法律技术”[13]12、遵循行政规章制度开展行政实践活动,通过对行政主体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推动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建设和发展。三是对行政过程的规范。行政过程就是行政实践活动的具体流程,它是行政主体改造行政客体的具体的实施步骤,主要分为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四个步骤。技术进步对行政过程的规范,表现在:提高行政主体的行政策划能力,保障计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充分整合行政组织活动中的人、财、物等各个要素,降低组织活动的成本,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提高行政主体的协调意识,促进行政机构和人员之间的相互协同与配合,保证行政系统上下左右、内部外部的协调一致;提供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行政主体的跟踪纠偏能力,有效消除计划实施中的偏差现象。

标签:;  ;  ;  ;  ;  

技术进步与行政发展研究概述_行政主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