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健斌[1]2001年在《清江水电工程招标及合同管理改善途径》文中指出清江是长江在湖北省境内仅次于汉江的第二大支流,蕴含着丰富的水力电力资源,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内首条进行全流域水电开发建设试点的内河,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清江公司)作为业主,承担着清江流域水电开发建设管理职责。 本课题结合清江水电工程招标及合同管理工作实践,在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改善与优化的途径。首先,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清江水电工程招标评审指标体系及招标评价模型,将经验管理上升为科学化管理。其次,基于网络计划技术和工业工程理论、企业诊断理论,研究并提出了清江水电工程项目施工承包合同执行过程管理中进度控制的网络计划优化方法和投资控制的工期—费用优化方法。本课题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完善清江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工程投资效益,将起到积极影响。
卢小文[2]2002年在《湖北清江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高坝洲水利枢纽是清江流域叁级水电站的最下游一级水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252Mw,总库容4.3亿m~3,最大坝高57m,坝轴线长439.5m,静态总投资(1988年价格)62348万元。 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项目技术复杂,涉及的专业较多,主要有土建工程、地质缺陷处理工程、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参与项目实施的单位有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物质设备采购单位。 本文通过对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实施的研究,论证了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在外部环境方面符合国家的宏观政策;阐述了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设计过程的全面管理,充分论证了设计方案的选择及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投资、质量和工程进度的控制好坏;阐述了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过程的全面管理,论述了监理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程序和方法,施工单位遵循一定的监理程序,依据施工合同科学合理地完成施工任务;阐述了高坝洲水利枢纽物质设备的采购管理,通过对采购合同内容的论述,明确了物质设备采购时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了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项目验收及后评价,明确了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内容;较全面地阐述了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实施的综合管理,重点研究了保证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信息管理、沟通管理、冲突管理和风险管理。 总之,本文通过对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能高质、高效地完成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的建设任务,同时对我国工程建设中的集成综合管理和项目风险管理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向东[3]2005年在《我国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水能资源丰富,根据最新规划资料,理论蕴藏量达6.94亿KW,其中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5.42亿KW,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4.02亿KW。50多年来,我国水电建设在规模、质量、技术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成了巨型电站二滩水电站,开工建设叁峡、龙滩、小湾、瀑布沟等巨型、特大型水电站。2004年9月26日,随着黄河公伯峡水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投产,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已突破1亿KW,标志着我国的水电建设实现了历史的跨越,创造了世纪辉煌。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国内建筑市场面临国际建筑市场变化的挑战,国际通行和新近发展起来的项目管理模式也逐渐进入我国。我国虽然已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等“叁制”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管理体制框架,形成了“叁制”体制框架下的平行发包模式为主体的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初步完成了水电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和确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阶段性任务。而伴随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尤其是民间资本的进入,新一轮水电建设高峰已经展现,现有建设管理体制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可以预计,这必将催生更多的适合中国国情新型项目管理模式的出现。 本论文介绍和简要分析了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及其最新发展,回顾和总结了我国建设管理体制和水电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程,总结了现行水电项目管理模式的历史形成过程,对平行发包模式作了简要介绍,分析了我国水电建没管理发展进程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两个工程案例:鲁布革水电站和二滩水电站的建设管理;主要阐述了多模式运用是历史的要求,对不同类型水电工程项目
张桂初[4]1999年在《加大管理力度 有效控制工程投资——清江高坝洲工程造价管理》文中认为高坝洲水电站是清江流域梯级开发工程中的2个项目,第1台机组可望1999年2季度末投产发电。在高坝洲水电站工程的建设中,作为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派出机构,清江高坝洲工程建没公司(简称高坝洲公司),一开始就以建设一个"质量好、工期短、投资省、环境美、起点高"的一流工程为目标,探索新的建没管理模式,继续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工程监理制、移民工作地方政府包干责任制,率先实行封闭式施工,实行"大工程、小公司、大社会",坚持环境保护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的原则等等。取得了一些新的经验。通过"叁大控制",工程质量良好,计划发电工期3个月,预计可提前4个月,计划静态投资能够控制在总概算内,并略有结果。
张显扬[5]2001年在《公益性水利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探讨》文中指出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我国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来构筑的建设项目责任制。本文作者在扼要介绍我国建设管理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内涵和特色。并紧密结合水利产业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水利项目,通过案例和广泛调研,对水利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进行了现状分析,据此提出了公益性水利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实施方案,为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实施和完善提供了参考依据。
《中国水电开发投融资问题研究》课题组, 罗云毅[6]2007年在《我国水电开发投融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电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平衡和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课题将在相关机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角
李义昌[7]1992年在《发挥建设单位的主导作用 搞好隔河岩工程建设监理》文中研究说明清江是湖北省境内长江的一级支流,流域内水力资源丰富,规划可开发水电装机350余万kW,年发电量111余亿kW·h。为了加速开发清江干流的水布垭、隔河岩、高坝洲叁座梯级枢纽以及流域内的中小水电资源,在湖北省委和省政府领导下,于1987年元月成立了“湖北省清江开发公司”。其任务是代表湖北省和国家能源投资公司负责隔河岩工程的建设管
唐斌斌[8]2014年在《基于流域梯级开发的水电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摘要:流域梯级水电工程项目在流域发电、防洪、灌溉、供水、航运、旅游、养殖等方面产生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流域梯级水电开发过程投入资金多、建设规模大、时间跨度长、影响范围广,对整个项目周期的决策工作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充分积累流域项目开发经验,不断提高项目开发的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是新时期我国实现流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项目后评价旨在总结工程开发过程的经验教训,是提高项目科学决策能力、增加工程开发经验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缺乏从流域开发的角度对水电工程群的建设工作进行后评价理论和方法研究。针对该问题,论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流域水电开发的现实特征,梳理了流域水电工程后评价的基本理论和作用机制,然后由点及线,首先从水电项目的建设过程、发展目标、社会和生态环境影响四个方面,研究了流域水电开发的基本组成单元——单项水电工程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其次,从梯级电站整体的效益视角,阐述了流域水电开发的经济和开发时序后评价的理论框架和评价模型;最后,结合以上的研究成果,以沅水流域水电开发项目为对象进行后评价实证分析,验证相关理论的科学性和方法的有效性。论文研究工作如下。(1)梳理流域水电开发后评价的理论体系和作用机制。提出系统控制论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评价理论是流域水电工程后评价的两个基本理论,前者把整个项目管理视为一个系统,项目后评价是项目管理系统中重要的控制系统。后者要求项目建设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达到决策目标的最大综合效益;构建水电项目后评价机制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了项目后评价的监督控制作用,剖析了适合我国流域梯级水电工程项目的后评价叁级管理机构体系管理和运行机制,设计了适合流域梯级水电工程项目的反馈流程图,其目的是通过理论分析,使后评价的成果能顺利地反馈到决策、设计、建设和运营单位,为项目的决策及建设起到控制作用和借鉴意义。(2)流域梯级水电项目单项后评价理论和方法。从流域单项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整体目标以及对社会、自然环境的影响四个维度进行后评价研究,对于具有动态控制作用的建设过程后评价,结合实际工程建设过程后评价控制作用,探讨了单项水电工程具有动态控制作用后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方法,并建立了后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目标可持续后评价,梳理了流域梯级水电项目可持续性的研究范围、内涵、定义以及特征,提出了流域梯级水电项目目标可持续后评价的概念以及基本内容,从而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对于和谐发展观的社会影响评价,分析了其基本内容,并构建了指标体系,另外详细分析了项目与社会的适应性以及移民安置后评价等内容;对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中,构建了流域梯级水电项目生态环境的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物元—层次分析耦合模型。(3)流域梯级水电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理论和方法。从国民经济后评价和财务后评价两个方面,深入探究了流域梯级水电项目总体经济效益内容、指标体系。针对流域梯级水电项目补偿效益的现实,将梯级补偿效益指标引入了总体经济后评价指标体系中,详细探讨了流域梯级水电项目补偿效益机理以及指标计算方法,并从叁种分摊方式入手,深入剖析了流域梯级水电项目效益补偿分摊问题,给出叁种分摊方式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基于DEA模型的流域梯级水电项目总体经济效益后评价,构建了流域梯级水电项目总体经济效益后评价的“静态分析—综合评价”的理论框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流域梯级水电项目总体经济后评价DEA模型。(4)流域梯级水电项目开发时序后评价理论和方法。回顾了世界流域开发的基本方式,针对我国“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的方针,运用结构模型解析(ISM)技术,分析出了流域梯级水电开发时序后评价的关键因素,探讨了小型、大中型流域开发利用的管理模式。阐述了模糊优选模型建模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基于模糊优选模型进行流域梯级水电开发时序后评价的模型。(5)沅水流域开发项目后评价实证分析。简述了沅水流域水电开发基本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打分方式,对沅水流域梯级水电工程过程进行后评价;在定性分析沅水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影响因素基础上,评价了该工程目标可持续性;全面分析了沅水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社会环境影响因素;评价了该工程在发电、航运以及防洪对受益区的影响情况,并分析了该工程移民安置的情况;运用物元—层次分析模糊模型进行了沅水流域水电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以“静态分析—综合评价”的两阶段评价的方式,运用DEA模型评价了梯级水电开发的总体经济效益;运用模糊优选模型,计算出该工程理想开发时序,结合工程实际开发情况,进行沅水流域梯级水电开发时序后评价。全面总结沅水流域梯级水电工程开发的主要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论文通过对流域梯级水电项目后评价研究,探索了流域水电开发后评价的理论体系和作用机制,剖析了水电项目单项后评价的指标指标和评价方法,建立了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经济影响和开发时序后评价的基本理论和评价模型,实证评价了沅水流域开发项目。论文的研究工作对流域梯级水电项目后评价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佚名[9]2001年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面旗帜──关于清江公司的调研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清江是长江在我省境内的第二大支流,全长423km,流经鄂西南的10个县市,流域面积1.7万km2,人口440万,流域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干流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在350万 kW以上。 为了让清江流域的各种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带动鄂西南脱贫致富和全省经济发展,
徐涛[10]1998年在《工程招投标中的不合理低报价中标问题浅析》文中研究说明就水电建设中低报价中标的原因、过程和对策等作了概括分析,以避免低报价中标带来的控制工期不能保证、投资计划不能完成、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等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 清江水电工程招标及合同管理改善途径[D]. 汪健斌. 重庆大学. 2001
[2]. 湖北清江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 卢小文. 武汉理工大学. 2002
[3]. 我国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研究[D]. 向东. 四川大学. 2005
[4]. 加大管理力度 有效控制工程投资——清江高坝洲工程造价管理[J]. 张桂初.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 1999
[5]. 公益性水利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探讨[D]. 张显扬. 河海大学. 2001
[6]. 我国水电开发投融资问题研究[C]. 《中国水电开发投融资问题研究》课题组, 罗云毅. 2007年《中国投融资研究报告》科研课题论文集. 2007
[7]. 发挥建设单位的主导作用 搞好隔河岩工程建设监理[J]. 李义昌. 湖北水力发电. 1992
[8]. 基于流域梯级开发的水电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D]. 唐斌斌. 中南大学. 2014
[9].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面旗帜──关于清江公司的调研报告[J]. 佚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0]. 工程招投标中的不合理低报价中标问题浅析[J]. 徐涛. 湖北水力发电.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