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挑针配合远端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论文_龙慧1,杨波2(通讯作者)

龙慧1 杨波2(通讯作者)

1.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康复科 湖南衡阳 421001;2.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骨外科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分析局部挑针配合远端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方法:本次涉及的参组人员一共为100例,所有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在2016年9月~2017年4月之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为传统针刺,观察组的治疗方式则为局部挑针配合远端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颈部疼痛分值差异极小,p>0.05,但是治疗后的观察组数据明显比对照组低,同时在一个月随访得出的NPQ量表分值方面,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局部挑针联合远端针刺的方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临床效果较高,可以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疼痛感,同时安全性较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局部挑针;远端针刺;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颈椎病的一种类型,主要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导致颈椎键盘退行性病变,引发颈周围肌肉、韧带以及关节等出现改变,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肩背部疼痛,其发病率较高,而针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中医有其独特的方式,因此为了研究局部挑针配合远端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特选择100例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式

1.1患者资料

本次涉及的参组人员一共为100例,所有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在2016年9月~2017年4月之间,上述患者均具有典型的症状,范围和受累椎节一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颈后酸痛,并且可沿至前臂和手指,在颈椎正侧位片中显示钩锥关节增生,在一个月内并未进行针灸治疗,排除患有严重其他基础疾病患者,排除患有颈部外伤史的患者,以上患者均同意此次研究,利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为50例,观察组参组人员中男性患者所占例数为30例,女性所占例数为20例,年龄最大为69岁,最小为21岁,平均年龄值为(45.22±1.35)岁,平均病程为(20.33±1.67)m,而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所占例数为28例,女性为22例,年龄最大为68岁,最小为22岁,平均年龄为(46.24±1.37)岁,平均病程为(20.45±1.72)m,利用统计学分析上述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较小,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式

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为传统针刺,所选择的穴位为大椎、中渚、外关等,针刺穴位后,留针20min。观察组的治疗方式则为局部挑针配合远端针刺治疗,保持患者的坐位,针对于初次针灸以及体弱患者可采取俯坐位,挑针穴位选择为颈椎阳性反应平面双侧夹脊穴、大椎,选择穴位后,将其充分暴露,随后实施消毒处理,在每个穴位进行利多卡因皮下注射,实施局麻,左手固定穴位,右手持消毒的钩状挑治针对穴位进行刺入,深度为2mm,纵行挑破皮肤2mm,随后再将针深入表皮下挑,由深到浅进行纤维组织牵拉,随后处理好针孔,将挑出的纤维在剪断,重新放在创口内,采用碘酒进行消毒,敷上消毒纱布,利用胶布固定[1],而远端进针的穴位选择和对照组相同,留针20min。

以上患者治疗的时间均为8次,两次间隔时间为2d,时间为4周。

1.3观察范围

分析上患者治疗前后的颈部疼痛进行分析,另外对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NPQ量表分值。

1.4判定标准

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测定,以问卷的形式,用数字作为疼痛指标,0~10分,分数越高,患者疼痛越严重。NPQ量表属于颈痛量表,涉及范围为颈部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睡眠质量以及日常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各个指标[2]。

1.5统计学方式

此次文章中的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21.0,其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均数±标准差以及率(%)表示,同时采用t和卡方进行检验,而当p值小于0.05时,则代表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痛情况,在表1中看出,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颈部疼痛分值差异极小,p>0.05,但是治疗后的观察组数据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

2.2分析以上患者为期一个月随访得出的NPQ量表分值,在表2中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数据较高,而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但是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中医学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痹症的范畴,而针灸属于中医传统治疗方式,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对应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同时可以辅助艾灸以及中药穴位注射等多种方式进行治疗,其临床安全性较高,副作用较小,而挑针疗法初见为《肘后备急方》中[3],根据患者不同疾病,在对应的穴位上进行挑针处理,将皮肤下白色纤维组织挑断,而将该治疗方式应用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能通过刺激颈部的穴位,达到缓解神经根压迫以及止痛的需要,同时还能缓解患者局部肌肉的紧张,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大废物的排出,另外挑针将纤维挑断后,还能改善局部微循环,加速炎症的吸收,因此在配合远端针刺的方式,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速患者的恢复[4]。

同时有学者指出,根据X线所提示患者的病变反射痛点以及病变棘突点,进行挑针的处理,并且每次挑针选择部位为2~3个,挑断皮下的纤维,其治疗9次的有效率能高达96%[5],而在本次研究结果中也不难看出,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颈部疼痛分值差异极小,p>0.05,但是治疗后的观察组数据明显比对照组低,同时在一个月随访得出的NPQ量表分值方面,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将局部挑针联合远端针刺的方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临床效果较高,可以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疼痛感,同时安全性较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邱福山,杨如杏,范文曦,等.局部挑针配合远端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0):102-104.

[2]邬宗祥.针灸配合推拿和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3):118-119.

[3]贾宽,王黎强,孙爱军.项排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5例疗效观察[J].上海医药,2018,39(06):18-20.

[4]冉涛声.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5):142.

[5]杨瑞萍,妥金芳,陈磊,等.颈三针联合维药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颈部生物学相关参数变化的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02):5-8.

论文作者:龙慧1,杨波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9

标签:;  ;  ;  ;  ;  ;  ;  ;  

局部挑针配合远端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论文_龙慧1,杨波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