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翠珍
(郑州颐和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126例偏头痛患者确定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接受诊治前后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并对护理前后患者负性情绪的变化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对比。结果:患者护理干预前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值分别为(59.58±12.27)、(58.60±15.32)分,通过护理干预后,分别为(53.19±12.94)、(53.27±15.01)分,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患者的护理干预前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t=5.783,P<0.05),存在着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偏头痛患者,采取适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利于患者改善心理上的不良状况,有效消除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达到预后恢复的目的。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负性情绪;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偏头痛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248-02
目前,在临床上对偏头痛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这一病症属于原发性头痛的范畴,一般以偏侧疼痛居多,在患病之后,通常还会伴随一些其它的临床症状,如眩晕、胸闷、及恶心与呕吐等,从而对患者平时生活与工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困扰[1]。近年来,经过不断的临床研究,发现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加强对该病症的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护理干预是目前医疗服务体系内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构成部分,采取适合的护理干预对临床上的疗效与患者的预后效果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在本文的分析中,笔者对本院诊治的偏头痛患者,在采取对症药物治疗措施的同时,还加强了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进而分析其对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所产生的影响,现将具体结果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本院在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126例偏头痛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女性55例,男性71例,年龄在20~51岁之间,平均年龄(35.2±6.3)岁。在患者入院进行治疗之前,均伴随有不同轻重程度的恶心、呕吐、及晕眩与头痛等症状。排除其它精神类疾病,且在肝肾方面不存在严重功能障碍。其中根据头痛的轻重程度来给出评分分级,轻度、重度与中度分别为32例、70例和24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护理干预方法
患者在入院被治疗过程中都做了相关常规检查,并根据病症采取了对症的药物治疗,然后有针对性的实施了心理护理干预。对大部分偏头痛患者而言,由于疾病带来的痛苦,使患者在身体与心理上产生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压力,一般显现出焦虑、敏感与脆弱等不良的心理特征[2]。因此,医务工作者一定要站在患者的立场来看待问题,适时抚慰患者的心灵,同时给予深切的关怀与理解,在彼此信任的沟通中使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得到改善。而且,还要经由彼此信任的沟通,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健康知识讲解,以让患者明白治疗的预期目的与作用,并告之患者按照要求坚持治疗后,可以取得的良好治疗效果。这样就能消除患者的疑虑,使患者在心理上的一些负性情绪得到改善,能以更自信的心态来积极面对病痛、主动的配合治疗。另外,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过程中,还应力争得到患者亲人的理解与配合。让所有患者不但能够接受到专业化的治疗,同时也能得到亲人的鼓励与支持,从而更有利于将心理的不良情绪消除,更愿意主动的配合治疗。而对负性情绪十分严重的患者,则可在治疗中辅以适合剂量的抗抑郁与抗焦虑药物。
1.3 护理效果评估标准
一般都是借助于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来评估患者不良情绪的变化情况,这两种表中各自都含有20个测评项目,且在每一项目中都分有各个不同的等级,总分数是100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抑郁与焦虑评分,大于70分为重度、60~69分之间为中度、50~59分之间为轻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的全部数据均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分析与处理,以(x-±s)来表示计量资料;以%来表示计数资料,实行t检验。在P<0.05时,表明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护理干预前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值分别为(59.58 ±12.27)、(58.60 ±15.32)分,通过护理干预后,分别为(53.19 ±12.94)、(53.27 ±15.01)分,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患者的护理干预前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t=5.783,P<0.05),存在着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易于反复发作是偏头痛的一个主要特点,这样不但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规律造成干扰,还会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较大的压力。若患者自我调节的能力差,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则会引起抑郁、焦虑等心理负性情绪的扩散,较为严重的,还会影响到患者下一步的治疗[3]。为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在治疗阶段内采取适合的心理护理干预。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要懂得基础的心理学与医学知识,能够提供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并能在心理层面对患者进行疏导教育,以帮助和引导患者消除自身所存在的负性情绪,防止出现不良循环[4]。本研究中,通过加强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值明显降低,这也说明护理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综上,对偏头痛患者来讲,采取适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利于患者改善心理上的不良状况,使患者愿意积极主动的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从而有效消除负性情绪,达到预后恢复的目的。因此,非常有必要在临床上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彤,车咏梅,韩玉静.偏头痛的诊断治疗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13,20(01):182.
[2]王爱玲,周玉华.急性期偏头痛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20(15):263.
[3]张红云,张红星,梁炜等.基于偏头痛患者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确立心理护理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1(18):247.
[4]李筱芬,丁朝兵,袁红.心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中的实施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17(24):195.
论文作者:荆翠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患者论文; 偏头痛论文; 心理论文; 评分论文; 性情论文; 焦虑论文; 抑郁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