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研究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选取62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5年8月~2016年8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62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31例患者。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微创手术加药物治疗,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治疗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及SSS评分均显著更高,病死率显著更低,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本组探究中共计选取62例患者,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基础性临床资料
参与本次探究的62例患者均选自我院所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就诊时间是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组别是2组,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研究组(n=31)和参照组(n=31)。研究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14例、17例,患者年龄在78岁至39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59.65±5.27)岁,基底节出血、脑叶出血、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患者例数分别是12例、2例、1例、4例、12例;参照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15例、16例,患者年龄在79岁至40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58.41±6.54)岁,基底节出血、脑叶出血、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患者例数分别是11例、3例、1例、3例、12例。本组探究中给予2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时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具体病情变化等,分析结果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存在。
1.2方法
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给予患者降压治疗,并给予患者对症处理以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
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微创手术加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同参照组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是:利用CT定位法确定血肿部位并测定患者中心部位距离头皮的最短距离,利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溶液给予患者行局部麻醉,利用细颅钻给予患者钻颅操作,脑血管引流管需要按照预定方向以及预定深度进行穿刺并将血肿缓慢引流干净,拔管时机是抽吸量达到总量的50%至70%时,引入导流管时需要沿着原方向以及原深度,给予血肿腔注入以下药物:尿激酶,用药剂量是20000U,夹管后4h,行开放引流操作,1~2次/d,给予患者液化冲洗以及引流处理,对于血肿破入脑室的患者,需要根据患者脑室内血肿量多少以及分布范围来进行脑室单侧或者脑室双侧引流,待2d至7d后,给予患者血肿基本清除确认,然后拔针,并给予患者术后辅助脱水处理[1],给予患者全身支持疗法并给予患者有效预防并发症疗法。
1.3判定标准[2]
利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SSS评分)判定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当患者经过治疗后自觉症状消失、可生活自理或者恢复劳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了正常则判定为痊愈;当患者经过治疗后自觉症状显著改善、各种临床症状(偏瘫、精神、失语症状)基本恢复至正常、可正常行走则判定为显效;当患者经过治疗后自觉症状获得一定好转、生活未能完全自理且肌力提高1级则判定为有效;当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不符合以上标准则判定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是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参与探究的6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所有临床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软件名称是SPSS19.0软件,本组探究中,计量资料:经t检验且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数资料:经X2检验且用率的形式表示。若统计学结果为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将2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后获得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研究组患者明显更佳,组间数据包括临床总有效率及SSS评分、病死率,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详情参见表1、表2。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且病情较为复杂,属于高血压疾病常见并发症,患病人群中常见中老年患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3],易发季节是冬春季,突出表现是玻璃样或者纤维样变性、局灶性出血、缺血、坏死,诱发因素主要是情绪激动、体力劳动以及过度脑力等,临床上主要利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相比于内科药物保守治疗而言,临床优势诸多,手术时间较短以及创伤较小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微创手术治疗的最先进器械、技术分别是“LY-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自锁固定软通道技术[4],采用定向直观颅内血肿吸引术,适应症不仅包括脑叶出血不小于30ml患者、基底节出血不小于30ml患者、小脑出血不小于10ml患者、丘脑出血不小于10ml患者,另外还包括颅内血肿出血量未达到手术指征容量但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各个年龄段患者均适用且最适用高龄患者以及病情危重患者[5]。据相关性文献报道,微创手术治疗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是:若患者病情处于快速发展期且存在脑疝或者脑疝趋势时需要立即手术[6],若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则建议在患者发病6h左右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大量临床数据证实,给予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清除血肿可显著减少患者血肿内凝血酶的释放以及降低患者死亡率,可显著减轻患者脑水肿以及迟发性脑损伤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本组探究中,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及SSS评分、病死率分别是96.77%、(11±1.6)分、3.22%,显著性更佳。
综合以上理论得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微创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不仅可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将其作为临床有效治疗办法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崔杰,李树祥,乔柏林等.不同微创钻孔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9):47-48,49.
[2]孙伟,钱忠心,赵鸿等.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对皮质脊髓束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13(3):220-223.
[3]赖鹏飞.中少量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微创手术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4):635-635.
[4]司马义?依迪热斯,王春霞,董心红等.小骨窗微创手术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应用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1602-1603.
[5]赵海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4):79-79.
[6]杨伟,罗涛,马明忠等.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体会[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5):21-22.
论文作者:何正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血肿论文; 高血压论文; 微创论文; 统计学论文; 脑室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