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神经内科收治的疾病类型主要包括脑血管疾病、脑部炎症性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病等,大部分患者伴有以下特点:患者年龄普遍较大,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或运动障碍;病程较久,住院时间长,患者因病情治疗需要长期卧床[1]。神经内科患者的特点增加了护理风险发生的几率,本文通过对神经内科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然后综述总结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综述;护理风险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1-0271-02
在当代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保护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一旦护理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出现违反护理操作规程的现象,便很容易遭到患者和家属的不满而发生投诉现象,进而引发护患之间的矛盾,及早识别潜在的护理风险,并积极采取有效对策降低风险,对保证患者安全及医护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定义
护理风险[2]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导致病人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这种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病人,具有不确定性、风险水平高、后果严重等特点。
2.护理风险因素
2.1 与患者相关的因素
2.1.1体 质因素 神经内科患者以老年人为主,机体功能衰退,且通常患有一个或多个基础疾病, 既往常存在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跌倒、坠床风险较高[3]。
2.1.2神经因素 若额叶、颞叶等部位存在病变损害,容易出现精神异常、躁动、定向力、记忆力障碍等,如果监护措施存在疏忽,发生走失的可能性增加。患者行留置营养管、尿管时,可会因为感觉不适,出现自行拔管。部分意识模糊、躁动患者,若保护性约束不到位,容易发生坠床。
2.1.3心理因素 部分患者出于自尊或者自信,很多时候不愿意麻烦护理人员,高估自己的自理能力,认为自己可以下床入厕等,从而导致意外。部分患者由于恢复期长,经济负担大,社会功能丧失,容易产生焦躁、悲观等不良情绪,可能会消极配合日常护理,情绪严重不稳定者甚至可能采取自残行为。
2.1.4家属因素 部分患者反复长期住院,家属产生照护疲劳,对患者的安全缺乏重视,甚至部分病人无人陪护,患者活动时易出现跌倒。有的家属由于心疼病人,对保护性约束配合度差,常常趁医护人员不在时解开保护性约束,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等事件发生。
2.2 与医护人员相关因素
2.2.1安全意识薄弱 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三查七对制度执行不到位,护理记录不详细、不规范、不全面,病情监测不仔细,造成病情延误,并发症未能及时发现,影响用药或抢救时机,造成严重后果。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安全预警意识,忽视已经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必然性。
2.2.2工作能力不足 新入职护士由于实践经验不足,护理操作熟练程度欠缺,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也相对不足,因而在出现意外时,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如药物配伍、给药途径、常见不良反应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3护理管理不完善 护理管理者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主动防范性,不能及时提醒护士们引起足够重视,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不及时、不到位,医德医风等职业道德教育薄弱,导致护理人员认识不到位。
3.护理对策
3.1 创造安全环境,预见风险因素
患者入院时,通过对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家庭支持等方面的全面评估,住院期间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行动态评估,能够有效的识别出患者存在的风险因素。有研究表明[4]通过规范化、程序化、细节化的管理,对风险评估进行分解细化、量化落实,可有效避免和防范护理风险的发生。
3.2 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措施
3.2.1加强基础防范措施 科室根据患者不同疾病及特点,制订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误吸、烫伤、走失的应急处理预案,并定期组织护士学习、进行考核。责任护士强化入院宣教,使新入院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环境,反复多次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容易发生意外跌倒/床的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引起其足够重视,指导高龄患者正确使用手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针对认知行为改变、意识障碍者除使用床栏外,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要做好解释工作。
3.2.2落实专科防范措施 神经内科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为跌倒,针对高危患者,除了给予常规防跌倒措施外,还要有相应的专科防范措施,例如对高血压患者,指导服降压药半小时内活动,避免血压降低引起的脑供血不足而眩晕跌倒的意外发生;行动不稳患者下床活动时,指导家属在患者身后跟随其活动,防止患者站立不稳后仰造成意外伤害。
3.3 提升护士工作能力
强化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保证用药安全性,加强基础和专科知识、技能培训,规范新入职护士带教,带教老师跟看指导新入职护士的各项操作,评定操作熟练后上报护士长,护士长严格执行准入制度,结合日常护士工作能力考核,再次对新入职护士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尤其重视应急急救技能,合格后方可允许其单独操作。
3.4 强化沟通与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在护理工作中注重细节,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避免工作疏漏。学会运用沟通技巧,站在患者及家属的角度看待问题,告知家属配合护理治疗的必要性和益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家属的配合度。
4.小结
神经内科护理风险因素主要来源于患者和家属、医务人员和医院方面,通过提高医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规范落实风险评估、落实专科防范措施、增进沟通交流等护理对策可以有效管理安全隐患,通过高质量的服务实现护患关系的健康建立,进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患者总体满意度提升,但是在如何在护理风险管理中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通过风险评估,精准、有效地预测患者的护理风险,为护理预控提供依据,也是今后还需要继续探讨的护理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云文,姜国珍,梁淑芹,等.老年住院患者夜间给药安全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4):439-441.
[2] 刘伟,朱玲玲.护理风险评估系统应用于临床的动态管理[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8):112-113.
[3]陈红萍.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4):94-95.
[4]汪晖.精细化管理促进护理专业团队建设[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8):905-907.
论文作者:刘元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患者论文; 风险论文; 家属论文; 因素论文; 护士论文; 发生论文; 神经内科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