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哲学(书面语)--当代实践的特征与哲学的应用_哲学论文

应用哲学(书面语)--当代实践的特征与哲学的应用_哲学论文

应用哲学(笔谈)——当代实践特点与哲学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论文,笔谈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当代中国哲学的研究视角:哲学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对一个时代进行哲学的把握,就必须对这个时代的现实实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目前中国现实实践的基本存在事实是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客观上使传统中国社会整体性结构发生了变迁,即把传统的大一统的社会裂解为私人领域、公共领域与政治领域的三元结构,市场与家庭的私人领域相对独立于政治国家而存在;非政府等自治组织存在于公共领域;国家与政府的公共权力驻守在政治领域。虽然社会的三元结构的成长在转型期的中国还远未到位,但其某些结构性要素及其规范和准则,已为其生长、发育提供了可能性和前提条件,在市场取向的改革中尤其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已经显现出来。如:私人领域中市场化的进程内在地要求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私人资本逐渐成为资本积累主体和财富创造的源泉;政治领域中政府从市场一步步地退却,公共权力和国家的职能越来越集中到保护和增进个人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而存在;村民自治、社区自治、行业自律、自愿组织等相对独立的的社会自治公共领域,多元的角色群体的出现,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制约国家权力,要求政务活动的公开化和政治领域的开放性,因为这是公众在政治领域进行讨论和进行政治参与的前提条件;与此相适应的价值规范和准则的逐渐形成,要求个人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团组织的多样性,思想的多元化,提倡宽容和妥协。在上述私人领域、公共领域与政治领域的发育成长过程中,经济体制改革内在地要求宪政转型,要从宪法上保障私人领域、公共领域与政治领域的分离,建立非政治化的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其目的是为了划定国家行动的界限,反对国家随意干预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内部事务,从而保证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成为一个真正自主的领域。

当代中国哲学的实践基础发生了重要的转型。当代中国哲学以私人领域、公共领域与政治领域为研究对象。政治领域是公共权力作用的领域。政治领域要充分保障自主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活动,以市场机制和私人产权构成为基本要素,以降低交易费用为目标,保证个人能够自主地从事经济活动和追求私人利益。当代中国哲学的研究是通过私人领域、公共领域与政治领域普遍性的形式,而肯定自己并得到满足和充分展开自己的研究对象。私人领域的发育成长对公共领域、政治领域的发育成长具有决定意义的影响,公共领域与政治领域是重要条件,三个领域的协调发育成长缺一不可。如果人们在思考当代中国哲学时,过度关注某一领域的发育成长,人们就会不自觉地将私人领域、公共领域与政治领域的发育成长从现实的规定性中抽象出来,从而陷入就某一领域谈某一领域的思维逻辑,只孤立地关注某一领域的发育成长与改革,而忽视了其他领域发育成长的现实基础和条件。这种对当代中国哲学的单一维度的认识和把握就难免机械与畸形。

对私人领域、公共领域与政治领域及其关系的理念和准则的研究即当代中国哲学。当代中国哲学是在私人领域、公共领域与政治领域及其关系的理念和行为的层面鼓励和提升其规范和准则,例如:自由、宪政、平等、正义、公民权利、主体性、自主性、公共性、多元性、参与性、合法性、开放性等等,概括地说,当代中国哲学的研究视角就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实践层面上的普世性理性。私人领域、公共领域与政治领域这些互为表里互为作用的基本规范和准则,构成当代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

2.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基准点。从当代世界市场经济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实践历程来看,中国社会转型的历程是一个制度变迁的实践历程,这就要求把制度变迁的实践作为研究背景来探讨当代中国哲学产生及其上升为普世哲学的可能性。制度变迁的实践所具有的高度整合力,使市场经济国家和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各国的发展在社会目标上趋向一致,其中包括作为现代化发展必然要求的私人领域、公共领域与政治领域社会整体性结构的发育成长。因而,在制度变迁实践大潮流的推动下,私人领域、公共领域与政治领域社会整体性结构的发育成长已成为世界上市场经济国家和转型国家社会发展的基本取向。在中国,当代中国哲学的产生可以说是反映中国社会转型的哲学所表达的人类普遍理性最大的现实化,使中国的哲学上升为“普世哲学”,“这种哲学思想冲破固定不变的、令人难解的体系外壳,以世界公民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

当代中国哲学的建立是一种制度实践层面上的普世性理性的哲学建构的尝试。中国的哲学由于长期的自然经济历史,与市场经济国家存在着制度上的差异,很难与外国哲学交流对话,使得中国的哲学的发展如同中国社会的发展一样走进一条封闭的通道。建立在中国向市场经济制度转型实践基础上的当代中国哲学为中国的哲学开放并与世界的哲学对话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实际上,任何一种哲学,在制度实践的层面上按其本性来讲,都具有一定的理性普遍性,通过对话交流而形成文化认同,各种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哲学在不同的哲学传统的价值基础上具有不同地域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哲学文化资源,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哲学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包含着人类某些共同的文化要素,在人类共同生活的制度实践层面上相互理解,基于人类共同利益而认同人类某些共同的理念和准则;同样,在相同的制度实践层面上任何一个地域的民族的哲学文化资源,都是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和财富,都是普世性理性的丰富资源。因此,建构用来解决当代市场经济制度实践层面上人类生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的任何一种当代中国哲学,都有可能上升为普世性理性。

在人类的自然经济历史时期,由于自然经济制度的封闭性特征,尚不具备人类共同利益形成的现实条件,也不具备整合人类共同利益的制度基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使得世界被制度变迁的高度整合力趋向于一个人类共同分享的社会空间,人类历史经历着由单一的地域的民族的历史向统一的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从而为人类共同利益的整合提供了现实条件。同时,制度变迁所带来的各种普世性问题,以否定的形式为人类共同利益的整合提供了内在动因,使人类共同利益的整合成为现实。而整合了的人类共同利益和各种普世性问题的出现,客观上又反过来向当代人类提出了以人类共同利益为价值取向来处理人与世界关系的普世性理性的要求。

普世性理性是建立在人类相同的市场经济制度实践的层面及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公共理性。这种公共理性是在多元文化的沟通与认同前提下形成的,因而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普遍性。普世性理性所诉求的理念和准则是跨文化、跨地域、跨领域(私人领域、公共领域与政治领域)的人们可以在共同的制度实践层面上共同认可和共同实践的公共理性。

3.研究当代中国哲学的意义——哲学关怀。当代中国哲学对于分析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探求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化取向所引起的21世纪中国社会整体性结构的制度变迁,不单纯出于哲学关怀学术研究,同时也是哲学关怀现实制度实践的一个结果。这种哲学关怀所指向的是,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将有可能导致未来的中国出现一个类似西方市场经济发育和成长过程中早期市民社会那样的社会空间,这个空间不仅相对地独立于政治及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存在,而且终将会反过来以市民阶层的力量推动社会整体性结构变迁及现实政治的改造。在这个革命性进程中,传统的中国的哲学将逐渐丧失其传统知识权威,要求哲学适应这种制度变迁开辟新的解释方式,提供新的知识话语。而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当代中国哲学都必须关怀人的主体性,即公民的主体性(或主体间性)特征,要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解放作为最终宗旨。因为当代中国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其本质特征就在于其对人的主体性(或主体间性)的关怀,人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核心,因此只有在此基础上的整合与超越才能显示其永恒的理论价值和精神魅力。未来的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面临的也正是这种在此基础上的整合与超越问题。

市场经济所导致的制度变迁是一场革命。在西方市场经济的历史上,市场经济使得西方社会文化上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发现、产业革命,政治上在理性主义指引下的官僚体制的建立,以及民主政治的确立。从哲学史来看,在这个革命性的改变下,哲学也有了一套新的哲学体系,如笛卡尔以来所建造的哲学传统正是现代性的哲学体系,即“主体性的兴起”。在这种新的哲学体系下,人们对于自我、自然、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哲学问题,都有崭新的看法。也就是说,当代世界所带来的是一种新的秩序。上面所说的科学、政治、经济、宗教等的革命,就是这种当代世界新的秩序在文化中各个领域的体现。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整体性结构变迁的新的秩序在各个领域的一种历史追补。应用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兴起,为市场经济所导致的制度变迁、及其引发的当代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提供了一种新的哲学理念和准则。

标签:;  ;  ;  ;  

应用哲学(书面语)--当代实践的特征与哲学的应用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