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环境监测,风险分级管控,风险等级,安全管理
1、辨识对象分析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为确保危险源及其风险得到充分辨识,识别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应确保辨识范围覆盖所有场所、设施仪器、工作活动等人-机-环全系统[1]。风险评价指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而风险分级管控是其中最重要一环,同时也是确保环境监测工作安全进行的有力保障。
2、环境监测工作的风险分级管控建立
2.1 前期准备工作
1)成立管理组织,为充分调动环境监测工作者积极参与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成立以单位领导、各部门负责人为主的领导小组,并发布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方案,结合环境监测工作实际情况拟定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以正式文件形式督促各部门、各工作人员开展工作。2)风险点划分,鉴于环境监测工作所需面积较大,涉及设备设施仪器种类繁多,风险点划分思路首先依据“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原则按区域划分风险点。风险点划分还应兼顾生产工序、班组等,以方便后期风险辨识和管理。3)危险源辨识、分析,针对设备设施仪器、工作活动等可能导致的危险,应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对危险根源、危险触发因素及过程进行具体描述,探究危险产生根源,以便后期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工作开展[2]。
2.2 安全风险类别
安全风险类别是指环境监测工作中在下列条件或情况下可能存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短板、环境约束等[3]。具体为:1)人,人身安全风险,是指工作者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主观违章存在侥幸心理,故意进行违章工作等人为原因,致使个人、多人或整个工作环境发生污染或伤人事故。2)机,仪器上缺陷,是指特种设备仪器、监测仪器仪表或安全保护装置维修保养不及时、安装不到位、控制有盲区、使用不规范等因素,造成伤亡人数和波及范围较大。3)物,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环境监测的有害气体由于检测监控设备失效、检查数据未如实记录上报或有害气体超标时不能及时撤人等造成的群死群伤事故。4)环,工作环境约束,是指受监测工作场所地点的限制,进出安全口和通风口等不畅通、支护材料或监测设备不到位等环境因素,导致人身事故或局部、整个工作区域无法工作。5)管理,管理上的缺陷,是指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违章操作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2.3风险评价并确定等级
风险等级划分标准:(1)由专家或评估人员根据风险的危害程度和管控的难度进行风险分级,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级风险。(2)风险评估采用经验分析法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定性评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对于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必须填写清单、汇总造册,按规定上报上级主管部门。(4)根据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专业安全风险数据库,根据监测地区存在的安全风险点绘制环境监测工作地区的安全风险分布图[3]。
风险评价准则可采用风险评价矩阵法(LS 法)、工作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法)、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法)等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结合环境监测工作站实际拟定风险评价准则,风险评价方法采用风险评价矩阵法(LS 法),即以风险导致事故的可能性(L)和固有风险的严重性(S)评价为基础,综合评价风险等级。风险可能性分为很大、大、较大、一般、较小5 级,与LS 矩阵法评价分值1-5 分对应;固有风险严重性分为重大、大、较大、一般、轻微5 级,与LS 矩阵法评价分值1-5 分对应,相关可能性与严重性打分可通过查表法获得[4]。确定风险导致事故的可能性(L)和固有风险的严重性(S)分值后,按照R=L*S,计算风险值(R),依据风险等级判定标准确定危险源风险等级,分为红区(1 级)、橙区(2 级)、黄区(3 级)、蓝区(4 级)四个等级,其中红区(1 级)为风险最高等级,并根据评价结果从严从高原则判定管控级别。
实施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分级目的在于实施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监测工作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2]。环境监测工作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层级分为站级、单位级、部门级、组队级和岗位级五级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3.风险示警及其管理
3.1风险告知、公示与培训 在完成风险评价及确定等级后,应及时将工作者涉及的风险进行告知培训,应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标明主要安全风险、风险等级(注明等级及对应颜色)、可能引发事故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风险信息[1]。为岗位员工制作并发放了岗位告知卡,卡片中明确了岗位涉及的危险源、触发因素、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及报告等内容,方便职工随身携带,随时随地可学习。风险信息告知应包括风险点等级、危险根源、风险严重性、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分级管控要求、控制措施、应急措施等内容。风险告知应保留告知日期、告知方式、影像资料、告知内容、告知范围等相关记录[5]。
3.2文件清单管理 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建设成果,按照组织机构建立、开展全员培训、体系文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照一卷一档原则,分别建档管理,按以便于迎接检查。对历次迎检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宜保留相关资料,以不断完善体系建设。
4.结束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环境监测工作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经验,针对于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种类多、工序复杂现状,创新性依据区域划分风险点,再针对各个风险点逐一开展危险源辨识方式,通过化大为小,区域化、网格化的划分方便企业危险源的辨识管理。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中,一定要结合环境监测实际情况,以“便于危险源辨识,便于后期分级管控”为原则,综合考虑,不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以确保风险可辨可控。
参考文献:
[1]黄沈发, 杨洁, 吴健, et al. 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研究及实践[J]. 环境保护.
[2]刘志国, 徐韧, 余江, et al. 上海市沿岸化学品风险源环境风险分级方法研究[J]. 上海环境科学, 034(006):258-263.
[3]刘宏. 镇江市水环境安全评价及风险控制研究[D]. 江苏大学, 2010.
[4]郭云. 安全评价机构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 2015.
[5]罗成旺, 卢金星.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进展与对策[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27(12):1093-1094.
论文作者:胡莉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2
标签:风险论文; 环境监测论文; 工作论文; 危险源论文; 评价论文; 等级论文; 是指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