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实践路径探析
罗陈成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摘 要】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的发展必然体现着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价值。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的社会现实下,人的全面发展如何推进不仅是一个学理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因此,要立足新时代,合理分析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从而积极探索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因素;路径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其研究成果颇丰。然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背景的变化要求其做出与之相适应的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现实。新时代党中央依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谋发展,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积极探索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途径。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
探析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首要的是阐释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从现实的人这一逻辑起点出发,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
此外,关于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也有研究从规模、动力特征、行动主体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对土地流转状况及特征进行了分类(表1),并认为小规模、由农民自发进行的土地流转较为符合农村的社会结构与规范,能够维系地方的社会秩序。而行政或资本主导的规模化土地流转具有强制或半强制的性质,打破了乡村社会自发的社会变迁进程,使农村社会生活失去了稳定性。那些强制或半强制的力量相对于农户自发力量而言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在行政或资本的干预下,农村内部自发的土地流转进程常常面临被迫中断的窘境,由此带来乡村社会秩序与规范的失灵[17]。
(一)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人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首要的基本条件,这种需要是人对物质、精神生活资料依赖的直观反映,马克思指出,人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1](P.514)。同时,人对物质、精神等生活资料需要的不断渴求,人的需要的不断满足和发展,是人一切活动进行的原动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助推器。马克思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2](P.286)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有对物质的需要、精神的需要、生理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等等。人的需要还是多层次的,人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又在实践活动中产生新的需要,从而继续新的实践活动,以此循环往复,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便会引起较高层次的需要。
(二)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实践是人的本质特征,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因而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最重要的价值目标。正如恩格斯所说:“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2](P.223)。人的能力是人的本质力量,是人能够充分利用自然的能力,是人能够积极自我调整的能力,是人能够对于主客体关系处理得当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既包括个体的能力和集体的能力、社会力和自然力,还包括体力和智力以及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创造价值的实际能力和未在实践中显露的潜力。马克思最关注的是人的体力和智力,他说道“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3](P.190)。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才能使得人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三)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移动学习,正是依托于无线通信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借助PAD、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整合课程资源,通过移动终端有效呈现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提供给师生一种课堂外的在线的非正式学习模式,实现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利于线上线下教学无缝对接,适合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
(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2.积极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党政机关严格执法,不断提高执法和执政能力。法律一旦制定便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如果无人遵守和执行,再完备的法律体系也形同虚设。作为国家领导核心和立法者的党政机关必须严格执法,从而维护法律的权威。执法过程中要明确自身的职能范围,不得越位、错,更不能失位,从而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同时,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建立健全网络管理法律体系。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共享更加便捷,在提高人们的政治参与积极性以及参与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个人隐私甚至国家机密泄露等情况,因此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完善立法。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含扩同人的生存与发展紧密相连的一切自然的、社会的、历史的、现存的条件和关系。人的生产与发展都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人的能力的形成、发展以及表现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3](P.295)“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4](P.109)。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即是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摆脱以往分工、地域和民族等的狭隘局限性,才能在各方面和各领域形成普遍的社会联系。同时在这种社会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个体同社会关系中的其他个体的交往日益加深,才能看到其他个体较自己本身所具有的优点,从而通过情感、心理等信息的传递意识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在交往的双向交流中不断使自己得到提升和完善。因此,社会关系越丰富越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越充分。
进一步使用10 μmol/L OHT刺激干扰PGRN表达的耐药细胞MCF-7R和T47DR 48 h,FCM法检测结果(图4C~D)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敲低PGRN表达后,再用OHT处理,原本耐药的MCF-7R和T47DR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5.212和7.023,P值均<0.01)。
二、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突飞猛进,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果,到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的伟大论断;改革开放40 多年来,生产力的发展极大提高,物质文化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些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成效显著。然而新时代的中国社会的发展仍然是不平衡和不充分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因此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必然应立足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推动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经济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引言:合理有效的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都十分重要。双肺移植患者对于呼吸机的依赖性不言而喻,而在呼吸机使用过程始末的护理手段与措施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体验。如何加强在撤机前的患者适应性训练,如何做好撤机过程中的保障措施,如何在撤机后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并提供充足的呼吸道管理以及营养保证。这些都是摆在护理工作从业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2.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通过精神文化产品的共享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政府要增加和推进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公共文化的投入,修建特色文化广场,组织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建立方便快捷的“网上图书馆”等。政府在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也可以号召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其中。特别注意的是,政府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更要加强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要均衡城乡基层文化的建设,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现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文化资源共享。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服务。
3.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的生产和发展都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各经济主体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准确把握市场和消费者的脉搏,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出发,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创新能力,增加产品的绿色含量,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不竭的物质力量。
(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新时代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精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振兴文化产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①建设规模的确定。根据前期研究,项目区总土地面积约2.267万亩(0.151万 hm2),其中可利用土地面积2.009 万亩(0.134 万 hm2),为 葡 萄、防护林、道路等用地。根据项目区工程布置及田间工程规划项目区土地利用可分为:中粮(宁夏)葡萄种植有限公司葡萄园建设,面积2.2万亩 (0.147万hm2); 中粮长城葡萄酒(宁夏)有限公司葡萄酒厂建设,建设规模为:年产葡萄酒2万t,厂区占地面积约16.4万m2,总建筑面积3.43万m2。
2 .实现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开放融合发展。新时代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更加迅猛,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传统经济要借助互联网,实现“互联网+”实体经济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借助互联网建立网上销售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销售模式,扩大内需,促进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物质需要的满足。同时,“互联网+”经济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诈骗、虚假销售等非法行为,因此,要强化对互联网经济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切实保障人们的财产和合法权益,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物质基础。
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文化的生命在于创新,发展文化产业,激发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生产让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这样的文化产品不仅富有美感,同时也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需要注意的是,要注重发挥文化产品的价值引领作用,通过现代科技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多渠道的宣传。对文化市场也要严格监管,抵制不健康的消极的文化产品。同时,这种文化产品要慎重选择具有主流价值观引领作用的代言人,使文化产品和文化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民群众,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新时代人们除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外还要进行政治、艺术、文化等活动,然而新时代也面临着利益关系复杂、社会矛盾凸显等困难和挑战,这就要求一个优越的政治环境。法治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新时代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提高人的政治参与能力,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保障。
1.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时代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破除无效供给,增加优质供给。同时,加大实施创新发展驱动战略,鼓励企业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1.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首先要加强党政机关等的体系建设。新时代要更加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机制,切实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坚持依法执政,对社会事务的领导和管理依法进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对于司法体制,要加强其改革和完善,建立权责分明、公正严谨的司法体系,保障人民的主体权利,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其次,加强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学立法,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首要前提和基础,然而社会的发展和实践表明我国在法律建设方面依然存在着漏洞和空缺,亟待补充和完善。因此,要加强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从“有法可依”到“科学立法”,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规范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
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题中之意,是核心内容。马克思指出,“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标准”[4](P.104)。人的个性是人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独特具有的性格、行为、心理、能力、素质等特征。人的个性发展则包括人的兴趣、信仰得到满足,个体的体力和智力得到提高和发展,人的气质更加完美,心理更加健康,社会形象更加完善。人独特的个性内涵着人的社会本质的规定性,因此,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则包含两个维度:一是个人主体性的全面发展。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的主体在对客体产生作用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个人主体性的全面发展则就是个人的自主能力、创造能力和自觉能动性的全面发展。二是个人独特性的全面发展,也即个体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发展自己的能力,使其能够自在的发展和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程度越高,人的全面发展就越容易成为现实。
1.加强文化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将加强主流文化建设,把握文化的前进方向放在首位。主流文化是在社会整个文化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是社会成员根本价值观所在。在我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作用。
(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深刻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6]。新时代,越来越注重的是人的能力的发挥,因此,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德育首位。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新时代加强道德教育,就是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5](P.42)新时代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出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从而使其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2.创新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模式。对于教育方法,要摆脱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方法的束缚,创新发展,形成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讨式的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当开设社会实践课程,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不仅如此,还要发展“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网上教育平台,使教学更加灵活化。对于教育评价模式,要摆脱传统的只注重考试成绩单一评价模式,倡导综合性素质评价,从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
(五)促进社会公平,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关系不和谐是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引起社会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因素是利益的驱使,社会上现存的不公平现象如收入差距过大等。新时代,要加强在就业、收入等关乎民生的重要领域的建设,不断促进社会公平,以此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从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1.革新就业政策,完善就业体系。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不仅能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同时还能丰富社会关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打破城乡就业二元化结构,统筹城乡就业服务。要打破传统的观念,实现城乡居民身份平等,平等享受医疗、就业、教育等社会保障。改革对于传统城市劳动力的就业保护政策,实现城乡平等,加强对农村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和相应的劳动就业法律法规的培训。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网络平台,不断搜集和发布各种就业信息,实现其透明化、公开化,从而营造一个平等的就业环境。其次,完善弱势群体就业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落下”。对于弱势群体,要更关注其就业情况,政府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就业培训,为其提供公平的竞争就业机会,必要时还应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以此消除就业歧视。只有完善就业,保障民生,人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才会减少,社会关系才能更加和谐,也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营造和谐的环境。
2.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收入差距过大一直以来都是影响社会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新时代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更加注重发挥政府在初次分配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改革不合理的工资制度和工资增长机制,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再分配调节机制要充分结合现实国情,建立“橄榄型”的分配结构,深化税收制度的改革,同时政府要提高改善和服务民生的财政支出,营造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缩小收入差距,减少影响社会关系和谐的不利因素,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优先发展设计业,加速开发新产品,促进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引导行业内的良性竞争,创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培养人才,对行业内的人才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加强微电子教育对中小学的渗透,为未来创造潜在的微电子人才类从业者。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42.
[6]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2014 年9 月10 日,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10/c70731-25629093.html).
【中图分类号】 B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75(2019)010-0054-04
【作者简介】 罗陈成(1995-),男,重庆合川人,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褚永慧]
标签:新时代论文; 人的全面发展论文; 因素论文; 路径论文;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