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罗斯新经济与经济转型的关系看转型期俄罗斯新经济问题_新经济论文

从俄罗斯新经济与经济转型的关系看转型期俄罗斯新经济问题_新经济论文

转轨时期俄罗斯新经济问题考察——以俄罗斯新经济与经济转轨关系为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新经济论文,视角论文,时期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俄罗斯经济转轨中发展新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一)发达国家新经济的发展从外部推动俄罗斯新经济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新经济发展迅猛。最发达的国家——美国、英国和日本相继宣布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阶段过渡。这些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集中精力加快经济领域的创新进程和建立本国创新体系。例如,应用于经济、科学、教育和文化休闲机构的全球性信息通信,实际上包括了世界上所有国家。科技革命第三阶段,国家优先发展布局最重要的改进是大幅度提高保护人民健康的研究比例。这种优先发展体制在美国显得尤为突出。美国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工作总的经费支出已占国家科学研究经费的20%(10年前为12%)。其中,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法国新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2.5%~4.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30%,而俄则不足1%。世界7个主要发达国家已占世界高技术市场的80%~90%(注:〔俄〕《理论问题与管理实践》2000年第1期。),而俄仅占0.13%(注:〔俄〕奥波列斯基:《世界市场的技术角逐》,载《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2003年第3期。),欧盟国家的份额已达35%,美国-25%,日本-11%,新加坡-7%,韩国-4%,中国-2%(注:〔俄〕《预测问题》2002年第3期。)。到200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占全世界出口总额的1/6,达到近1万亿美元(注:〔俄〕奥波列斯基:《世界市场的技术角逐》,载《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2003年第3期。)。其中,前述发达国家已占世界高新技术产品市场80%的份额。

(二)发展新经济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化是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内在要求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人力、资金和能源等的大量投入实现的。从工业生产从业人员的部门结构看,燃料动力综合体从1990年的6.4%增加到1995年的9.7%,冶金综合体从1990年的6.0%增加到1995年的8.0%,林产化学综合体从1990年的13.9%增加到1995年的14.7%。高投入、低产出仍是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的最基本特征(注:〔俄〕《经济学家》1998年第5期。)。以工业企业为例。1994~1999年,在俄私营工业企业工作的工人数占工人总数的比例从1994年的22.6%增加到1999年的39.9%,而同期私营企业工业产品的产量占全部工业产量的比重从1994年的15.0%增加到1999年的29.6%,工业的产出增长速度远小于人力转入的增长速度(注:〔俄〕《经济与生活》2001年第46期。)。其主要产业部门的情况亦然,如电力工业(4.0%~18.0%)。从工业生产单位产品用水量来看,1997~1998年增长了14%,大大超过同期工业生产增长5%的水平。此外,整个国民经济净水的消耗增长更快,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消耗净水量比1990年高近20%(注:〔俄〕《经济与生活》2001年第46期。)。

表1燃料综合体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影响指标

指标

总量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石油开采 石油加工 天然气工业

总排放量(百万吨) 9.40

4.43 0.535 1.33 0.82

2.35

固体废弃物(百万吨)1.36

1.24 0.070 0.04 0.01_

液体废弃物(百万吨)8.04

3.19 0.465 1.29 0.81

2.35

其中经过处理的比重(%) 66 85

32 3

50

耗水量(10亿立方米)

23 21.5 0.21 0.7

0.36

0.24

使用净水比重(%)80 7378929468

污水排放(10亿立方米) 20.519.3 0.75

0.03 0.40.06

水排放比重(%)

1.840.910.62

0.02 0.27

0.02

净化程度(%)88 9518303567

资料来源:〔俄〕马斯梅班诺夫:《世纪之交的俄罗斯燃料动力综合体》,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所编印2001年版,第75页。

表2 燃料动力部门投资与产值的相关性指标(注:〔俄〕马斯梅班诺夫:《世纪之交的俄罗斯燃料动力综合体》,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所2001年版,第435页。)(%)

部门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燃料动力综合体 0.43 0.30 0.20 0.21 0.27 0.25

0.27 0.26 0.19 0.22

电力工业0.20 0.15 0.18 0.15 0.13 0.13

0.14 0.13 0.10 0.10

石油开采业 0.90 0.60 0.30 0.36 0.41 0.30

0.35 0.31 0.24 0.17

石油加工业 0.06 0.20 0.16 0.05 0.08 0.08

0.10 0.07 0.08 0.08

天然气工业 0.60 0.55 0.75 1.01 1.18 1.35 01.40 1.18 0.78 1.55

煤炭工业0.39 0.38 0.26 0.28 0.31 0.22

0.22 0.20 0.15 0.15

(三)发展新经济是俄罗斯摆脱经济转轨危机的内在要求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一直处于经济危机之中,投资危机是其主要表现之一。因此,依靠大量投资实现经济增长的潜力日益下降。叶利钦总统在1995年年初的国情咨文中曾提出“依靠高科技振兴俄罗斯经济”的战略思想,并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在振兴俄经济中的特殊作用。他强调,在国家所有的支持项目中,应把科学技术放在首位,首先支持俄的科技潜力,大力支持科技和创新项目,并要求联邦政府制定新的创新的法律文件,把资金投向吸引到科技方面来。国家的预算拨款应用于支持新技术的研究工作,用于支持建立国家新的科学学派、国家科学中心和科研开发的信息基础设施。

(四)发展新经济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实现俄罗斯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

冷战后,经济安全在各国安全体系中居于主要地位,军事安全已退居次要地位,俄罗斯也不例外。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危机的破坏程度、持续时间及严重后果已远远超过了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许多巨型企业停产,其中包括高科技企业。转轨危机导致了俄科技危机,科技危机则进一步危及了俄的国家安全。1994年,俄科学院社会政治研究所曾就经济、社会、生态、人口及俄社会的变异行为和政治关系做出了评估报告。该报告指出,综合各主要指数的指标,国家安全参数已达到或超过临界值,特别是其中的3项重要指标:制造业产品出口比重、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和国家科研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国际通用临界值分别为40%、10%~15%和2%,而俄罗斯相应指标分别为12%、1%和0.32%。科研经费削减到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32%(注:《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9年第4期。),比国家安全所要求的临界值要低5倍(注:〔俄〕奥西波夫:《俄罗斯改革:总结与前景》,莫斯科1996年版,第15~18页。)。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科研危机驱使俄朝野有识之士展开了一场有关国家安全战略和经济安全战略的大讨论,科技安全战略问题作为这两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尖锐地提出。因此,发展科技创新力,维护俄国家经济安全就提到了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

(五)支撑转轨中经济增长的国民经济主导产业投入产出比不断下降

表2说明,经济转轨以来支撑俄经济增长的国民经济主导产业依靠投资和物质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的潜力已经越来越小。以燃料动力综合体为例,其投入产出比已从1990年的0.43%降至1999年的0.22%,电力工业已从1990年的0.20%降至1999年的0.10%,石油开采业已从1990年的0.90%降至1999年的0.17%,煤炭工业已从1990年的0.39%降至1999年的0.15%。这在客观上要求俄罗斯必须发展低投入高产出的新经济。

二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新经济中重要领域的发展现状

(一)俄罗斯新经济中的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

1.高新技术是转轨时期俄罗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普京总统认为,俄发展宇航业不仅能保持其大国地位,而且将带动俄经济的发展,并强调支持航天设备国营生产是俄国家政策的重点。在“不发展航天业就无法想像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下,政府加大了投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使航天业取得了很大进展。俄在2000年计划发射47颗军事和民用卫星,现已接近完成。目前,俄已具备每隔3天发射1次卫星的能力,而美国只达到每月发射2次的水平。俄在研究“空射”技术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目前,世界上各种用途飞机每年的总销售额为1.72万亿美元(其中军用飞机1.3万亿美元,民用飞机0.42万亿美元),而俄有能力承担18%的订货任务,可争取创收3000亿美元。俄的航天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前景看好,2000年的出售量约为10亿~12亿美元。

2.经济转轨之初,在计算机领域俄与美国的差距约为两代,现在这个差距正在缩小。1997年,俄科技部、科学院、基础研究基金会和教育部等四单位共同负责,由科学院院士列文领衔,开始研制万亿次计算机(注:〔俄〕《俄罗斯报》1998年11月26日。)。俄已拥有每秒1000亿次的计算机,型号为PARAM-10000,可模拟核试验。1999年购买、安装了西方的技术设备,建立起大规模并行系统结构,使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很快达到每秒2300亿次。计算系统研究所还研制出Elxbrus-3M型处理器,为生产数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打下了基础。1999年上半年,俄政府从联邦预算中拨出6260万卢布,用于计算机网络和有关数据库的建设,其中1320万卢布用于支持部门间的超级计算机中心。11月,俄科院新超级计算机中心开始投入使用。它连接了俄主要的政府部门,还与俄40个地区的科学组织、32所大学联网,其登记的用户达760家(注:《中国基础科学》2002年第1期。)。这标志着俄已进入世界计算机领域的先进行列。

此外,俄罗斯在核技术、专用化学和新材料、动力机械、采掘技术、石油和天然气加工及输送技术等领域具有相当规模的出口潜力。俄已掌握或正在掌握的达到世界水平的重大技术有10~12项,借此可占领世界技术密集型产品市场10%~15%的份额,每年的出口收入可达200亿~1800亿美元。

(二)俄罗斯新经济中的技术创新领域

在俄罗斯创新领域里最大的机构是一些创新技术中心,包括俄联邦科技部、教育部以及科技领域小企业发展协作基金会和科技发展基金会。这些机构在1997年制定了在科技领域积极发展创新活动的跨部门规划。创新技术中心正是在这个规划的框架内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现今安排了近170个科技专业小企业,从事光电子学、微电子技术、超高频技术、化学和新材料、生物技术和医用设备生产、软件和激光系统等方面的工作。有3000多人在各公司工作,在边缘企业还有1500人工作。8个创新技术中心的5个是在高等院校科技园基础上成立的,两个是在国防企业基础上成立的,1个是在行业科研生产联合公司基础上成立的。创新技术中心的管理和服务人员总数是5700人。创新技术中心扶持的全部公司的产品销售额在1998年为1.2亿新卢布(注:〔俄〕《预测问题》2002年第3期。)。

1998年开展创新活动的工业企业约1170家,比1995年减少14%,所占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不超过5%(注:〔俄〕库什林等:《经济系统的创新性》,莫斯科2002年版。)。1998年,俄对技术创新领域的总投入只有90亿卢布,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42.2%)、化学和石油化工(20%)及燃料工业(15%)3个部门。国家通过财政预算资金支持创新活动的力度很小,占创新活动总投入的比重不到7.4%。其中,联邦预算占4.1%,地方预算占3.3%。企业创新活动的资金大都来源于自筹资金,达80%以上(注:〔俄〕《预测问题》2001年第1期。)。而在天然气工业、机械工业部分产品生产和环境陶瓷产品制造业,外资所占创新活动投入的比重相对较大,分别为83.7%、45.5%和54.8%,企业自有资金相应地只占16.3%、42%和45.1%。1998年,俄罗斯工业领域创新活动产值为221亿卢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超过7.4%(注:〔俄〕《经济学家》2000年第5期。)。1999年开始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企业总数已达1680个(注:〔俄〕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俄罗斯工业》,莫斯科2000年版,第401页。),比1998年增长43.5%。

(三)俄罗斯新经济中的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是经济转轨中俄罗斯新经济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1.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远程通讯(如电子邮政、电子会议、电子杂志和远距离信息检索等)是当前信息交换和相互联系的最方便快捷的手段,它的出现对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俄计算机网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994年,俄高教委通过了建立全国性大学计算机网络(runnet)的计划。1995年秋,俄批准了“建立科研和高校计算机远程通讯全国性网络”的跨部门规划。在此之前,俄科研部门已有一系列计算机网络投入使用,科研和教育系统的不少网络已有发达的地区基础设施和熟练的技术人员,并能向用户提供访问国际网络的服务。所有这些都为建立全国性计算机远程通讯系统打下了基础。目前,俄主要有以下一些科研和高校用的全国性计算机网络:科研和教育网络(freenet)于1991年在俄科学院有机化学所的基础上建立。1997年年底,已有550多个单位(主要是研究所和高校)在网上工作。俄大学计算机网络(runnet)是在俄高教委领导下在俄各地区大学网络节点的基础上形成,联邦网络节点的数据传输通过卫星信道进行,其通过能力不低于6千位/秒。所有联邦网络节点与莫斯科或彼得堡节点相连。1997年年底,该网已有数10个联邦网络节点,有两条与国际网络相通的信道,即莫斯科—巴黎及圣彼得堡—赫尔辛基信道。网络有自己的咨询系统、电子图书馆等。

2.俄罗斯高能物理和理论物理网络(ruhep/radio-msu)核心部分于1993年年底建成。它包括两条无线电中继信道和1条256兆位/秒的卫星信道,前者将国立莫斯科大学核物理研究所与俄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所和理论及实验物理所相连;后者使莫斯科大学核物理所与汉堡的德国高能物理中心(desy)相通。该网络可使独联体的任何科研机构访问国际网络,它是最大的科研机构远程通讯网络之一。网络的卫星主信道将俄罗斯和独联体远离莫斯科的一些科学中心相连,德国高能物理中心的节点与德国科研网(dfn)相连,并经过欧洲网络(europanet)保证访问全局国际网络。莫斯科的科研机构及其附近的科学中心的节点经无线电中继信道与莫斯科大学核物理所相连。将汉堡与其他地方相连用的卫星信道大多数的通过能力为64千位/秒,最快的是德国高能物理中心一莫斯科大学核物理所线路上的信道(1997年达1536千位/秒)和德国高能物理中心—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线路上的信道(自1997年开始卫星信道的通过能力为512千位/秒)。目前,使用这一网络访问国际网络的用户主要为莫斯科及其附近的数十个科研机构。

3.除上述全国性网络外,俄还在全国性网络节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地区性网络。例如,新西伯利亚科学中心网络(nsc net)——由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俄基础研究基金会、欧盟和国外“开放社会”研究所出资兴建。1997年中期网络联通了分院研究所、新西伯利亚文化教育机构30多个,有2000部计算机联网。雅罗斯拉夫地区网络(yrn)是覆盖全地区的网络,其发达程度与美、英某些类似网络相当,1997年中期有120个机构入网。俄全国性科研教育计算机远程通讯网络情况还远不理想,主要是网络基础设施效率低下,特别是缺乏快速主信道来将各地区与全国和全局网络的中央节点联通。

4.俄因特网发展也较快。1997年拥有用户45万,1998年为90万,1999年达到110万,2000年已增至200万。大的因特网供应商有300余家。网上开展的远程教学较为活跃。电视医疗中心也通过网络开展遥诊治病和外科手术等业务,收费低廉,使用率较高。俄科技资源信息系统也在进一步开发之中。1999年,拟成立5个信息分析中心。1999年上半年,已从联邦预算中拨出6260万卢布用于建立计算机通信网和基础科学及教育数据库,其中的1320万卢布用于支持部门间超级计算机中心。国家科教网有5个地区级网络节点已开通使用,从而保证了130个科教组织中两万名新增用户间的信息交换。总体而言,俄罗斯信息技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尚小,不足1%,而西方多数工业化国家这一指标已达2.5%~4.5%(注:伊·马捷洛夫:《俄罗斯的新经济发展因素》,载〔俄〕《经济学家》2003年第2期。)。

(四)俄罗斯新经济中的人力资本发展

科技人力资源是现代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研究与发展(R&D)是科技活动的核心部分。研究与发展人力资源的投入情况是反映科技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特别是研究与发展人员在全国劳动者中所占比例可以为评价一国的科技实力提供参考。数据表明1990年以来,俄罗斯这两项指标急剧下降。1997年的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比1990年下降了近52%,每万名劳动者中研究与发展人数也从1990年的258名下降到1997年的143名。这是俄罗斯科技实力下降的标志之一。

尽管如此,1997年俄研究与发展人员仍有93.46万人(1995年日本为94.8万人,法国为31.8万人),每万名劳动力中研究与发展人数仍达143名(1995年日本为142名,法国为125名),根据这两项指标,俄罗斯仍然位于发达国家的行列。人力资本总量为30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95万亿)和欧佩克国家(45万亿)(注:〔俄〕《经济问题》2003年第2期。)。另外,从1997年研究与发展人员分布情况看,企业占66.5%,研究机构占28.6%,高校占4.9%,说明企业是研究与发展活动的主体,这与美国(80.8%、6.1%、12.2%)和日本(57.3%、4.7%、35.7%)等发达国家的结构基本一致(注:〔俄〕《经济问题》,2002年第10期。)。

高等学校在校生是研究与发展人员的后备力量,每万人口中大学在校生数量是反映科技人力资源潜力的重要指标。高校在校生数量持续增长,说明崇尚科学是俄罗斯人的传统,同时也说明,在俄经济转轨过程中,人们对科技人力的就业率仍抱有良好预期。每万人口中大学在校生数量持续攀升,1997年达到221名,与日本、英国和德国(1995年分别为212名、226名和230名)(注:〔俄〕《俄罗斯高等教育》2001年第2期。)等发达国家水平相近,说明俄罗斯科技人力资源潜力还在继续积累,有很大的后劲。

三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新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一)新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内在要求的矛盾

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与经济转轨的要求相去甚远。1996年预算给基础工作的拨款为300亿卢布,但实际只拨给了25亿卢布,是计划额的8.8%。由于国家的财政支持不够,在俄科研领域里正积极探索刺激创新活动的市场形式和机制。而在生产领域里,由于总体的工业滑坡,对创新的需求降低,创新的积极性也在下降。财政对创新活动的支持不超过工业全部创新费用的6%。据俄国家统计委员会的资料,创新积极的企业1995年是1360家(总数的5.6%),在1996年减少到1278家。数量减少最多的是对长期投资有前景的企业:轻工、食品、建筑材料工业(注:〔俄〕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俄罗斯数字》,莫斯科2000年版,第409页。)。

1998年,从事创新活动的企业总数中,48.7%从事生产的技术培训、实验工作和与新设备发明有关的试验。这些工作用去创新活动全部费用的一半以上。新颖和有重大改进的创新产品在创新积极的企业总产量中不超过12%,而在美国近30%的产品利用了新技术。实际上只有1/20的企业今天能制造符合现代市场要求的产品。进行研制的企业数量也从789个减少到631个(占总数的2.6%)。

经济转轨以来,俄技术创新虽有发展,但成效不够显著: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积极的企业总量和比重均很小。1998年,积极创新企业仅为1218个,只占企业总数的5.6%(注:〔俄〕《经济问题》2001年第7期。);部门间企业技术创新力度不平衡,燃料、冶金和化工部门积极性最高,而建材、轻工和食品部门积极性偏低;企业技术创新中采用新工艺的比重较小,多数企业从事完善工艺的创新活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对知识产权拥有量少,至2000年下半年,获得“技术诀窍”的企业仅占积极创新企业的33%;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提高不显著,2000年下半年,利润增加的企业仅占积极创新企业的39%;技术创新企业的外向化程度不高,至2000年下半年,积极创新企业中仅17%在国外实现了产品销售额增长(注:〔俄〕《经济学家》2000年第11期。);企业技术创新的研发能力不强,实质性创新产品在积极创新企业总产量中不超过12%;主导产业技术创新成效很差,创新产品在其售出产品中的比重从1998年的13%降为1999年的10%(注:〔俄〕《经济学家》,2001年第5期。)。

(二)新经济发展资金需求与传统主导产业高投入的矛盾

这主要表现在俄政府在解决计算机“千年虫”问题上起步晚,进度慢。1999年1月22日,俄罗斯成立以副总理布尔加克为主席的预防电脑“千年虫”问题国家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国防部、财政部、燃料和能源部、原子能部等政府各部门的领导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代表组成。主要的困难是资金缺乏。据官方称,要全面解决俄计算机“千年虫”问题至少需要10亿美元。俄现有计算机系统的60%需要更换程序,其中有15%的电脑要更新换代。人才的匮乏为俄解决电脑“千年虫”问题增加了难度。单纯依靠西方,又担心自己信息领域的安全。美国、欧盟和一些国际组织表示愿意向俄提供援助,其中美国提供了6000万美元。银行部门在欧洲复兴和开发银行的资助下完成了系统的测试。其他解决“千年虫”问题较好的部门有联邦国家统计委员会、国防部、航天部以及天然气工业公司等。继1999年研制并装备2300亿次超级计算机之后,俄罗斯2000年研制出世界上最小、最快和最强的微处理器E2K。这种新一代的超级微处理器,技术原理上具有独创性,能与现有的微处理器兼容,其性能超过了所有国外同类产品,市场前景看好,预计年销售量将超过40亿美元。

(三)经济转轨中人力资本量下降与人力资本需求增长的矛盾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人才的总量在保持绝对数量较多的同时,与经济转轨初期相比,科技人才的相对数量大幅度减少,俄罗斯人才的总量已经由1992年的153.26万人减少到1999年的86.07万人;研究人才的总量已经由1992年的80.4万人减少到1999年的41.47万人;技术人才的总量已经由1992年的18.07万人减少到1999年的7.35万人;科研辅助人员的总量已经由1992年的38.22万人减少到1999年的22.84万人;其他人员的总量已经由1992年的16.57万人减少到1999年的14.40万人(注:〔俄〕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俄罗斯工业》,莫斯科2000年版,第401页。);1994年2月,在莫斯科召开的“俄罗斯人才外流问题国际研讨会”上,俄专家对其科研队伍的分析结论是:如果保持目前的改革方针,到2000年俄的科研人员数量能保留70万人左右,相当于1992年科研人员数量的25%。科研人员在就业人员结构中的比重将由3.4%下降到1%(注:〔俄〕《经济问题》2003年第2期。)。

四 俄罗斯新经济发展与经济转轨的深化

(一)新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俄罗斯经济转轨中的制度创新

新经济发展推动了俄政府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的制度建设。俄罗斯总统签署了《关于将科技成果和科技知识产权项目引入经济流通中国家政策》的命令,这无疑是目前新的科技工业政策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命令最终有望使俄罗斯学者和发明者的知识发挥作用。命令阐明了关于科技成果进入流通领域(技术市场)的国家政策,对法律和受法律约束的文件提出了一些专门的修正,涉及了知识产权的有关问题以及国家、研究所及个人之间的权力和利益的平衡问题等。命令为从事研究开发的国内外投资者摆脱困境提供了可能性。命令本身也要求政府于1998年将相应的法律文件草案提交国家杜马和联邦议会。这些法律文件估计有20个之多,其中包括民法、刑法、专利法等法律文件的修正案。

1999年是实施《关于1998~2000年俄罗斯联邦创新政策构想》关键的一年。年初,国家杜马一读通过了由科技部参与起草的《关于创新活动和国家创新政策》的法律草案。通过了科技部、经济部、财政部及科学院共同起草的政府规定,拟从联邦发展预算中划拨资金(不超过10%)用于投资创新项目。为加强对科技创新活动的领导,1999年5月11日,成立了俄联邦政府科学创新政策委员会。国家创新政策的主要方向是制定并完善创新活动的法律法规、建立激励机制和制度转换系统、保护创新领域的知识产权、将知识产权引入经营流通领域等。围绕这些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令,如《关于俄联邦创新活动法》和俄联邦创新政策、关于保护知识产权和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总统令、俄联邦发展和使用因特网国家政策的联邦法(草案)等。

(二)新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俄罗斯经济转轨中的机制创新

为促使科技新发明尽快商品化和产业化,推动新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俄政府积极建立创新体系。第一步是建立技术创新中心。1999年上半年成立了3个技术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网络也在继续开发之中。第二步是建立工业创新综合体。第三步是建立联邦科学和高技术中心。拟将设计局、工厂、大科研院所、高校、标准和质量论证中心组成大的联合体。俄科技部认为,这些创新工业综合体应该具有自己的技术、现代化的生产和具有市场工作经验的营销体系,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消除干扰其发展的障碍,目的是争取最终建立起“研究者—生产者—投资者”这样一个理想的链条。要形成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单纯依靠国家的投入是不可能的,需要利用预算外的资金来推动风险投资基金的建立。

(三)新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俄罗斯政府创新

为广泛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俄联邦政府提出了《2002~2010年电子俄罗斯》联邦纲要,并在2001年7月5日的政府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为实施这项纲要,俄政府计划筹集24亿美元的资金,其中联邦财政将承担总费用的一半,地方财政承担30%,其余将通过预算外资金解决。根据计划安排,从2002年起,俄罗斯政府应当筹资两亿美元,2003至2004年7亿美元,2005至2010年再投入15亿美元。其目的是在2005年前将与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差距缩小3~4年,至到2010年前缩小1~2年(注:〔俄〕《经济学家》2002年第9期。)。该纲要将由俄联邦通信与信息化部牵头实施,其他主管部门也将积极参与。它们包括:俄联邦经济发展与贸易部、教育部、工业与科技部、俄联邦总统直辖通讯与信息管理局、俄罗斯航空航天局、俄罗斯控制系统局、俄联邦司法部和财政部。通过实施该纲要,俄政府管理部门可望实现办公自动化,如政府机关通过互联网办公,从而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所有高等学校都可以上网。此外,实施“电子俄罗斯”联邦纲要,说明俄罗斯开始接受“电子政府”的概念。据俄联邦政府预测,该纲要的实施必将带动俄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到2005年该行业的产值可望增长1~2倍,到2010年将增长4~5倍。2006年俄信息产业的产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将由目前的0.1%提升到2%以上,信息技术产品年出口额将达到25亿美元(注:〔俄〕《经济学家》2003年第2期。)。

(四)新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俄罗斯国家创新系统的建立

俄罗斯联邦的信息政策与法规的重点,主要放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网上知识产权的保护上。为此,俄罗斯联邦总统和政府设立了20多个调整信息化领域各种关系的专门机构,如总统直属的俄罗斯联邦信息化政策委员会、国家技术委员会、国家法律管理局和政府直属的俄罗斯科技信息资源开发公司、俄罗斯联邦信息中心、经济行情中心等。为此,俄罗斯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据1997年7月24日俄联邦政府关于批准国家科技信息系统条例的命令,俄罗斯创建了国家科技信息系统。该条例指出,俄罗斯国家科技信息系统是科技图书馆及搜集和加工科技信息并对整个系统负责的独立法人组织的总和。创建国家科技信息系统的目的是,建立和有效地利用国家科技信息资源,实现与国际信息市场的接轨,促进俄罗斯信息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形成。

此外,新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俄罗斯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科教一体化,在推动俄罗斯的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 对新世纪俄罗斯新经济发展的前景分析

(一)俄罗斯将通过发展科学城发挥其在新经济发展中的聚集和辐射作用

俄联邦总统颁布《关于俄罗斯科学城地位法》的命令以后,俄联邦科技部推出对科学城进行改革的方案,旨在探索通过国家财政和地方自筹相结合的拨款机制,支持科学城的发展;利用科学城的优势,发展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加强技术创新活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地方就业机会和增加科研人员的收入。

俄罗斯现有58个国家科学中心,其中12个就在科学城里(注:〔俄〕《预测问题》2002年第3期。),如全俄高能物理研究所、航空动力研究所和原子能火箭研究所等,它们大都是世界知名的科研机构。俄罗斯第一个技术园区就诞生在科学城——莫斯科郊外的绿城,主要研究领域:微电子、通讯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等。目前,俄联邦科技部正与地方机构密切合作,为推动科学城的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如下几项工作:加速对现有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为俄罗斯未来的发展储备技术;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吸引外资。

(二)俄罗斯联邦政府已确定新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先方向

俄罗斯联邦政府于2001年9月批准了根据科技发展优先方向制定的2002~2006年联邦专项科技研究与开发纲要。该纲要的主要目标是:获取新知识,为经济部门向新技术新工艺过渡提供保证,建立科技纲要基地,以保证国家经济通过创新活动持续发展,以高质量的产品进入国内和国际市场,保持并发展主要科学学派和团体,在一系列重要的科学、技术和工艺领域中保持国家的领先地位。

纲要的重要任务是:集中资源重点用于那些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项目,以及发展高技术和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生产。该联邦专项纲要分为以下章节:物理学领域的基础研究;科学仪器制造;信息和电子技术;新材料和化学制品;生命系统技术;交通、能源和动力学;生态和合理利用资源;社会经济技术;由国家科学中心实施的科研开发任务。

(三)不断完善后工业社会基础建设为新经济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俄学者沃尔斯基指出,人类社会正处于世纪之交,科技进步和生产要素智力化决定着经济的增长。在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幅度的70%到85%是通过应用含有新知识的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获得的。沃尔斯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俄的战略任务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后工业社会基础建设,争取在2010~2015年期间以平等身份进入世界高科技竞争市场。为达到这一目标,俄必须尽快确立七八个宏观工艺优先发展方向,使俄能够在世界高科技产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真正能够面对强有力的竞争。沃尔斯基对2015年的预测表明:全世界高科技产品市场销售总额每年将达到6万亿美元,其中大约2万亿美元为信息服务。沃尔斯基援引科学家的预测说,俄应在未来世界高科技产品市场上占有8%~12%的份额,即每年5000亿~6000亿美元。因此,优先发展几项宏观高科技项目奠定后工业社会基础建设应成为俄最为迫切的战略任务。

(四)俄罗斯政府将新经济部门确定为科技发展的具体优先领域

俄政府科技政策委员会于1996年7月21日将以下领域确定为科技发展的优先方向:基础研究、信息技术与电子学、生产技术、新材料与化工产品、生物系统技术、运输、燃料与能源、生态学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1999年,俄罗斯政府为推动科学与工业的结合,经过长时间磋商和协调,确定了政府首先进行财政支持的17个重点方向,以发展俄罗斯的高技术产业。17个重点方向是:航空航天技术;核动力;蛋白质制剂和蛋白质组分;生物兼容性制剂;生物工程为基础的生物技术;催化剂;陶瓷材料和纳米陶瓷;薄膜;疫苗;超硬材料;极端条件下人的生命保障和保护系统;人工智能和虚拟实用性系统;语言、文字、图像的识别和综合系统;免疫校正技术;自然技术成因环境的检测技术;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矿业地质和资源变化的预测技术;电子—离子—等离子体技术。目前,在俄国高技术市场上,其本国科研成果仅占5%~10%。上面所确定的重点已不再是抽象的计划,而是一些有待实施的项目,有详细的商品化计划和具体的经营方案,并计划打入世界市场。经济转轨以来,共建立了63个科学技术中心。据悉,联邦政府还确定,俄罗斯科学技术还有22个方向,在5~7年内就可达到世界水平(注:《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9年第4期。)。

(五)俄罗斯将充分发挥国际技术创新合作在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国际技术创新合作加快新经济发展,具体举措包括:加大在国际科技合作和俄技术产业化方面的技术创新比重。吸引外资,投资能发展俄本国工业生产的科技项目、转变观念,在国际技术创新合作中运用技术产业化的国际通行做法,引入创新循环观念,即从基础研究开始到最终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包括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营销。通过俄境内组建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机构、合资企业、科技产业集团,建立国际“一体化发展核心”。出台优惠政策发展在高技术、科技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和对口企业间的协作;加强和发展与独联体的互利创新合作。发展俄创新基础建设,组织同工业发达国家民间创新机构的合作。吸引外国对俄高技术领域的直接和间接投资,发展符合国际标准的本国创新体系。培养创新企业管理人才和建立技术产业化的有效机制;发展与欧洲发展银行和欧洲投资协会,以及外国投资公司和私人投资商的接触,吸引其在俄境内进行科技项目的风险投资,包括由俄中、小企业参加投资活动。发展与新兴工业国家在实现俄技术产业化方面的合作,比如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吸引必要的投资,共同走向国际市场。在技术产业化和对口企业间合作方面,与新兴工业国家开展合作,在其自由经济区组织科技工业生产。刺激俄高技术、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如巴西、埃及、印度、伊朗、墨西哥、南非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对原苏联为中、东欧援建的生产项目进行现代化改造,扩大俄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占领像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等国的高技术及其他产品市场(注:www.ctiin.com.cn)。

(六)俄罗斯通过全国技术创新系统建立新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俄全国技术创新系统是1997年根据科技部、教育部和两个基金会制订的发展统一的技术创新基础设施跨部门规划开始建立起来的。创新系统的主要环节是技术创新中心,它专门从事开发成果的完善和商品化工作,技术创新中心内附设有信息服务和技术管理人员培训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也可以说是由同一地方的很多小企业组成的大联合企业。1997年向上述规划提供经费的除上述的两个部和两个基金会外,还有几个地区行政当局,当年投入规划的资金为5000万美元。利用联邦一些部和地区行政当局的金钱对科技机构闲置场地加以改造和装备,然后优惠出租给小型创新公司,以使技术创新中心的小公司有落脚之地。目前,已在8个地点(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喀山和叶卡捷琳堡等)建立了技术创新中心,职工总数约3000人,其产品年销售额为1200亿未改值卢布。中心开发医疗技术、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超高频设备、激光系统、计算机软件、新材料等。有些技术创新中心是在技术园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成为园区的成员单位。全国技术创新系统能将全国各地区连成一片,它有助于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的结合,它能够在这种结合过程中起到血液循环系统的作用。加入技术创新系统对大型国家机构是具诱惑力的,其好处在于,能有效利用闲置场地,利用共同的信息系统,扩大解决自身科技问题的可能性。全国不同地区有18项要求加入规划的申请,还有26个地区行政当局和10多个联邦主管部门表示希望参加技术创新系统的建设。目前,技术创新系统的发展又有了新的内容。计划在本世纪末建立20~25个基地式技术创新中心,并为中心配建500~600家小型技术公司,保证经营方面有1万个新的工作岗位。计算机信息网将把技术创新中心与发达技术园区、国家科学中心和其他创新积极的企业及机构相互联通。与此同时,将发展专家培训系统,用以培养技术成果商品化的管理人员和小型创新公司的经理。

(七)通过切实提高信息化过程的效果,为向信息化社会过渡创造工业技术、社会政治与经济文化的前提和条件

《2010年俄罗斯信息化发展纲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切实提高信息化过程的效果,为向信息化社会过渡创造工业技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前提和条件。通过建立发达的信息环境,即广泛而充分地利用国内外信息资源,采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设备,建设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发展国内信息通信服务产业,从而使俄保持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切实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实施《2010年俄罗斯信息化发展纲要》的成果在于要通过切实提高信息化进程的效果,为俄过渡到信息化社会创造现实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前提(注:《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9年第4期。)。

(八)加强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为新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俄政府认为,在向创新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尤其重要的是保护和利用作为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国家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方式不是将其出售,而是扩大经济的竞争能力、增加税收和提高居民就业率。在这一方面,国家应制订法律,采取措施强化用国家预算资金完成的智力研究成果所有权,以及作为无形资产以簿记核算形式安排的知识产权项目成果的所有权,明确作为“科研与实验设计项目”产品国家订购者的国家机关的权利。用联邦预算资金形成的知识产权项目成果权利应该在依法参与者(包括国家)之间分配。这样,科研成果被应用于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阻碍。为此,俄政府在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及其向经营领域转化方面,制定了《有关保密发明的法律草案》、俄罗斯联邦专利法的修改补充条款及其他联邦产权法、俄罗斯联邦《著作权法和相关权法》的修改条款,编制了《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利用联邦预算经费取得的科研成果向经济领域转化的主要方向的决议草案》。

六 结论与启示

对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新经济发展的分析表明,俄罗斯具有经济转轨中发展新经济的客观必然性,标志新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的高新技术、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均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与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内在要求相比,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新经济发展成效相比(按高技术占GDP的比重,欧盟国家为俄的1.68倍,经济合作组织为俄的1.76倍;按新经济占GDP的比重,欧盟国家为俄的2.29倍,经济合作组织为俄的2.37倍)(注:〔俄〕《经济学家》2003年第3期。),俄罗斯新经济发展还存在诸多差距与问题。尽管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俄罗斯新经济的发展规模还不能构成独立的经济发展形态。但是笔者认为,新经济将作为俄罗斯经济增长、经济转轨的内在必然选择,俄政府已充分认识到进入经济转轨新时期发展新经济的必然性与迫切性。为此,俄政府已采取了有利于加快推进俄罗斯新经济发展的具体战略举措。如果保持这样的良好势头使新经济发展继续,必将有利于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标签:;  ;  ;  ;  ;  ;  ;  ;  ;  

从俄罗斯新经济与经济转型的关系看转型期俄罗斯新经济问题_新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