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经济打造增长新引擎
卞永祖
【摘要】 智能经济正在成为第四次产业革命的主导力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智能经济展现出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等特点。紧抓智能经济带来的新机遇,重视高效人才培养机制形成,是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智能经济 经济增长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作为新一代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从而引领中国进入智能经济时代。
智能经济发展的基础
智能经济的诞生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但是为什么后者已经研究了较长时间,而前者的出现仅仅是在最近十年?实际上,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期,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限制,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人类的工具出现在生产、生活中,来替代人类劳动或者传统资源。但是,对人类生产方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是在网络速度、存储能力以及计算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后才开始显现。综合可知,智能经济主要是以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算法为支撑,以智能产业化和产业智能化为核心,在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能医疗以及大数据金融等领域正获得快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生产方式带来全方位革命性变化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
5G技术的应用会加快智能经济时代的到来。5G是智能经济中必不可少的通信技术,它把智能经济的核心技术要素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为传统技术、商业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创新力量。中国智能经济发展也非常引人注目,据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公布的《2018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显示,最近20年来,中国关于人工智能的论文数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工程企业培训不只是对员工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需要对被管理者和管理者进行考核管理机制的培训。[4]对于成熟的工程企业而言,绩效考核体制的公开透明化和合理化,有助于确保每个员工的切实利益,也有助于工程企业管理人员更加有效地规划未来,更加有助于提升整体效益。绩效考核需要有专门的人员及部门进行有序实施,培养的主要目的就是使所有员工可以明确意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作用,可以主动参与到平时工作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只要员工有意识,他们就会有工作动力,领导有了认识才可以方便管理。在KPI工程绩效管理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指标对员工能力进行评估,为工程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湖北省是我国水生蔬菜的主要产区,洪湖市是重要力量来源之一,而洪湖水产是洪湖市主要的农业支柱产业,以水产品为主,其种养历史及种养经验丰富,在水生蔬菜的品牌发展上也已卓有成效,通过了多项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建立了如“洪湖莲藕”“洪湖藕带”等多个著有洪湖标签的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提高了洪湖水生蔬菜产品的附加值。洪湖市不断涌现出大量的水生蔬菜加工企业,且已发展了多家龙头企业,产业集聚优势明显,企业带动能力强,为农民增收做出了较大贡献,逐渐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其水生蔬菜加工规模居全国前列,出口水生蔬菜制品条件良好。
大陆村到古辣镇上只用40分钟的车程,交通条件的改善,将为大陆村信息、物资的流通奠定良好的基础,便于人口的集聚,有利于旅游地产的发展。
智能经济下的新机遇
人工智能科技的快速普及也会激发大量创新并触发链式反应,推动产业升级,催生出新需求匹配新供应。现阶段,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不均衡,无论是研究能力、价值导向还是监管能力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都有明显差距,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创造出新的金融投资需求,并加速缩小上述差距。据艾瑞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到2018年,我国智能理财市场规模从300.7亿元增长到254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91%,远高于美国同期的52%。可以看出,渗透力极强的人工智能的出现为金融行业带来了经营和服务模式的变化,在未来有可能使财富、货币以及价值观点等概念被重新审视和定义,当然由于金融业的风险易传染性,其与人工智能的交融合作需要谨慎。
智能经济加速中国普惠共享经济的构建。智能经济的核心不仅在于智能制造,还在于以智能制造为基础的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建筑、智能公共服务等构成的智能化城市建设。在智能交通方面,解决交通拥堵的智能交通系统正在建立。北京和广州等地均开始了智能交通试点推行,利用大数据进行交通路线布局优化。同时,智能汽车的研发推进将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并极大地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在智能公共服务方面,智能客户服务系统可提供全天候业务咨询服务,释放大量例如社保、医院等领域的人工客服岗位。在医疗服务方面,人工智能在诊断、手术与术后康复、健康管理等方面都极大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在医保控费方面,智能化监管有望成为有效提高医保监管水平的新手段。此外,人工智能在图书馆和环境监测系统中的应用,拓展了服务的时间和空间,让更多人获得及时准确的信息和便利的服务。
智能经济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供给侧改革也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为人工智能大范围应用打下基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了无效低端供给,加快了产业间整合速度与能力,并改善了企业组织内部治理模式和组织管理手段,为智能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便利。同时,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构建统一大数据平台,甚至实现个性化需求与设计、制造、物流等业务的无缝衔接,达到产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从而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培育发展智能经济过程中,核心仍然是供给与需求并重。在供给侧,需要从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进行战略支持引导;在需求端,需要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应用推广。对于供给端的提升,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提出了培育智能产业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人工智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模式识别、人脸识别、智能机器人、智能运载工具、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智能终端等。第二个层次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让传统产业智能化,包括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海洋、智能物流、智能商务。第三个层次是大力发展智能企业,对企业进行智能化升级,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军企业。
智能经济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创新技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不言而喻。制造业作为我国工业的核心,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不仅会带来产业结构的升级,更可能催生新的经济业态。快速老龄化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挑战,根据《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18)》的研究数据,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预计会超过2.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接近20%。青壮年人口占比的下降以及其受教育程度的提升,都使传统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成本急剧上升。
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会显著降低用工成本并提升产出率。目前制造业中利用智能技术的领域和产品已不胜枚举。比如,在药物研发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将显著缩小潜在候选药物分子的筛选范围,节省后续测试的时间与开支,减少临床试验失败的概率,极大缩短新药的上市时间。根据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外包的跨国公司埃森哲的报告《人工智能:助力中国经济增长》显示,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潜力拉动中国经济年增长率上升1.6个百分点,并将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提升27%。
智能经济有助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在这次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产业革命中,中国将以其独有的大数据基础优势和复杂多样的应用场景优势,实现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根据美国白宫发布的报告《为未来人工智能做好准备》以及《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策略规划》显示,在深度学习领域,无论从论文发表数量还是论文被引用次数,中国均已超过美国。华人作者参与的顶级AI论文,其数量占比已从2006年的23.2%递增到2015年的42.8%;其被引用次数占比已从2006年的25.5%递增到2015年的55.8%。在企业实践层面,国内人工智能公司近年来在算法、计算能力、数据层面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成果也不断涌现。人工智能已经被许多国家视为未来国家之间竞争的主要领域,中国在该领域的进步正进一步提升国际形象和国际话语权。
智能经济带来的挑战与应对
智能经济将对原有就业结构形成冲击。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到2020年,受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科技发展的影响,超过500万份工作将会消失。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需要各国政府提出更加前瞻性的规划,建立适应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和就业培训体系,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社会化培训机构等开展人工智能技能培训,大幅提升就业人员专业技能,满足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高技能高质量就业岗位需要;同时,积极培育为机器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如机器的保养、维修、营销、设计、创意、电商服务等。对人工智能所不擅长的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人员教育和再培训,弥补人工智能系统所欠缺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出更多类似社会工作者、按摩技师等需要人际间微妙互动的岗位。
智能经济也有可能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并对国际关系准则带来挑战。比如,如何应对带有种族倾向的算法,自动驾驶汽车是否应当在突发事故时优先考虑驾驶员的生命安全等,甚至可能会涉及到生物人与智能人的人际关系的探讨。另外,各国政府以及研究机构要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加强机器人异化和安全监管等人工智能相关的重大国际共性问题研究,深化在人工智能法律法规、国际规则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社会工作者用于给予病人的金钱犹如药物对于医生一样——是治疗中颇具价值的援助措施。如果没有社会工作者来管理金钱和提供其他方式的帮助,或者是没有医生开具的处方药物和提供的其他治疗,单纯是药物或是金钱本身,情况要远比不足够更加糟糕。社会工作者最主要的训练需求是发现、识别、研究和处理问题。
【参考文献】
①《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新华网,2017年7月8日。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实习研究员徐智玲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贾娜 美编/宋扬
标签:智能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人工智能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