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铁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我国城市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铁的广泛应用有效缓解了大城市的交通拥堵,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文研究了地铁地面建筑的设计及其特点。并给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地铁车站;地面建筑;设计研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交通负荷急剧上升。地铁作为一种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地铁车站地面建筑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一、地铁车站概述分析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涉及的系统专业众多,线路、限界、轨道、环控、给排水、供电、通信、信号、综合监控、FAS、BAS及屏蔽门等。车站建筑设计需要满足各系统的使用要求,合理整合利用空间,使各专业系统功能更好地发挥,使乘客有舒适的乘车环境。地铁标准站设计通常由车站主体建筑、附属建筑组成,附属包含出入口通道、风道及地面风亭3部分组成。地铁车站按照车站埋深可分为三大类,由下到上依次为地下站、地面站、高架站。目前新设计的地铁车站多为地下车站。车站建筑主体及部分附属(站厅及站台公共区,站厅及站台设备管理用房区)埋于地下,乘客使用的空间为出入口地面厅及站厅、站台的公共区部分,不能直观地看到整个车站建筑的体量。地下车站的出入口地面厅为地面建筑部分,冷却塔及地面风亭为地面构筑物。地面站较为少见,一般用于远离城市主城区的起终点站,站台设置在地面一层,站厅设置在地面二层。高架站站台与高架区间联通,站厅层一般设置于地面一层;也有的设置与地面二层,地面一层为设备层。地面站及高架站其特点是整个车站建筑位于地面建筑,能让人们直观地看到车站建筑的体量和外观造型。
二、地铁车站地面建筑的影响原因分析
1.场地站位选择
在确定地铁车站位置的过程中,有许多因素。车站选址应与区域发展、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现有交通布局充分结合。同时,还应考虑车站周围的客流和经济合理性。
2.周边环境影响
通常,在城市中心区,由于周边环境土地利用十分紧张,车站附近很难设置风亭,特别是出入口与风亭的结合,对城市街道景观影响很大,往往没有地方放置。导致建筑物的拆除。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积极调整方案,以满足功能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减少建筑物拆迁,节约车站成本。
3.车站类型式
车站位置影响车站选择,影响车站地面建筑的主体形式。车站为地下车站时,地面建筑物主要为出入口、风亭等附属建筑物。如果车站是地面站或高架站,地面建筑包括车站主体、出入口、风亭等。
三、地铁车站地面建筑设计研究
1.进出口防灾设计
(1)安全疏散。由于出入口是地下空间疏散的主要通道,设计时应满足疏散宽度要求,及时防止旅客疏散事故的发生。车站主要出入口及通道宽度根据设计客流、跨街客流及紧急疏散要求确定。街道通道和地面出入口的通道和楼梯的通行能力应预留4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实际上,客流是一个动态变化值,是一个经验统计值。很难准确。另外,由于不同城市甚至车站的客流特性不同,不应统一采用相同的公式,在具体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换算系数,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对该城市甚至某一地区的系数进行计算。这个城市的要了解和预测本地区的经济和发展。
(2)防火防灾。出入口是整个地下工程的咽喉。其消防安全性将直接影响车站乘客和工作人员的疏散安全。除满足安全疏散要求外,出入口设计还应满足地下工程一级耐火等级,风亭、出入口等地面建筑二级耐火等级。车站各部分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应符合《地铁设计防火标准》(GB51298-20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和《地铁设计规范》(GB50016-B50157-2013的相关要求。
(3)站场防洪设计分析
以天津地铁站出入口为例,站台地面比室外站台高出450mm。平台设有防水挡板槽,比室外平台高出1200mm。考虑到挡板的位置,出站客流不应受到影响。出入口非人员段墙面防水高度不小于1200 mm。风亭风口下缘防水高度比室外露台高1200 mm。站场内部应考虑防洪、防涝设计。
2.地面车站的设计分析
地铁车站设计主要由两个车站组成,起点和终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一定的交通建筑设计经验。同时,应将城市文化和城市风貌尽可能地融入到设计中。在后续设计中,应更好地体现人性化设计,在装修中体现车站的特点,在材料选择和设计中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对于实际运行调度和信息共享平台,最好实现一体化设计,在选择相关设备时应尽量选择环保节能设备。
3.高架桥与地铁车站的相结合
1)两者的施工时间顺序应相对接近。地方轨道交通在第一次建成时,必须预留墩柱条件。当高架桥先建后地铁滞后较多时,建议将两个结构分开,为后续高架桥段和高架车站预留条件,避免工程浪费。
2)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各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协调。建议建立统一的通信平台,对设计、施工顺序、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管线变更等进行统一规划,避免二次或多次返工的发生。
3)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车站抗浮与桥梁结构沉降的相互作用。从地铁功能的角度看,高架车站的建筑容积取决于一些专业要求,如车辆选择和编组。但考虑到周边土地利用条件,高架车站的容量受土地利用的限制,可能需要两层。
车站形式也可采用三层车站形式,影响结构工程和建筑整体风格。高架车站作为一种特殊的轨道交通建筑,其外部展示了大量的结构构件,体现了结构本身的美观和强度。建筑设计结合结构形式的选择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建筑体验。
结束语:总之,在对地铁车站地面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不断融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并秉持着严谨的态度,设计出更加符合城市特点的车站建筑,同时也可以使得乘客有着更加安全和舒适的感觉。
参考文献:
[1]梁伟健.谈地铁车站地面建筑设计技术特点[J].知识经济,2013(11):103.
[2]张海鸣.浅谈地铁地面车站建筑设计技术特点[J].科技资讯,2011(04):80.
[3]刘爽.地铁地面建筑与城市设计[J].民营科技,2010(08):210.
论文作者:梁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车站论文; 地面论文; 地铁论文; 出入口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城市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