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8000)
摘要:衔接是英汉语篇构建的一种手段,对篇章连贯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讨论语篇中词汇和语法中的照应手段用于英汉翻译中,并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从而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照应 重复 衔接差异 翻译
1英汉衔接与语篇翻译
1.1衔接与语篇翻译关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西方翻译研究学者纽马克(Newmark)提出句子是翻译的基本单元,文本是翻译的终极呼唤。后来英国语言学者纽伯特(Neubert)和格莱戈里 (M.Gregory)也指出翻译乃是语篇翻译,翻译即语言形式转换和翻译处理结合的文本处理过程[5]。翻译过程在实践上是对语篇中的语义关系确定与重构的过程。要很好的进行翻译,前提是要对源语语篇理解透彻,而衔接是组成语篇的核心之一,把握衔接关系对理解原文非常关键。
1.2语法衔接方法—照应
照应是语篇内语言成分间某一成分语义关系的确定,可由另一个成分的意义来解释说明。既一篇文章中前面说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要与前面交代相合,这样使文章前后贯通,结构完整,中心突出。英语中照应手段的应用比汉语多,这是由于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言,而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英语注重形合,汉语注重意合。英语中照应一般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
2. 照应在语篇翻译中的应用
2.1英汉人称照应
汉语中如果出现人称代词做主语,后面多数句子可以省略人称照应中的前照应,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当语篇或段落中连续出现多个句子其主语相同,首句主语除外后续句子人称主语可省略。对于读者而言,汉语默认为后续句子主语为已知信息,只要不产生歧义便不再使用前照应来标记。
而英语则不一样,基本每个句子必须配上逻辑上的主语(subject)。译者需照顾好译入语与源语之间的行文差别,以更好地输出符合汉语特点的译文。这一差异在简介类,说明类等语篇翻译上较为普遍。如人物简介,简历,企业简介,产品说明书等等。
如例【1】:张培基, 1921年生,福州市人。194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同年任《上海自由西报》英文记者、 英文《中国评论周报》特约撰稿者兼《中国年鉴》(英文)副总编。1946年赴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IPS)任英语翻译,约两载半,随后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研究英国文学。1949肄业回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先后在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 (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6]
译:Zhang Peiji (1921-)was born in Fuzhou, Fujian Province. He gradua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English Literature of St. John's University, Shanghai, in 1945, and worked …, contributing editor of The China Critic (English language journal) and … chief editor of…. From 1946 to 1948, he worked… as translator and interpreter at the... (IPS) under... in Tokyo. In1949, he returned to China…,
2.2人称前照应不可省
汉语语篇出于保持形式上的简洁考虑一般省略前指照应,若汉语语篇要表达强调或者是实现修辞效果,汉语会使用主语名词重复出现在每个句内或是使用人称前照应来获得相应语言效果。这样在相应的英译语篇内也需要在保持原文风格和衔接翻译方法上做考量:研判到底是选择人称前指照应还是选择词汇衔接中的复现方式对应汉语句子文字形式。如例【2】
例【2】句式重复,结构一样,有加强语气表达出老陈认命安分守己的心理。汉文中并没有省略主语,反而在主语后加上了“就”字强化。要考虑不得损耗原文的风味,则英语译文里也要对应,无法做到省略照应词而将句子合并成“I’m good at nothing else but carpentry, but carpentry!”。若合并则气势弱化,无法表达老陈内心被框定化了的“安分守己”心理。汉语译文主语原本是可省的,但译文中的主语必须全部对照译出,以增强句式气势最大程度反映原文风格。只有理清了英汉人称照应的不同,译者才能运用合适的翻译方法正确地处理英语的人称照应手段。
2.3 指示照应
(1)汉英指示照应差异为汉语无定冠词“The”。英语语篇中定冠词起限定作用,意在表明其所指对象具体明确。语篇包含有意义信息,定冠词the便可以在句子间建立起所指信息的联系。
例【3】: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青布棉袄,黑布马褂的背影。
译:Through the glistening tears which these words had brought to my eyes I again saw the back of father’s corpulent form in the dark blue cotton-patted cloth long gown and the black cloth mandarin jacket.
(2)英语指称代词指可指代时空概念 ,一般来说 , “这”表近距离, “那” 可表远距离。表达时空范围汉语对话者往往带有心理活动参与,因此常用代词“这个” 、 “这里” 表示远指; 故英译时,汉语里近指代词需变为英语中的远指,反之亦然。
2.4比较照应
比较照应和人称照应、指示照应一样,它也属于语义范畴。一般来说,比较总是在两个事物之间进行,比较的一方和被比较的一方是互相依存的,没有比较的对象,比较就无法成立。比较照应既可出现在句子结构中,也可出现在篇章结构中。如:
The extrovert loves crowds; in contrast, the introvert is fond of solitude.(译文:外向的人喜欢人群;相反,内向的人喜欢独处。)这个句子中是外向的人和内向的人两者的比较。在比较照应上,英语可以通过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形式表达比较意义,而汉语只能依靠词汇。
2.5词汇衔接
为了构成语篇的语义衔接,或为了强调某种感情以加强读者的印象,或为了突出某层意思并形成优美的节奏,译者可将英语中与所指对象形成照应的代词用汉语中的名词逐一译出。例如:
例【4】A big nation has its problems while a small nation had its advantages.
译文:大国有大国的问题,而小国则有小国的有利条件。
词汇复现是在特定的情景下有意识的使用这种衔接手段来达到连接语篇的目的,形成一种强有力的修辞效果。
多数研究人员认为英汉语篇词汇衔接手段大体并无二致,但具体英汉词汇衔接手段翻译语篇运用过程中,笔者留意到源语与译入语之间的词汇衔接手段有时不是一一对应存在的。总之,英汉衔接手段异同方面的理解和认识,无论对译前理解原文还是译中输出译文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Albrecht Neubert, Dr Gregory M Shreve. Translation as text [M]. Kent: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5.
[2] 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 徐通锵.语义语法当议[A].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319-354.
[4]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论文作者:王金国,杨国兰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汉语论文; 主语论文; 英语论文; 人称论文; 句子论文; 英汉论文; 译文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