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市连山镇中心小学校 张碧涛
【摘要】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新课标中倡导计算教学与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但教师对计算教学还有不少的困惑惑,本文中,笔者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其导致的原因结合“人教版”教材和实践中的案例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困惑分析 培养策略
一、小学计算教学的困惑及原因
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我们教研组对小学计算教学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计算教学存在以下困惑。
1.教师教学观念相对滞后
调查显示,75%的教师教师对计算课的教学理念认识还不深刻,不准确,教学中出现的困惑没有得到解决,这直接影响到计算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对学到的计算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 学生学习缺乏兴趣
问卷调查中,50%的学生不喜欢上计算课,不喜欢做计算题,计算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陈旧,这样的计算课,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
3.学生学习习惯不良
书写习惯差,字写得潦草,不规范,抄错数字或符号;检查习惯差,被调查的学生79%做计算题不检查。
二、小学计算教学的改进策略
1.教师教学观念的改进策略
教研组确定计算教学内容进行“同课异构”,再进行上课研究活动。具体操作程序是:确定课题——独自设计方案——上课展示——反思总结。
在教学后,每一位听课教师,就执教者的教学设计、学生参与、课堂驾驭、教师评价、教学效果等五方面进行微观察微报告。骨干教师则担任追问专家,对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广度与深度等方面进行追问,回顾并认定教学事实,追溯并反思教学理念。
在校本培训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2.计算教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在新教材中,已经没有单独的应用题,都是和计算结合在一起的。这实则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必要,以唤醒、激励学生主动思索,积极探究,生动发展。教学时,教师首先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找到计算的“影子”,从而架起新知与旧知知道联系,自然过渡到新知的学习。计算课的有效教学模式如下:寻现象——抓本质(观察、对比、描述、提炼)——建模型——实践体验
比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以用引算,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学校会议室每排有14个座位,共有12排,打算利用会场开设数学教研活动,能同时容纳158人吗?让学生利用点子图,围绕14x12的计算展开探索,让学生想办法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即使是错误的做法,也应该感谢他提供了纠错的机会。让他们在互相交流、讨论中明确算理。当学生展示多种算法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然后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强调审题加强对比,鼓励多解,防止定势干扰。在学生认识新知识后,要注意运用对比,让他们在辨析中明确事物的本质特征,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从而预防思维定势产生的消极作用。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记忆力的培养。记忆力的训练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段分层次地进行。见下表:
4.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策略
一是培养责任感,加强意志锻炼。计算是十分细致而艰苦的,来不得半点马虎。学生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学习,养成耐心观察,认真计算的习惯,切忌一看到题目长或数据大,就心存烦躁。
二是规范书写习惯。在计算中,不仅要训练学生把数字写规范,同时教师板书要做到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作业布置要少而精,并且要求书写整洁,计算正确,经常对书写整洁、规范的学生进行奖励。
三是重抓解题习惯,培养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良好计算习惯。
总而言之,在计算教学中,我们既要继承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又要发扬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使计算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法》2015年
[2]曾祥波《浅析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2012年底18期
论文作者:张碧涛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策略论文; 习惯论文; 困惑论文; 能力论文; 教学理念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