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社会是电气化时代,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等都离不开对电力的大量需求,时代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力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供电企业也面临着日益艰巨的压力。由于历史时代的特殊性,我国电力行业仍处于“新生儿”阶段,供配电端的设备线路仍比较落后,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要求,电力现场监督和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笔者将针对安全监督和生产的重要性,对加大监管力度、优化供电企业业务水平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电力现场监督;安全生产管理;有效性提升措施
1.电力现场监督重要性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电力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前景,同时也对电力质量和供电企业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工程施工是供电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其具有系统性、危险性、技术性强等特点,供电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对电力现场监督的重要性,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
1.1 有利于提升施工质量和安全
通过对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设备、线路建设管理、人员施工规范管理等,有利于保证工程施工各流程的质量,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通过现场监督,能够有效保证进入电网系统设备的质量,线路的安全等,进而保证广大用电用户的用电延续性和安全性。
1.2有利于促进施工技术的发展,提升供电企业管理水平
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往往会遇到一些技术性难题,通过实践和经验总结从而突破技术瓶颈,实现施工技术、管理手段的提升,从而为日后的现场监督和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建设性意见。电力现场监督及安全生产管理也为企业的制度规程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促进企业管理机制的完善。
1.3 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电力施工现场监督能够及时排查现场施工存在的诸如高空坠落、触电、施工设备故障等问题,从而保证施工人员和工程建设质量,有利于电力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从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资源服务和营销服务,推动我国电网建设的发展。
2.电力生产现场监督项目及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2.1 电力生产现场监督项目
电力生产现场监督项目有很多,总结来说主要由以下几点:
(1)电力工程施工前的检查有,查勘阶段对工作地段、危险点的检查,工作票中停电范围等的检查是否符合安全生产作业要求等;
(2)现场安全措施执行情况,如,地线安装、围栏设置、标识牌悬挂、车辆情况等[1];
(3)对工作人员的监督包括:现场人员着装、精神面貌、施工操作流程监督等;
(4)班前会对施工目的、任务等的交底工作是否到位等。
2.2 电力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1)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制度的落实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关系到电力工程项目的安全性,需要安全检查机构和人员的监督和监察,从而对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上级安全生产指标等行为进行制止并按要求执行,对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出现的违章作业、违规指挥等问题进行监察;此外,安全监察机构和人员还承担着监督设备安全技术情况、设计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防护措施、以及施工工器具、起重设备及场内运输设备的定期试验工作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监督检查中的问题和隐患
对于安全监察工作中发现的施工问题和隐患,如果不及时进行排除,就会影响到后续的施工进度,也会影响到施工的安全质量;因此,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出《安全检查通知书》并限期责任整改。
(3)工作人员素质
电力工程施工建设人员作为工程项目的直接参与者,其专业素质的高低对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影响不言而喻。
3.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电力施工现场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人员安排不当
参与电力工程施工的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安全意识不强已是业内共识,这也加大了电力工程监督的和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一些本能够避免的问题却由于人为因素而破坏,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施工现场的人员安排有时甚至是身兼数职,导致许多管理内容不到位,施工人员的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对施工细节上的把控也不到位。
3.2 缺乏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的建设能够有效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施工人员人身安全以及安全事故责任到人,从而把控好从工程准备、施工到建设完成质检的全过程,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后,主要责任人之间“打太极”的现象,提高电力工程安全系数,加快施工进程。
3.3 过于追求施工进度,忽略质量要求和安全生产要求
一味贪图施工效率,而忽略施工质量是电力建设行业的通病。施工方为了缩短工期,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缩短施工流程,导致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的不到保证;安全生产的流程也不按规定进行,从而使得人员安全和施工质量低下。有些施工单位甚至是偷工减料,采购的施工材料不符合电力建设的质量和安全生产要求,严重威胁到了电网建设的安全性。
4.加强电力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4.1 建立并完善现场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上文提到,如果缺乏安全管理制度及责任制度,一旦出现施工安全事故,相关责任人之间可能会互相推诿,影响到施工单位、供电企业的形象,也可能会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建立健全现场安全管理和责任制度,能够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保证施工人员能够按照标准的操作规范、流程进行施工,保证管理人员顺利开展施工监督工作。另外,管理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设一定要符合建设项目本身的特点和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相关法律条款的范围内进行安全施工。
4.2 制定科学的施工安全防护制度,保证施工安全
施工现场的安全还需要安全防护制度的约束。安全防护制度应该包括但不限于对人员的安全保护、对施工设备的安全保护、对放置在现场施工材料的安全保护、施工范围内车辆、行人的安全保护等;制度的制定能够有效保证施工进程和安全生产,因此施工单位和电力企业要协商,进行客观、合理、有针对性的规划,从而构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生产体系,保证电力工程的建设质量、降低投入运行后的故障率。
4.3 提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通过开展安全培训讲座、安全施工现场模拟等方式加强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有效提升施工队伍的安全意识[2],保证施工流程能够按照操作规范和要求进行。现场操作出现问题时,技术负责人要及时进行技术指导,并充分讨论应该使用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手段,保证施工工程质量。
5.结语
电力企业要针对不同施工现场所凸显出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操作的监督管理,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场施工的安全点,并结合施工人员操作出现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整治方案,并充分落实方案内容,为日后电力企业工程施工监督和安全生产管理提供范本,进而增强我国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志坚.探讨县级电力现场监督及安全生产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4,(01):110.
[2]姜星.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J].科技与创新,2016,(19):58.
论文作者:邓艳群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电力论文; 现场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制度论文; 安全生产管理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