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技术层面而言,木材的采伐与运输这项工作,是包含着一定的技术含量的。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更好地掌握该项工作的技术要求,并且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来不断发展完善这一技术,使之更好地为林业建设服务。
关键词:木材;采伐;运输;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的加快,相应地作为林业整体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的木材采伐与运输行业也同样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向前发展中。如果说整体林业工作是一个母体系,那么木材的采伐与运输业则是这一母体系中的子体系。这关系到生态建设的整体质量。为此,我试就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木材采伐与运输的相关技术研究工作做如下探讨。
1.材采伐运输技术的发展与演变轨迹
建国初期的木材采伐是一种最原始的采伐方式,这种方式在国家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最终演变成了一种油锯采伐。油锯的出现,实现了采伐业的革命,计木材采伐的效率大就集材而言。建国初期一直到改革开放的初期,基本上还是沿用着畜力集材的方式。这种方式既笨拙又低效,但它却能计林木在最大地程度上减小受破坏程度。而这种方式最终也被
机械集材取代,,现代化的动力设备大大地提高了集材的效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森林遭受了破坏至于运输的变化就更是明显得很。以东北林区为例,早期开发的林业企业基本上都是采用森林小火车来运输木材的。随着林区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这种传统的运输方式最终计位于汽车运输。至此,终于完成了木材运输业的革命。
2.采伐运输技术存在的问
2.1 整体上技术含量不高林业生产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相对于院墙式工厂它的技术含量仍然很低。这种情况下,就使得林业采运技术显得比较粗放。从上段的木材采伐作业开始,直到下段的贮木场对木材进行贮存,整个过程更多地体现的是人为的经验因素。至于每道工序的技术要求,有时是无法统一确定的,这样就形成了依凭个人经验工作的情况。无论是哪个环节,一个有着高学历的人才来操作和一个文化程度与技术水平很低的人来操作,并不能明显地表现出他们的分野。这就说明,这不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行业,而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这样的行业,其技术含量是要大打折扣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缺乏统筹协调理念木材采伐运输业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它关乎到整个林业的系统工程。
从一方面来讲,木材采伐是经济工作的一部分。釆伐木材是将其作为商品投放到社会市场领域里,使其增值,并创造出利润。这也正迎合了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一宗旨。应该说,在追求木材本身所创造的利润这一点上,哪个林业企业都是做得相当不错。因为,企业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就是经济效益,有些企业是唯利是图的,为了达到追求利润的目的有时是不择手段的。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哪个企业会在利益的问题上让步呢?当然没有,林业企业也不例外。这样,木材生产作为林业企业在建国以来最主要的效益来源便被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木材采伐业几乎成了林业企业的全部经济工作另一方面来讲,木材的采伐又是森林培育的一种手段合理的采伐是森林更新的开始:而对森林的培育究其实质则是对生态系统的培育。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没有森林就没有人类的出现,也同样没有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因此说,从这种角度看,木材采伐又是生态建设的一部。
3.木材采伐运输技术研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3.1 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来指导木材采伐作业木材采伐这条阵线不是个孤立的阵线,它与林业全业其他方面的经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这一行业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应该说木材采伐业自它产生之日起,它所扮演的就是这个角色。木材采伐经济效益的这个系统就应该是林业生产最原始的系统,这个系统我们可以称之为“经济系统”。
其次,木材采伐的同时也肩负着生态建设的使命。森林生态建设系统就是“生态系统”。而这一系统既包括无生命部分的环境,也包括着有生命部分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再次,木材采伐业是一个可以吸纳大量的社会劳动力的产业正是因为木材的采伐存在着以上三方面的系统,就必须把此三者综合在一起来考虑木材采伐作业,使之更好地协调起来。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决定我们在木材采伐与运输过程中的技术的应用。
3.2 采伐运输专业技术研究的重点要有所倾斜当下里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引起高度关注的一个声音出现了,那就是国家出台了关于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天然林于2015年停止采伐的精神。这一决定将彻底改变巾国林业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的生产经营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森林经营与管护为主要内容的林业生产经营新方式。这就要求,木材采伐冉也不是以追求木材生产利润为目的了,而应该转向以培育森林,建设生态家园为其宗旨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围绕着如何培育森林,如何通过森林的采伐来更大限度地发挥出生态效益来对木材采伐运输技术进行系统而有效地研究。
论文作者:岳文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木材论文; 林业论文; 技术论文; 森林论文; 这一论文; 企业论文; 方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