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聚行业之力创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
记者Ⅰ 王月
9月19日,施耐德电气绿色+智能智造创新峰会在2019工博会期间,与“生态圈”中26家合作伙伴一起献上了一场工业数字转型盛宴。此次峰会,施耐德电气率先提出绿色智能制造理念,携手合作伙伴向专业观众呈现了1600多m2的全方位展示,并共同发布开放的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为工业企业提供覆盖咨询规划、设计建造、运营控制,以及维护服务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正如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所言,与合作伙伴一起,在开放的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中为行业企业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服务,才能共赢制造未来。
聚行业之力 助工业腾飞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朝工业4.0迈进以及高新技术的兴起,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正成为工业战略发展的共识。面对越发激烈的市场格局,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需求十分强烈:既要生产更优质的产品,又要以更智能的方式来重塑生产运营流程,还要将能效管理、绿色生产的意识深入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施耐德电气绿色智能制造理念的提出恰逢其时。
“数字化的实现并非某个独立的企业或者组织能够完成的,绿色智能制造需要数字化线程(Digital Thread)贯穿始终,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要落地到行业具体应用场景,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包括设备提供商、软件开发者、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终端用户等共同参与。”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负责人何维克认为,随着开放的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不断扩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的案例将越来越多。
例如,以边缘到云端的广泛而深入的IoT、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服务而知名的西云数据,结合施耐德电气在智慧供热、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等优势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莱芜钢铁借助施耐德电气为其高炉控制系统量身定制的升级解决方案,整合其钢铁行业的专业知识,为行业内客户提供整合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为更好地开展智能制造服务业务,施耐德电气已经在与德勤和赛迪智能制造等企业携手,整合各自在智能制造咨询、战略规划、测评与实践上的优势资源,深挖工业企业智能制造需求;更与昆仑数据携手,用工业大数据和智能技术赋能工业企业,助其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提升可用性、可靠性与效率。
开放的生态 开放的未来
此次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的发布,开放无疑是一大亮点。对此,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认为,数字化时代,企业单打独斗早已成为过往。“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为不同类型的生态圈合作伙伴提供了一个融合共生的平台,以开放的心态共同服务市场,推动中国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将不断扩展,确保生态圈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实际上是人格的自我完善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过程,是个体终身发展的基础。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必须建立在自主性的基础上。自主性是现代人应具备的道德特征,是人的主体性最核心的规定,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发展培养人的自主性。[1]
此次发布的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涵盖面向工业市场的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即互联互通的产品、边缘控制、软件分析与服务,同时覆盖企业生命周期中的咨询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控制、维护服务四大阶段。
海尔集团张瑞敏也曾说:“管理的本质是实践。”所有优秀班主任都是干出来的,不经历大量班级建设中任务的历练和复杂困难问题的解决,不可能成就“优秀”。
施耐德电气植根中国32年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与“生态圈”伙伴一路前行,并以基于物联网的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引领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随着开放的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的建立,庞邢健认为,生态圈又被赋予新的内涵:“工业企业都能从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中融合共生,获得收益,这不仅仅是为了生态圈中的企业,更是为中国工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