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急救中的应用论文_邹瑛

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急救中的应用论文_邹瑛

(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 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2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遵循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每组患者各21例,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的护理服务,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专门的急诊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APACHE Ⅱ评分指标呈现出了下降趋势,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该指标的评分数值更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提供专门的急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疾病预后,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救;颅脑损伤;急诊;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通常预后十分凶险,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很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为了能够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治疗时间,提高救急工作的有效性,需要为患者提供质量更高的护理服务。本次实验选取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2例,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为两组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对比不同护理方式下患者的护理质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所选取的42例研究样本中,女性患者14例,男性患者28例,年龄最大75岁,年龄最小25岁,平均年龄34.71±4.81岁。其中包含硬膜下血肿患者9例、颅骨骨折患者3例、脑干损伤患者3例、脑挫裂伤患者6例、硬膜外血肿患者8例、重度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13例。将全部研究样本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遵循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每组患者各42例。两组患者在损伤类型、年龄以及性别三个方面的指标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

护理人员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的护理服务。

1.2.2观察组

(1)院前急救阶段

认真评估患者各项有关资料,填写成疾病疾病评估报告,根据评估报告落实抢救工作。联系相关科室,提前5分钟为患者准备好转送平床。患者入院后正式实施事先制定好的急救预案,经由绿色通道将患者转送至相关科室。护理人员与对主治医师的接诊工作进行配合,了解患者受伤时间、受伤严重程度等方面的情况,重点观察患者神志是否清醒,是否存在肢体活动障碍以及呕吐等并发症状。

(2)急救抢救阶段

护理人员为新入院的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紧急处理患者伤口。对患者疾病症状表现进行严密的观察。在神志方面,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由于颅内存在积血现象,颅内压相对较高,可能存在频繁呕吐以及头痛等方面的症状。在生命体征方面,护理人员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将患者稳定下来,检测患者血压、脉搏与呼吸等方面的情况,若患者呼吸深慢、脉搏频率过低、血压升高,则代表患者存在颅内压过高问题。在瞳孔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瞳孔光反射情况、大小以及形状进行仔细的观察,若患者呈现出眼球固定、光反射消失则代表患者存活的可能性已经不大,若瞳孔正常光反射减弱则是小脑幕切迹痛的征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时,护理人员可以采用气道护理措施,打开患者呼吸道,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若发现患者存在呼吸不畅症状,则需要可以通过呼吸机为患者提供吸氧治疗。留置尿管,对患者尿液性质、姿色以及尿量进行仔细的观察。

(3)检测样本及时送检

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对各种体征指标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编制成体检报告并呈递给主治医师。

(4)科室联系

护理人员需要依照患者实际情况,联系科室医生。尽量做到患者在入院5分钟以内就能够接受医生的诊断与治疗。

(5)其他事项

护理人员需要依照主治医师的患者为患者注射各种治疗药物,重要监测患者导尿管、呼吸道等方面的情况,定期对导管进行挤压处理,避免出现导管堵塞现象。患者在完成急救治疗之后,需要于10~15分钟内转送室ICU重症病房。另外,在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也需要为患者提供心理方面的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2.结果

2.1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比较

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21例观察组患者入院前APACHEⅡ评分为18.53±3.56分,救治后APACHEⅡ评分为8.28±2.45;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21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前APACHEⅡ评分为19.28±3.83分,救治后APACHEⅡ评分为12.93±2.84。

两组患者接受救治后APACHEⅡ评分方面的指标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各项指标对比

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21例观察组患者平均救治时间20.48±4.15分钟,住院时间19.27±5.17分钟,住院死亡1例,抢救中死亡1例,治疗费用234.94±28.45元;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21例对照组患者平均救治时间45.57±5.28分钟,住院时间25.48±6.27分钟,住院死亡3例,抢救中死亡8例,治疗费用398.53±53.48元。

两组患者在治疗费用、抢救中死亡人数、住院死亡、住院时间、救治时间等方面的指标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作为一种十分严重的外科损伤,患者可能合并存在严重的骨折问题,创伤范围广、面积大,颅内压的控制十分困难,一旦在急救过程中出现任何的处理不当问题,很可能造成患者死亡。为了能够在抢救过程中对患者颅内压指标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需要判断患者颅内损伤情况,结合CT以及MRI等诊断设备,分析患者损伤程度、范围以及类型,充分发挥各种影像技术在诊断工作中的优势,提高治疗工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经实验研究发现,本次实验所选取的21例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在抢救死亡率、住院时间、救治时间还是在治疗费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提供专门的急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疾病预后,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曹阿芳.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6(03):246-247.

[2]张克琴.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急救42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03(06):146-147.

[3]杜厚倩.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06):77-79.

论文作者:邹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2

标签:;  ;  ;  ;  ;  ;  ;  ;  

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急救中的应用论文_邹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