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学院怎么了?_美国商学院排名论文

美国商学院怎么了?_美国商学院排名论文

美国商学院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了论文,美国论文,商学院论文,什么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这篇题为《美国商学院究竟出了什么错?》(What's Really Wrong With U.S.Business Schools?)的文章,在相当程度上,是对Warren Bennis和Jim O'Toole两位教授早前言论的回应。Bennis和O'Toole认为,由于热衷于聘请和擢升那些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人,商学院正催生出这样一支教员队伍:他们的职业理想,就是献身“科学研究”;而相当一部分拿到了终身教职的管理学教授们,也许从未真正涉足一家企业,除了作为该企业的消费者。Bennis和O'Toole更大声疾呼,商学院要进行彻底的改革,鼓励那些能够博得企业界认可并且立见成效的项目。

对此,Harry DeAngelo等教授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Bennis和O'Toole显然没有认清当今商学院的症结所在,而两位教授的提议一旦落实,恐怕会使商学院雪上加霜。那么,究竟问题出在了哪里?Harry DeAngelo等三位教授一致将炮口对准了媒体。

媒体:诱人触礁的海妖

在Harry DeAngelo等教授眼中,制造了商学院排行的媒体可谓罪魁祸首,然而更可恶的是,商学院偏偏不争气,痴迷于媒体掌控的游戏中不能自拔。为了在一场愚蠢而毫无意义的竞赛中取胜,商学院正将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等等弥足珍贵的资源,从教授的研究、学士和博士学位的教育课程中抽走,转而投进了那些“短视策略”的执行当中。

为了争作媒体上的红人,商学院不厌其烦地对曝光率极高的MBA课程进行“改革”,而改革的方向,则似乎由媒体舆论导向。Harry DeAngelo等教授认为,MBA课程的人前风光,是以牺牲其他学位的教学活动和整个商学院的知识创造为代价的。这种“排名短视症”,不仅有如饮鸩止渴,还很容易节外生枝。特别是当某些备受压力的商学院负责人在提交给媒体的数据上做手脚的时候,公众对商学院的信心更将遭受致命的打击,甚至于商学院背后的整间大学都有可能惨遭连坐。

为什么对媒体排名嗤之以鼻

1988年,《商业周刊》第一个吃起了螃蟹,发起了对全美商学院全日制MBA课程的排名;此后,每隔一年就会对最近的MBA毕业生和用人机构进行一次调查。令Harry DeAngelo等教授不满的是,《商业周刊》“随心所欲”地将毕业生评估和用人机构评估分别设定为45%的高比重,而教授们的研究却只占10%,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估排名就此闪亮登场。

在之后的几年中,《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金融时报》和《福布斯》竞相加入宴会。终于,2001年,《华尔街日报》也推出了它的榜单,并且,被大多数人视为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排行榜。

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众多财经媒体在排行时所依据的评分标准全然不同。《金融时报》和《福布斯》主要采用定性的方法;《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对毕业生就业率等数据作定量分析的同时,还参考了各大商学院主管人员的评估意见;而《华尔街日报》则完全依赖于用人机构的评价。几大媒体你方唱罢我登台,各有各精彩。然而,如此热闹非凡,也遭到了很多质疑。

窥斑未必见豹

Harry DeAngelo等教授提出的第一个质疑,是媒体排行以偏概全。以《商业周刊》为例,姑且不论它所采用的评分标准是否妥当,至少能够确定的是,它的排行是针对全日制MBA课程的;然而,真正见诸报端的,却往往是类似“最佳商学院排名”这样的标题。

的确,全日制MBA课程“分量”不轻,在部分商学院,甚至俨然成了挂头牌的“角儿”。然而,全日制MBA绝不是商学院的唯一。在职MBA课程、博士学位课程、本科课程、会计学等其他硕士学位课程以及非学位高级经理课程,都是商学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仅凭一个全日制MBA课程,远不足以对整间商学院在知识和价值创造等各个方面作出准确而综合的评价。

再退一步,即便单单评估全日制MBA课程,各大媒体所采用的方法其实也有失偏颇。在Harry DeAngelo等教授看来,《商业周刊》等媒体发起的排行游戏中,应届毕业学员和用人机构的意旨已然成为整场游戏的潜规则;然而,实际上,从这两方面收集来的评估意见并不见得能真实反映出MBA教育的成效。

教育起效,尚需时日

病人总希望药到病除,然而终归需要静养数日才有起色。同样,教育起效也需要时间,这就引出了对商学院排行的第二个质疑:能不能仅凭从一两届MBA毕业学员那里收集来的资料,就对MBA课程、甚至整间教学机构的表现品头论足?

Harry DeAngelo等教授认为,通过MBA课程,学员们学习如何以严谨、科学的方法分析商业世界中有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但是,刚刚毕业的学员往往并不能很快地就意识到这些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只有经过一定的商业实践历练后,学员才能真正领悟到其中的价值。

在面试中,用人机构可以通过一些开放的、没有标准答案的提问,观测应聘者的临场发挥,并测试他们的理论水平;但这些方法显然并不完善。实际上,当用人机构对刚刚毕业一两年的MBA学员的表现不甚满意的时候,它们总会把罪名扣在商学院的头上;而在求职或加薪的路上遭遇挫折的MBA毕业学员,也总爱怪罪自己的母校,而不是反省问题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

统计方法漏洞造就“头条新闻”

《最佳商学院新鲜出炉!》媒体总是热衷于制造爆炸性新闻,然而,在Harry DeAngelo等教授看来,不同时期各间商学院的名次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统计学上的取样误差。

无论是芝加哥、哈佛、MIT,还是斯坦福或宾州沃顿商学院,一直以来,这些商学院都保持着相当稳定而高水平的教员队伍。尽管课程设置也许会发生变化,但本质上它们在核心理论的教学方面是不变的。因此,在短短一两年间,这些院校所提供的MBA课程的教学质量是非常稳定的。

那么,媒体费劲辛苦研究出的名次变化又从何而来?Harry DeAngelo等教授认为,这是因为媒体排行的统计方法存在严重的漏洞,特别是当媒体向不同的群体收集评估意见的时候。电子商务风头正劲的那几年,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MBA毕业生难免会对传统公司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态度,然而,这就导致了斯坦福名次的滑落。显然,这样的名次滑落并不能真的表明斯坦福MBA课程教学质量的下降,更不要说动摇整间商学院的地位了。

退一步说,假设媒体调查能够把握到变化的脉搏,那么,人们多多少少总该能从各家媒体的榜单变化中看出一定的关联。然而,Dichev和Fee等学者的研究证明,《商业周刊》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媒体的名次变动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

Harry DeAngelo等教授进一步指出,与严肃的民意调查不同,媒体在炮制榜单的整个过程中,信息披露都很不充分。为了保全自身的利益,媒体在统计细节方面极力掩饰,在公众面前大打马虎眼。对他们来说,能够推出一份与上届不同的榜单就大功告成。“全球最佳商学院王位易主”、“某某某商学院日薄西山、地位不保”,类似的字眼虽然耸人听闻,但是最能吸引读者的关注,也最能刺激报章或杂志的销量。

投身无聊游戏的惨痛代价

既然媒体排名如此草率,那么为什么商学院不拂袖而去呢?商学院负责人也有他们的苦衷:“现实是这样,我们不信这些排行榜,外面的人相信啊,结果就眼看着好的生源和其他资源流向了名次高的院校”(Corley and Gioia,2000)。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商学院为了在排行大战中占到上风,纷纷制定并执行了许多在短期内能够提高名次、但长远看来有损于商学院发展的策略,也为此付出了很重的代价。

混乱的商学院氛围

Corley和Gioia两位学者,在对26位商学院高层(院长、MBA课程负责人以及公共关系官员)所进行的秘密访谈中得知,商学院排行这场游戏的参与者们几乎达成一项共识,那就是无论如何要对外表现出不断改革、锐意进取的姿态。诸位院长为了在通常为5年的任期内做出一定的“政绩”,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争取排行榜更高名次的恶战中,并且调动了宝贵的资源到名目繁多的课程评估当中,而这些人力、财力和精力原本是可以投入到研究和知识创造当中去的。

不仅商学院的管理人员和教授不能专心教学,就连MBA学员本身也三心二意、分身乏术。在没完没了的就业服务培训、应聘工作坊中,学员们速成着如何在毕业第一年的面试中就讨得用人机构欢心的本领,两年的MBA学习生涯再无宁日。

MBA课程的过分改造

Harry DeAngelo等教授指出,为了对外展现出锐意进取的积极姿态,商学院领导不断督促教员进行课程改革,以便在当前的环境下显得有趣甚至时髦。然而,大多数改革并没有兼顾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商业实践中最新的课题。院领导所大力推动的改革,无非是那些能够成功营销到媒体上,看似热热闹闹广受欢迎的新课程。至于这些课程中所教授的是真知灼见,还是繁华之后的过眼云烟,似乎无人介意。此外,商学院也暗暗鼓励教授们在各类媒体上抛头露面,算是积极为商学院作对外宣传。

另一方面,为了讨好学员,MBA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方式也发生了某些变化。相当一部分教授为了提高学员对他的课程评估,都刻意简化或删减了授课内容,如此一来,学员学到的东西减少了很多。而Pfeffer和Fong两位学者于2002年的研究则发现,教授越来越热衷于派发列明了当堂重点的Power Point演示文稿作为讲义。从此,又多了一批同学身处课堂、神游天外,更有甚者,在确保能够领取到资料之后索性逃课。

非MBA课程惨遭牺牲

任何一间商学院的资源都是十分有限的,自从媒体排行榜的推出,非全日制MBA以外的所有课程都多多少少遭到了冷落。Harry DeAngelo等教授尤其批评到,《商业周刊》等媒体口口声声为提高商学院综合水准推出“商学院排名”,但实际上,它们的行为只加剧了商学院内部各方面对资源的争夺。

然而,当面对有望投报本科或其他非MBA课程的学生和家长的时候,商学院相关负责人对他们对MBA的偏宠绝口不提。但实际上,无论是在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状态下,这样的牺牲是发生了的。

舞弊诱发道德危机

Harry DeAngelo等教授,对一些商学院为了提高排名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的行为大肆挞伐。Corley和Gioia两位学者的调查也揭示出,一些商学院有选择性地提供数据和资料,竭力掩饰对他们排名不利的信息。例如,将某些国际学生集中到一个特殊的“预科班”,避免计入MBA学员总数;又如,让某些成绩不够优秀的学生先修读其他硕士学位课程,第二年成绩令人满意后,再转修MBA课程。类似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MBA学员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而后得出的统计结果又谈何可靠?

更为严重的是,商学院在课堂上满口商业道德,实际中,却偏偏肆无忌惮地做出如此无耻的行为,究竟是怎样的教育?

明日教授何处寻

博士学位教育,是这场闹剧中最大的牺牲者之一。然而,问题还远不止此,因为今天的博士有可能就是明天的教授。随着媒体的炒作,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都被吸引到MBA等学位教育中,专心攻读博士学位、致力研究的人日渐稀少,以至于如今很多顶尖商学院都面临教员空缺的情况。根据国际经营管理教育协会(AACBS)2003年的预测,2008年,大学教授空缺将达到1142名,而到了2013年,空缺将进一步达到2419名。

如今,大部分资源都没有被投放在知识创造和培养未来的教授方面。今天的教授们大多忙于应付课程改革和众多社会职务,几乎无暇理会麾下的博士研究生。缺乏系统而严谨的指导,最终会导致博士学位研究生整体水平的下降,而若干年后,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又将执教讲堂。如果现在商学院还耽迷于无谓的排行游戏不可自拔,不知道这游戏还能玩多少年。

面对Harry DeAngelo等三位教授的严辞抨击,《商业周刊》等媒体也做出了简单回应,避重就轻地绕过了难解的问题,再次强调媒体排行是对教育的监督和反馈。究竟商学院的前行方向何在?但愿能够在争论中愈辩愈明。

标签:;  ;  ;  

美国商学院怎么了?_美国商学院排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