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范式的变革与世纪之交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哲学范式的变革与世纪之交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哲学范式的变革与世纪之交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之交论文,范式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当代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过改革开放20年哲学界的努力,我国哲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开始以真正哲学的方式反思现实,从而使哲学的发展愈来愈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良好态势。在世纪之交,如何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界共同关心的课题。本文将就这一课题提出自己的浅见,并求教于学术界。

一、世纪之交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与发展首先要求哲学思维范式实现变革

任何哲学理论研究,都是在一定的思维范式的制约下进行的,思维范式决定了理论研究者观察、研究问题的基本视角和方法,从根本上决定了理论研究的总框架,理论研究者就是在这个总框架内观照、解释认识对象。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和发展之所以首先要求哲学思维范式实现变革,是因为传统的哲学思维范式已愈来愈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成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哲学的严重阻碍。

传统的哲学思维方式是建立在割裂哲学理论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的基础上。其特点是强调哲学的价值性胜于强调哲学的科学性。哲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它和政治具有密切的联系。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作为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武器,当然具有其他理论无可比拟的强大意识形态功能。但也必须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资产阶级视为洪水猛兽,是因为它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表达的是无产阶级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理想,是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的辩证统一。如果破坏了这种统一,不仅不会增加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反而会破坏理论的说服力,并丧失对群众的吸引力。这是因为: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总是从总体上反思和回答时代的课题,并反作用于现实。但哲学作为智慧之学,其本性是对智慧的追求和热爱,这就决定了哲学追求的是形而上学的智慧而非现实的知识,追求的是个性化的思想自由创造。因此,哲学回应现实的方式既不同于一般的具体科学,也不同于政治。它总是通过批判性、反思性、超越性这种哲学方式来建立与现实的联系,揭示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的方面,从而开启人们的智慧,扩大人们的视野,表达人们的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因此,不能要求哲学像具体科学那样直接去干预现实生活。一句话,哲学必须用真正哲学的方式去回应现实,建立和现实的联系。然而,由于过去马克思主义阵营中长期的教条主义和政治实用主义的影响,混淆了哲学和政治以及一般具体科学的不同特点,使我国哲学界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维范式不能坚持用真正哲学的方式去回应现实。体现在:我们的哲学始终不能科学地解决哲学理论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哲学的本性和哲学的具体应用之间的关系。在哲学理论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关系问题上,我们不是把哲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而是要求哲学无条件地“紧跟形势”,“配合路线”来论证和解释现实,这就决定了哲学理论问题最终总是要通过政治方式予以解决,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始终是以扭曲的方式实现的。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一方面虽然总是提倡和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但另一方面理论事实上总是无法科学地反映实际、落后于实际的内在原因。再加上由于政治斗争给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为地制造了若干“理论禁区”,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较难深入下去。在哲学的本性和哲学的具体应用问题上,我们不是按照哲学的本性发挥哲学对现实的反思、批判、超越功能,扩大人们思考问题的视野,并给人们提供价值理想和精神家园。而是忽略哲学学科的特点,要求哲学像具体科学那样为人们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方法和答案。这种对待哲学的方式只有带来两种后果:或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化,政治的标准取代了哲学的说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丧失了其内在的理论力量;或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证化,让哲学丧失其人文特性以及它和人们精神家园和亲和力,去解决哲学根本无法解决的具体问题。我们把上述哲学思维范式称为“实用型”的思维范式,这种思维范式的形成有它的历史根源。

强调哲学实用性的思维范式是在我们长期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哲学和现实的政治斗争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政治家总是力图从哲学中找到自己的理论武器和价值追求,哲学家们总是用自己的理论干预现实的政治生活。特别是建国后,由于长期的政治斗争,社会生活的政治化倾向日益严重,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意识形态和主流的哲学。一时间,形成了全民学哲学、用哲学的哲学“繁荣”局面和独特景观。应该说,这对于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的需要,使马克思主义阵营形成了政治实用主义的指导思想和思维范式,哲学沦为政治生活的工具。这样,哲学虽然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但哲学理论研究实际上处于封闭和停滞状态。哲学理论的发展和哲学问题的答案,往往需要政治领导来做结论,哲学理论实际上处于极端贫困状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哲学研究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良好态势。但也必须指出,“实用型”的思维范式仍然支配着作为主流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它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传统的哲学思维范式亟待变革。

二、哲学范式的变革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题的转换

只有变革“实用型”的哲学思维范式,代之以符合哲学本性的、价值性与科学性内在统一的“批判反思型”的哲学思维范式,才能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题的转换,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真正建立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传统的哲学思维范式的支配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使命是论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人类历史规律的必然性以及现实政治路线的合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内涵和功能被单一化、简单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简单地被看作是“革命的”哲学,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有丰富的关于人类“生活世界”的建设性的内容。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除了要论证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外,还必须有把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具体生活联系起来的中间层次的规律。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真正贴近人们的生活世界,把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这种“革命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和过去长期强调阶级斗争所造成的社会生活政治化倾向相适应的。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主要是通过行政方式维系的,而不是靠自身的理论力量在发挥作用。

但时代的发展,人类的实践要求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转换其理论研究的主题。这是因为,首先,从当代世界的主题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作为两种对立的价值原则和社会制度,自产生起就进行着尖锐的斗争。但当前的斗争趋势是从政治、军事斗争愈来愈转向经济竞赛,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人类在发展进程中,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造成了危及人类自身生存的生态危机、能源危机、人口爆炸、全球变暖等“全球性问题”。如何正确处理生产力尺度和生态尺度的关系,是世界各国在发展进程中亟需反思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人类在发展进程中又出现了全球性的精神危机,拜金主义、纵欲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精神空虚、信仰危机等现象又迅速发展。如何避免在现代化和发展进程中的上述负面影响,重建人类的文明和秩序,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也关系到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能否在这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重大问题。而上述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取决于我们如何认识人及其人的价值、人和物的关系以及如何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这也要求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关注上述问题,为我国的现代化、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其次,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来看,“二战”后,由于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极大地改变了西方社会结构和危机的表现形式,体现出和古典资本主义不同的特征,体现在:1、 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更加紧密,它们共同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减少经济危机的损失,共同获取超额剩余价值;2、 资本主义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人阶级和劳动者分化成日益复杂的阶级和利益集团。白领工人比起蓝领工人来,有较高的收入、社会地位和教育水平,其生活方式与传统产业工人也有明显的差别,再加上西方国家战后的社会再分配和福利、职能的发展,西方社会普遍贫困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由白领阶级组成的中产阶级一方面求稳怕变;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生产的一体化、整体化趋势又压抑他们的自由发展,而且知识经济的到来,也使他们的就业面临较大的压力。因而他们对西方社会又存在着不满,他们价值观念的取舍对西方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将产生较大影响;3、由于社会财富迅速增加, 工人和整个社会在资本主义高生产、高工资、高消费的引导下,社会向消费主义方向发展,产生了非政治化倾向;4、由于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的过度开采, 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享乐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生活方式,也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精神问题,生态问题和精神问题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两大突出难题。而社会生产一体化、整体化趋势和个人个性化自由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当代西方表现得尤其突出,成为当代西方社会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当代资本主义的上述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在历史发展趋势上必将战胜资本主义这一基本原理下,要重点认识和揭示这一历史规律在当代西方实现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要重视对当代西方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研究。再次,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来看,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世界,经济生活取代了政治斗争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它使得整个社会生活日益呈现出世俗化、商品化的趋势。哲学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市场经济冷落哲学。这并不表明市场经济真的不需要哲学了,而是表明现有的哲学还不能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要面向生活,切实关注人们的生活世界。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时代的发展要求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转换理论研究的主题。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我们实现哲学思维范式的变革,用真正哲学的方式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哲学范式的变革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哲学范式的变革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哲学范式的内在方面,它包括哲学观念、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哲学研究和哲学思考问题的方式及其内容;二是哲学范式的外在方面,包括哲学理论的格局和对哲学社会功能的认识。(参见高清海等《力求哲学范式的及早转换》,《哲学动态》1998.12 )哲学范式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实际上也决定了当前我们应如何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范式内在方面的变革要求我们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陈旧的哲学观念。“实用型”哲学范式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化、实证化,在哲学观念上则是强调物质世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及其对人的制约性胜于强调人的主体性及其人的超越性,强调物的价值胜于强调人的价值,是以“物”为中心的机械决定论哲学。显而易见,这种陈旧的哲学观念既没有完整地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的原意,也不能反映时代的要求,因而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首先意味着要树立新的哲学观念。即从以“物”为中心的哲学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哲学。这既是当代人类实践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当代人类社会的实践突出展现出人的主体性的重要作用,也把人的问题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代人类实践的突出特点是高度科技化,随着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时代,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人的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扩大,人类的实践活动日益复杂化。全球化时代又产生了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存的“全球问题”。全球化时代和“全球问题”体现了人类实践的正、负两种后果。前者体现了人类实践、人的主体性发挥的积极成果,后者则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发挥的限度及其物质世界对它的限制。它们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共同的课题:如何妥善地处理人和人、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做到全球的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哲学的本性是对人生存状态的关切。当代工业文明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日益突出。当代工业文明社会所倡导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使当代人形成了和自身存在无实质关系的只知道追求商品,而忘记追求自由的“虚假需求”,从而把对幸福的体验的希望寄托在商品消费中。(参阅拙作《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及其美学救世主义》,《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3,8)在人和物的关系上,人本是物的主宰和支配者, 但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人却被商品、物所牵引着、支配着。纵欲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反理性主义、信仰缺失与迷茫在世纪之交都有较大发展。人的精神问题成为当代工业社会的突出问题。如何重建人类新人文主义文化,重构新的人性和伦理,是摆在当代哲学面前的重大课题。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既有许多旧的矛盾和问题有待于我们解决,也必然会有新的问题产生。要解决这些问题不发挥人的主体性功能是不可能做到的。此外,社会转型作为社会整体的大变革过程,其核心依然是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格的转型。没有人的转型和现代化,社会转型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要求作为时代精神体现的哲学应该对“人的转型和现代化”问题专门加以研究,为社会转型提供新的价值观念体系。

总之,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首先意味着应该改变过去以“物”为中心的陈旧哲学观念,确立以“人”为中心的主体哲学。只有这样,我们的哲学才不会被时代所冷落和遗弃,才会有灿烂而辉煌的明天。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还包括其理论格局和社会功能转变。在“实用型”哲学思维范式的支配下,哲学的社会功能主要是为大一统的政治意识形态服务。它使哲学逐渐丧失其人文特征,使哲学不能发挥它对现实的批判、超越功能。同时,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定于一尊的主流哲学,其他的哲学处于被排斥的地位,我国的哲学逐渐丧失了个性,哲学家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都被忽视了。个体化的失落和哲学流派的单一化成为当代中国哲学格局中的一大特征。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要求我们尊重哲学的个性化创造。因为哲学作为智慧之学,它对现实的反思性、批判性、超越性离不开哲学家的主体意识,哲学家总是通过自己的个性、人格、生活体验从事哲学思考和哲学创作的。因此,真正的哲学总是具有独特个性的哲学。过去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不到深化和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剥夺了哲学创造者的个性和思考的自由。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越来越丧失自己的个性而趋向同一。据统计,我国在80年代后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超过300种, 其中书名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有65种,各校编写的教材虽版本不同,内容却惊人相似(见《报刊文摘》1996.9.5),复杂的理论创造活动变成了简单的体力劳动。这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会被时代所冷落。

恢复哲学家的个性意识、主体意识就意味着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必然是通过多流派之间通过相互取长补短、互相争鸣的方式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正确看待不同实践条件下、不同文化传统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他们之间展开理论对话。而过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我们常常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几条教科书原理,并将这些原理凝固化、僵化、教条化,把它们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正流”。而其它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则被置于异端地位加以批判。看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将随着时代风云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多流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正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巨大生命力和强大影响,也只有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多流派相互对话,相互争鸣的理论格局,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可能是开放而发展着的哲学。

标签:;  ;  ;  ;  ;  ;  

哲学范式的变革与世纪之交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