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创新;建筑工程;管理
0.引言
受城市人口增长、土地资源紧缺等问题的影响,现代建筑工程在规模上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介于受到现代多样化审美观的影响,建筑工程的形态各异。在管理工作上,就要同时兼顾工程质量、成本等对内指标与外观、功能等对外指标,导致工作难度较大。而如果继续采用传统模式来开展工作,将进一步加大工作难度,且大概率不满足实际需求,可见建筑工程管理面临着改革,但改革工作不可盲目,必须找准方向。
1.现代需求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模式主要问题
1.1依赖人工
虽然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模式中已经开始采用先进技术来弥补人工模式的不足,但技术应用深度依旧有待提升,即技术的应用只能对工作操作进行优化,但面对需要分析、计算等工作需求时,则依旧依靠人工来完成,分析、计算工作是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说明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模式依旧依赖人工。依赖人工会产生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人工工作效率缓慢,面对当前规模庞大的工程建筑,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其次,人工工作存在不稳定性,可能因为一时疏忽导致某些管理上的错误;最后,人工工作需要不同专业人员相互沟通,而不同专业人员是否能够理解其他专业的内容,又是一项值得关注的问题[1]。综上可知,面对现代高效率、高质量需求,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模式依赖人工的表现需要得到改善。
1.2缺乏权威性
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具有权威性,否则无法体现管理能效,就这一点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模式在表面上确实具有良好的权威性表现,但实际来看,各种挑战管理权威的事件并不罕见,例如“挪用公款”、“忽略工程质量”、“违反管理条款”等行为于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并不罕见,说明工作模式的权威性并没有深入人心,无法发挥应有能效。缺乏权威性的表现有三:首先,管理制度中没有良好的监管体系,难以产生约束力;其次,处罚力度较轻,使得被管理者不重视管理工作;最后,部分企业存在“裙带关系”,对于此类人员某些管理条款如同废纸。综上,面对现代管理全覆盖的需求,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模式缺乏权威性的表现需要得到改善。
1.3管理主观化
目前,在很多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当中可以看到,工作中掌握决策权的是企业高层,而非专门的管理人员,相应高层在做出管理决策时,一般会依照自身主观理解来得到结果,导致整个工作模式的运作出现主观化表现。在某种角度上,主观化表现并不代表错误,但实际上因为企业高层人员对实际工程信息不了解,且可能存在专业水平上的问题,其主观化下得到的决策,未必适用于当前管理需求,所以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模式主观化表现需要得到改善。
1.4职能混乱
因为现代建筑工程企业涉及到的专业领域较多,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模式当中,设立了与专业对应的管理岗位,各岗位要针对工程设计或施工阶段进行专业管理,但这一条件下,因为不同专业的管理指标不同,相互之间可能发生冲突,说明当前模式存在职能混乱的现象。例如某工程当中,水电管理者考虑到工程水电功能管理指标,设定了水电设备采购数量与种类,采购总价为11756.3万,而在成本管理角度上,在扣除其他成本后,总成本中余下的资金为90余万,不满足水电设备采购总价,相应两个管理岗位之间就出现了冲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模式创新优化策略
2.1先进技术应用
现实情况上,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模式中主要采用网络信息技术来辅助工作,但此类技术并不能提到工作的核心部分,就这一点建议企业采用大数据、BIM等先进技术来提升技术深度,改善依赖人工的问题表现。首先在大数据技术上,该项技术是一种可以模拟人工逻辑的智能技术,只要在信息全面、准确的条件下,就可以提到人工对最核心的部分进行处理,例如对成本进行深度分析,了解成本的构成、发展趋势、逻辑关系等,此时人工只需要获取成果,进行简单的运算即可,其次在BIM技术上,该项技术具有3D仿真建模功能,可以根据信息得到建筑整体的构成,且可以显示所有结构的参数、支持模式调整,此时在工程管理中可以得到直观的信息,最后将两项技术结合,大数据技术可以对3D模型进行分析,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人工直接对此进行记录、调整即可[2]。综上可见,大数据、BIM技术的应用取代了人工在管理中的分析职能,可以直观得出问题所在,人工针对问题提出管理决策即可。
2.2围绕法规提升权威
在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模式下,各种挑战权威、违反法规的实践层出不穷,因此在创新优化策略上,建议围绕现代法律规定,对管理制度的权威性进行提升。首先当前管理制度中的权威性体现主要在于处罚机制,而处罚机制一般为经济上的处罚,且额度较低,因此导致管理制度权威性不足,其次建议企业采用痕迹化管理模式,任何工程项目的动向都必须登记在案,当发现相应问题发生时,可以根据痕迹记录进行溯源分析,找到主使者进行处罚,最后处罚机制上不能单纯的进行经济上的处罚,面对情节严重的事件,应当采取法律手段来展示权威,要求主使者承担法律责任。此外,现代管理提倡“人性化”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以免以上问题发生,因此建议企业围绕该原则开展工作,尽可能满足不同工作人员的个性化需求,打消潜在风险。
2.3客观化管理
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模式的主观化表现导致工作质量不佳,因此在创新优化策略上,建议朝着客观化方向发展。首先企业高层应当将大部分的决策权交于专门的管理人员,通过管理人员的客观视角、专业水平来执行管理工作,自己则作为审查者对管理工作表现进行检查,只要不出现触犯原则的问题,则不应当干预,其次在管理工作当中,面对现实问题高层应当要求管理人员给出管理方案的依据,以保障管理工作可靠。此外,面对不断发展的现代管理需求,在客观化管理模式中,管理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创新意识,随时根据需求发展而更新管理手段与理念。
2.4建立综合管理小组
面对职能混乱中,不同专业管理岗位的冲突,建议企业将这些岗位组织起来,建立综合管理小组来执行管理工作。管理小组的工作机制为:首先以企业战略目标为根本目的,面对设计方案与施工成果进行全方位分析,其次将所有分析结果整合,对比其根本目的指标数据,选择数据更贴近战略目标的方案为最优方案。例如在以上水电管理、成本管理情况下,如果企业战略目标为“成本最小化”,则降低水电设备采购额,如果目标为“水电功能最优化”,则提升成本。
3.结语
本文主要对“创新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探析”课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到结论:以现代需求为基础,对普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问题进行了阐述,了解了问题产生原因及影响表现,证实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要得到改善;针对主要问题,在创新、优化视角下提出了对应策略,分析了各项策略的作用机理、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王晓军.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探析[J].丝路视野,2017(26):148.
[2]丁亚洁.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设科技,2018(2):91-92.
作者简介;凌云(1972-10),男,汉族,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论文作者:凌云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5卷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管理工作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模式论文; 工作论文; 权威性论文; 需求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5卷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