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嘴和一支粉笔的传统语文教学越来越成为语文与时俱进的桎梏,已呈现日趋没落之势。一方面现代社会对于语文的迫切需要,使我们教师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另一方面,学生的家庭原因、独特的认知习惯、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等等因素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复杂性。课堂高效化,是我们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目标。那么,高效语文课堂的捷径在何方?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同时博采众长,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注重趣味教学
一位优秀的教师,首先是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要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老师要有灵活多变的激趣技巧。对于一些故事性不强、不容易激起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文章,传统方式是让学生通篇阅读,概括文章主题,理清文章的结构,然后推敲一些重点句。笔者认为教法应该更灵活些,可用老师对教材的深刻领会、对相关知识的灵活贯通先从情感上吸引学生,让学生觉得书本的知识很有学的必要,然后再让学生自读。同时可有效结合插图,鼓励学生根据所感所悟评论文章人物。于是,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踊跃发言。由此可见,老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较多的自主权。
2.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的趣味性。由于明白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对激发兴趣的重要意义,笔者在课堂中总会植入一些小悬念,老师的教学内容尽量少而精,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变着方式讲,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接触中理解知识。老师要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促使学生独立地学习。对于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从旁指点,降低学习难度。
3.让学生广泛地阅读某学科的相关课外书籍。要多给学生介绍好的课外书,让学生在书海中翱翔。每周举办读书节,每月举办一次研讨会,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读后感,用课外丰富多彩的资源来丰富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并最终形成学生自己本身的技能。这样,学生有能力开拓属于自己的领地,成为知识的主宰。
二、艺术化的导入
1.导入语中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特别是在古代诗词的教学中,对这方面的体现尤其明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引用这些诗句来导出本节课程,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够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2.导入的语言要体现思想内涵。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不仅要有吸引性,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性或者起到一定的启迪效果。通过这样的导语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引出下面所要讲的课文,也让学生大概了解了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
3.导入的语言要有反思性。长期以来,学生的思维犹如陷入一种迷宫之中,走马观花,在学习课文时,无法理解作者的真正情感和文章的精妙。因此,教师的导入应该注意其艺术性,让学生真正融入角色中,让他们身临其境,在心理上和作者产生共鸣,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
4.导入的语言要有互动性。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多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可让学生组成两部分,互相讨论,逐渐让学生明白课本所蕴含的思想。
5.求异设问法。即通过相似的事物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双方的异同,加深学生对认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明白双方不同的原因,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推行素质教育,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呢?
1.教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一个语文教师的高尚人格从哪里来?它来自对祖国教育事业的无比敬重和使命感,来源于以身作则,来源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要有三心——责任心、爱心和耐心。责任心是当好老师的必要前提。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头中,而是要落在实处,对于学生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心,没有爱的教育注定是残缺不全的,只要把批评和处分建立在关心热爱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浓浓爱意和殷切希望,他们就会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耐心,语文成绩的提升非一朝一夕所致,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有解决问题的耐心和毅力。
3.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方兴未艾,再加上现在的新课程改革越来越趋向于现实生活,各个学科的联系也越加密切,在新背景下,我们必须不断拓宽自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秉承终身学习的观念,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学习与生活上更好的指导。
4.勇于创新。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亦步亦趋的方式已穷途末路,教师的教学必须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新课程的实施,期待“创新”型教师的鼎力扶持。没有教师的创新性劳动,新的课程便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只有不断进取、创新的教师,才能彰显自身价值而不虚此生;而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自己不断发展,体验到职业的内在欢乐。创新型的教师能够从不同的深度和广度去探索,以便不断尝试教学策略。
言而总之,课堂作为教学互动的主要渠道,学生学习效果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成绩的优劣,当然更维系着我们教师的盛衰荣辱,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以上三种方法只是引玉之砖,希望我们群策群力,共同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论文作者:罗 丹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3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要有论文; 老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互动论文; 文章论文; 《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3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