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在城市交通运输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近年来,各地城市大力建设市政道路工程,然而市政道路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排洪压力大、路面径流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城市居民正常的出行安全。因此,将海绵城市理念引入到市政道路工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城市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改善交通运输环境,从根本上解决过去市政道路泄洪难、污染严重等问题,最大限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减少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基于此,本文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绵城市;市政道路工程;应用
1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能够很好的适应雨水以及环境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它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城市内涝、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提出来的一种管理理念。它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能够利用自身集水系统将雨水收集、净化,并在城市需要时将雨水释放出来。通过渗、滞、蓄、排、净、用等措施,能够将城市70%的雨水就地消纳和利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科学的理念,它将生态理念、环保理念、自然理念等渗透到城市建设中,能够达到涵养水源、修复城市水生态,提高城市防涝抗旱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海绵城市理念。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让城市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2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中需要注意的几个设计点
2.1道路横断面设计
与传统的城市道路设计方式不同,优化后的路面横坡坡向分隔带,雨水通过道路横坡排放进入下凹式分隔带,待浅层土壤水分饱和以后,多余的雨水通过雨水篦子收水井流入雨水主管道中。雨水主管道中可以设置渗井,收集到的雨水通过渗井下渗进入深层土壤,通过滞渗补充地下水。
2.2透水性设计
透水沥青混凝土、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以及透水砖铺装是目前主要几种透水应用设计,后两种适合在非机动车、人行道上使用,第一种适合在机动车道上应用。透水设计形式具有很多种,而且施工比较方便,因此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可以根据路基条件和车辆载重来设计,能够起到净化雨水、消减洪峰流量和补充地下水的作用。但是实际应用透水铺装的时候,容易造成堵塞,使用效果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需花费比较高的维护成本。
2.3边坡支护设计
山区中的城市道路建设当然离不开道路边坡支护设计,传统的边坡防护方式有植草防护、灰浆防护、护面墙、挡土墙和混凝土预制板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低影响城市更是备受青睐,因此,在保证道路边坡防护稳定的基础上,更要进行生态护坡,目前,生态护坡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植草沟、下凹式绿地、植树等方式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对石质边坡的处置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边坡的开挖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并且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因此,对于石质边坡防护问题的有效解决成为海绵城市建设亟待研究的问题。优化后的石质边坡设计应该根据岩层的性质和走向,确定合理的边坡坡比,并将坡率适当放缓,可以采用方格网植草、窗式护面墙植草、挂网喷土植草等生态支护方式,并且要在边坡坡脚设置植草沟,在沟底设置碎石盲沟,并与道路路面排水通道相连接,使雨水渗流得到有效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中的具体应用
3.1健全和完善城市道路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规章制度可以指导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确保道路建设的合理性,增强了道路建设的科学性。在实地考察了解后进行道路工程的设计与规划,明确相应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制定明确的奖惩措施,保障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积极处理、解决道路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在海绵城市道路建设理念下,出台相关的城市道路建设规章条文,这样更有利于海绵城市理念深入人心,利于加快海绵城市理念的推广及实践应用。
3.2完善附属设施和视觉景观建设
要激发市政道路交往空间的活力,可通过完善的配套设施与良好的视觉景观来实现。而这一过程主要是基于原有线性活动空间,增设丰富的小空间,改善单一空间的格局,丰富其内涵韵味。比如可以增加遮蔽设施,吸引附近居民停留交谈玩乐;可以增设供人驻足停留的观赏点、能倚靠的雕塑或街灯、能够休憩的凳子等等,让人们随时可以停留。另外,可在道路边合适的地段进行交通岛的设置,可配备适当的城市家具,包括座椅与报刊亭等,以满足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需要。在这一基础上提高交通岛的层次性、趣味性,以吸引居民主动走进交通岛,参与各种休闲娱乐性的活动,从而激活这一空间的活力。边界效应指出人们喜爱逗留在区域的边缘,在道路交往空间的设计时必须人为地创造出“边界空间”,结合建筑的布置设计的阴角空间,凹空间的围合设计、小憩空间的遮蔽设计均为人们创造了舒适安全的边界空间。
3.3下沉式绿化带
根据地区的市政道路设计情况,布置属于海绵城市的各项措施,海绵城市除了对于道路的传统施工,还包括对绿化带、人行道等方面的设计。在绿化带设计过程中,沿道路两侧进行设置下沉式绿化带,通过天然的绿地渗透能力,形成一定的洼地状态,能够有效的达到对雨水的储蓄。在下雨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增加雨水的渗透量,降低路面的积水流量,并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通过雨水的渗透达到城市地下水的补充,促进雨水循环,更好的维护城市水系统的建设。下沉式绿化带在现代化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滞留雨水、补充地下水,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4生物滞留设施
生物滞留设施指在地势比较低的区域内,设置植物、土壤、微生物对雨水进行渗透、净化设施。按照设施的难易程度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生物滞留区域一般设置在建筑小区内的建筑道路、停车场周边绿地以及城市绿化带,如果雨水径流污染比较严重,则适合采用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并通过植草沟、沉淀池对雨水径流进行预处理,过滤雨水中较大污染颗粒,以免对植物造成伤害。湖南省的衡阳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衡阳市将城延安路、祝融路以及蔡伦达到等市中心的路段改造成海绵城市绿化带,并在绿化带设置了滞留设置,及时拦截雨水中的污染颗粒,雨水收集以后对其进行净化处理,然后再使用。生物滞留设施的形式比较多,比较容易与景观结合起来,而且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比较低。但是这种生物滞留设施应用在地势陡峭、地下水位和岩石层比较高的区域,则要采取防渗、换土等措施,以免发生次生灾害,造成安全事故。
结语:
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径流污染、城市道路排水困难造成的城市内涝等问题,而且能够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达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然而,当前我国海绵城市理念尚属于探索阶段,相关技术还不是很成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从而更好地让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在市政道路建设中,提高我国市政道路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文峰,郭玉翠.阐述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6):95.
[2]杜万里.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6,2(08):113+115.
论文作者:杨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理念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道路论文; 绿化带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