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论文_郭炜

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论文_郭炜

郭炜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八中学 830000

摘 要:导学案教学以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师生互动为手段,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是当下我们面对的一个挑战。

关键词:导学案 措施 方法

一、高效数学课堂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应仅限于学生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而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导学案教学以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师生互动为手段,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

二、导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

1.加涅的学习分类与学习条件理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改变,这种改变能够诉持,而不能把它单纯地归之于生长的过程。”教学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动、激发、维持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一整套条件,他从这一学习观和教学观出发,提出如何根据不同类型学习和不同特点设计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条件,从而形成以学习类型和教学设计为特点的加涅教学模式。

2.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使旧知识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这种同化的过程是学生内部积极从事学习的过程,教师无法参与这一过程,但能影响这一过程。通过教师适当地引导、提供知识素材,帮助学生建立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根本保证。

3.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清晰地授课;(2)多样化教学;(3)任务导向;(4)学生投入;(5)学生成功率。

三、导学案的设计

1.学案。主要通过学习内容,自学提示自学方法和联系题的设计,为学生课前完成的指导性学案。学案的基本结构为:(1)学习内容;(2)自学目标;(3)自学方法;(4)自学过程;(5)自学测试。

2.导案。在学生导学案基础上生成,用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教案。基本结构为:(1)教学目标;(2)教学过程分别为:①基础展示;②教师精讲;③拓展探究;④达标测试。

3.反思案。用于教师课后进行反思,改进。

四、利用导学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措施

1.依据示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课前下发“导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情境、把握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

2.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导学案教学模式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

3.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提倡学生自学为教师的精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课堂中解决学生反馈的疑难信息时,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备课条件下进行随机备课,它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妙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对于其它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要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归纳智能的提升。

4.扣标整合,形成网络。学生要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5.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要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

论文作者:郭炜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  ;  ;  ;  ;  ;  ;  ;  

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论文_郭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