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工建筑不同于其他的建筑工程,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建筑环境。由于其主要应用对象是水利工程,因此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导致使用寿命减短。根据实际情况,水工建筑中较为常见的病害有裂缝、剥蚀和水质侵蚀等,这些病害经过长期的发展,比较容易对水工工程的功能发挥产生影响。因此,本文笔者将对影响水工建筑物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及预防对策展开简单的分析,以期提升水工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耐久性;主要因素;预防对策
引言
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水利工程的规模和数量正在逐步增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气候条件和周边环境等各种因素,对水工建筑的耐久性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水工建筑物的耐久性,才能确保人们的安全生活。
1 影响水工建筑物耐久性的原因
1.1 施工材料
水工建筑物主要是利用钢筋与混凝土两部分共同组成,若其中任何一方出现质量问题便会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耐久性造成极大影响,还会因建筑物周边环境、气候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受到病害,从而会导致水工建筑物的耐久性降低。
1.2 施工技术
在水工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由于部分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因此无法掌握合理的施工技术,同时也没有充分掌握水工建筑物耐久性的重要性。另外,部分施工人员不具备较强责任心,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1.3 环境因素
水工建筑物的所处位置、环境比较特殊,尤其是针对海边的水工建筑物,其在使用过程中,便会受到海水中盐分的腐蚀。另外,当污水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互相接触,便会导致其保护层遭到破坏,从而导致水工建筑物的整体耐久性受到影响。
2 提高水工建筑物耐久性的主要预防对策
2.1 材料方面
材料层次的研究是水工建筑物结构耐久性最基础的部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各国规范都制定了强度和耐久性方面的双重标准。材料层次上可从以下三方面措施提高混凝土耐久性。
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除了按强度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外,还应受国家和各行业规范规定的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的控制。
(2)把好组成材料的质量关根据工程所处环境及对混凝土耐久性要求的特点,合理选择水泥品种,严格控制砂、石材料的有害杂质含量,选择级配良好的骨料。
(3)适当掺用减水剂和引气剂,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和空隙结构,提高其密实度,是提高混凝土抗渗性和抗冻性的有力措施。
2.2 施工方面
施工因素,如浇筑条件、养护条件和模板工程等是影响耐久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好的施工条件对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以整体浇筑,不宜留施工缝。当必须有施工缝时,其位置及构造不得有损于结构的耐久性。保护层厚度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也有重要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保护层厚度过小,会缩短钢筋的脱钝时间;如果保护层过厚,构件表面则容易出现较大的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
加强施工养护。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浇水养护不得少于 7d,对于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14d。即使在工期等方面原因的约束下,也应保证混凝土结构有足够的养护时间,不能随意改变。
(3)提高模板工程质量。模板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对混凝土耐久性有重要影响。在模板制作与安装方面,多层模板支架相比于传统的单层支架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在模板的拆除与维护方面,混凝土构件浇筑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质量验收,其强度达到了一定要求后,才能将模板拆除掉,否则会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发展,造成结构的整体变形。
2.3 建筑物设计要求
水工建筑的结构也是影响其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对建筑设计进行严格要求。在对其结构进行具体设计时,需要考虑许多方面。而首先要关注的便是提高水工建筑的耐久性,其耐久性对建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另外,对于建筑物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后期的维护工作,只有如此,才能更加方便建筑物的日常管理,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还有一点也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建筑设计不能只是想当然的在图纸上进行,必须结合建筑的实际建造和使用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相关的设计进行调整,以求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2.4 施工要求
水工建筑的施工过程对提高其耐久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施工人员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关行业规定进行操作,防止因为不规范行为而使得水工建筑的耐久性受到影响;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应该和建筑设计保持严格一致,不能抱着差不多的态度施工,以求确保建筑建成后的使用效率可以达到设计要求;对于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处理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首先在混凝土的配比过程中,要通过科学的研讨分析,作出做合适的配比选择,而在应用中,要采用恰当的工序,防止因为浇筑不当而埋下病害隐患。
2.5建筑物的运行和管理要求
就提高水工建筑的耐久度,不能只是把目光放在设计和施工上。多数建筑的使用周期都比较长,所以在建筑建成之后,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就显得十分必要。但就目前而言,相关的管理和维护是远远不够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的水工建筑耐久度不足的又一重要因素。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对此引起重视,针对这种情况,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确保水工建筑维护的常态化进行。另外,要加大在检测设备上的投入,增强对建筑物的检测能力,以求准确的发现各种病害,并及时做出对应的维护措施,防止建筑物病害的扩大化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而建筑物的运行和管理的主体是相关的工作人员,所以对工作人员管理和监督方面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必须通过各种监督手段和管理手段实现工作人员在工作能力和责任意识上的提升,从而更好的进行水工建筑的运行和管理工作。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升水工建筑物的整体耐久性,便要从施工设计、施工过程、环境因素三方面来考虑。由于水工建筑主要是利用钢筋混凝土构成,因此要结合施工现场实际环境、施工技术等各方面因素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同时在选用混凝土材料时,要选用性能好、强度高的材料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水工建筑物整体的耐久性。相信在广大建筑企业的不断努力下,结合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材料提升水工建筑物的耐久性,从而促进我国水利工程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昆艳.水工建筑物耐久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分析[J].南方农业.2016(03)
[2]苏斌.水工建筑中存在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6(10)
[3]张慧萍,程嘉序.水工建筑物的破坏原因与防治对策[J].中华建设.2016(12)
论文作者:万克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水工论文; 耐久性论文; 建筑物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论文; 病害论文; 因素论文; 《建筑模拟》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