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劳动力不培训不许上岗 就业机会愈显珍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就业机会论文,劳动力论文,新生论文,珍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国每年共有大约420万16—18岁左右的青年走出初中或高中的校园后,从此与校园无缘,再没有机会升入更高一级学校,于是他们走向就业市场。而不久前,劳动部向新闻界发布消息,要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在劳动预备时期,求业者必须经过技能培训。
劳动部有关这项对新生劳动力追加一定年限的职业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后再进入就业岗位的动议于去年8月提出。这项动议很快得到中央最高决策层的首肯,目前已进入拟定试点方案的阶段。今年3月,首批35个城市将拉开试点序幕。
缓解就业压力立竿见影
劳动预备制度这么快得到政府的支持,首先是因为这项制度的建立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将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劳动部一位官员介绍,目前,我国就业的巨大压力除主要来自城镇企业富余人员、失业人员以及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人员几个方面外,还来自每年成长起来的新增劳动力。据预测,我国每年新增的劳动力约1400多万人,其中约400多万人初、高中毕业后没有进一步升入更高一级学校学习的机会,随即进入社会,处于待业状态,加重了社会就业压力。这部分人劳动技能缺乏,更难适应社会的长远发展需要。目前,我国人口每年在以大约千分之十二的速度递增,因此新增劳动力对就业的压力也是逐年加大的。劳动预备制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的实施不仅将有效提高劳动者素质,而且将使几百万新生劳动力延缓进入就业的岗位,通过新生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的延长来形成一种劳动力供给的滞后效应,从而将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此外,劳动预备制度缓解就业压力的意义还表现在另一方面,即通过延缓新生劳动力进入就业岗位,可以为失业职工、富余人员的再就业创造更为宽松的条件。
培训对象不分“城”、“乡”
劳动预备制度是一种就业准入制度。也就是说,国家将制定严格的政策来规范相关行为,力图使所有适合参加劳动预备制度的人员,即初、高中毕业后未能升入更高一级学校学习但有就业愿望的城镇、农村劳动者,如果想就业必须首先进入相关培训机构取得相应证书。对适合参加劳动预备制度但并未参加培训、没有取得培训证书的人,一律不办理就业手续。
干什么都需要培训吗?
劳动预备制度既适用于技术工种,也适用于非技术工种。但对两种工种的侧重和培训要求、学制规定则有不同。不同学历的劳动者,培训期限也不同。目前国家确定的技术工种共有4760个,主要是工业产业中如煤炭、冶金、电力、邮电、机械等工种,服务业中部分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的如美容、美发、烹饪等亦包括在内,非技术工种则指门卫、清洁工、保安等简单工种。初中毕业生,参加技术工种中的初级技能培训者,培训期限为1至2年,参加中级职业技能培训者为3年;参加非技术工种培训,时间为1年左右。高中毕业生,参加技术工种中的初级技能培训,培训期限为半年至1年,参加中级技能培训,学制为1至2年,参加高级技能培训,学制为3年;高中毕业生参加非技术工种培训,学制为半年左右。高空作业、电工、汽车驾驶、锅炉容器压力检验等与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的特殊工种的培训期限经劳动部门核准后将适当延长或缩减。对于非技术工种的培训时间设定为半年至1年是否过长的问题,劳动部有关人员的回答是,劳动预备制度实施的目的之一是缓解就业压力,没有一定培训年限,这个目的根本达不到。
培训会不会增加群众负担?
实施劳动预备制度的经费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投入。按规划,经费中的一半左右将由学员学费来承担,另一半由国家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国家资金将作政策性的引导投入,并正在考虑从地方教育费附加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劳动预备制度,用人单位的经费支出正在由各地制定标准,尝试走定向培训、委托培训、提供实习场地代替一定比例经费等有关有偿培训路子。
劳动预备制度实施以后,是否会增加劳动者的负担?有关人士预测,城市中等收入以上家庭因为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所受影响不大。
对于城市贫困人口和农民工而言,劳动预备制度在为其提高劳动技能提供了一定条件的同时,无疑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负担。鉴于这类特殊人群的境况,劳动部门将试行由用人单位与学校签订培训合同,由学校负责先对劳动者进行培训,学费待其工作后由用人单位代为从其工资中逐步扣减的办法。对生活困难者,政府除制定了相关的缓缴或减免学费的政策,还规定,参加勤工俭学、社会服务及在企业试工者可获得一定的补助,以进一步减轻他们的负担。
培训会不会抑制农民“进城”?
对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将抑制农民进城的步伐的说法,劳动部有关人士给予了否定,并强调指出,对农民工实行就业前培训是进一步加强农民进城的有序化管理,使那部分证明切实有技术的农民走进城市,而不是对农民进城实行清理和哄赶。一般来说,有向非农产业转移意向的农民既可在原籍的相关培训机构进行就业前的培训,原籍如果没有这类机构,也可前往就业地进行培训。
社会需要的都能培训吗?
目前各类职校、各种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以及企业自办的各种培训班的培训能力并未饱和,他们现有的师资、场地等培训能力足以容纳所有适合参加劳动预备制度的人员。因此,劳动预备制度的实施将主要依托以上三类培训机构,三类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基本涵盖了所有工种。
国家将加大培训与就业结合的密度,强化劳动力市场预测工作,减少过去职业培训中的大路货教育内容,紧跟市场,增加培养创业能力的创业培训,并根据市场预测随时调整培训内容。非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用工需求预测能否做到准确,劳动部透露政府正在进行这项工作的试点,力图通过职业培训与就业服务的整体联动实现此理想,使职业培训的专业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等更适应就业的需要。未来理想的职业培训模式应该是,比如一个学员根据市场行情决定开店当老板,他就可以在职校学到有关开店的法律知识、开业要办理哪些手续等相关内容。在目前的培训学校中还找不到这样实际有效的内容。
培训结果和工资挂钩吗?
完成劳动预备培训而获得的技术等级证书与工资挂钩。有关部门还将完善工资制度,国有企业劳动者的定级工资将根据其取得的技术等级证书来确定。这从制度上保证了劳动者有证与无证上岗将享有不同的工资待遇。企业原有的学徒制度也将纳入劳动预备制度。另外,由于目前我国企业处于买方市场地位,劳动预算制度实施初期,仍将有一部分企业招收不经培训的劳动者,对这部分企业以及急需用工的企业,有关人士表示,主管部门正在制定相关政策,允许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企业内部用以师带徒的方式,按要求完成一定培训内容与培训时间,这样的劳动者培训期间不能视同工人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