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众传媒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吴鹏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传媒载体,而大众传媒算是最为重要的一种传播媒介之一,大众传媒也是新闻传播的载体,所以,新闻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本文将从大众传媒和新闻传播的特点进行研究,深入研究了大众传媒对于新闻传播各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大众传媒;新闻传播;影响
一、前言
进入21 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大众传播中有很多新媒体应运而生,所谓“大众媒体”,也就是说在传统媒体如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介的特点和优势上,融入新媒体的特点。所有媒介整合在一起,相互补充,相互融合。资源的互补,使得传播内容融汇并贯通。新闻内容的传播,必须根据时代的需要,时代的特点等,进行相应的改变,寻求创新,做出更多的创新来吸引观众、听众的注意力。本文就立足于当下大众传媒和新闻传播的概念,以及当下二者发展环境下的特点,深入探讨了大众传媒对于新闻传播的各种积极及消极影响。
二、关于大众传媒
(一)大众传媒的概念
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即在某个国家或者是某个地区,能够进行数量较多的大众传播的一种传播媒介,以下五种形态是比较常见的大众媒体:一是广播媒体,如广播、电视;录制的音乐、电视节目以及电影等;二是传统的纸质媒体,如报纸、杂志、宣传画册等等;第三种户外媒体,是在商业区、人口密集的场地投放的公告牌、建筑展示位等;第四种就是数字媒体,如通过互联网等投放的广告等;其他的传媒方式就是第五种了。
(二)传播方式
从传统的传播方式人工手写式传播到印刷式传播再到现在比较先进的电子传播方式,这是大众传媒发展的一系列过程。最开始,人们都是通过语言、打手势、图记以及烟火等方式来进行传播,但是这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无法做到大面积式的传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便捷、越来越高效,电子传播应运而生,也是当前我们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传播方式。
(三)大众传媒的功能
作为大众传媒,最为基本的作用就是对于信息的获取以及传播的功能;其次,就是对于优秀文化的传承,优秀的文化得以代代相传,人人相传,离不开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对于优秀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为了传播历史信息和经验,更是为了当代发展的进步;再有就是对社会的维护,大众传媒可以作为一个舆论监督的媒介,公众可以通过大众传媒揭露社会的假、恶、丑,也能通过大众传媒赞扬真、善、美,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娱乐,公众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娱乐身心:看电影、听音乐等。
三、关于新闻传播
(一)新闻传播的概念
新闻传播意味着社会中发生的各种事实在社会舆论、价值体系和社会影响的检测后,真相受到综合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提炼。所以我们从中看出,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具有社会舆论导向性和价值引导性,新闻传播不仅将社会见闻进行传递,更对社会风气以及文化、价值观有一定影响。
(二)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
新闻从不同的角度挖掘都会有新的发现和内涵,作为大众传媒环境下的新闻人更要注重多维度的探索发现新闻的精华。在坚守新闻真实性、可靠性的前提下,利用新型媒体形式展现出新闻的个性化。要在这个基础上去学习和探索更多新媒体的个性化发展,从不同的角度去丰富新闻的内容和形式。
四、大众传媒影响下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
(一)面临全新的调整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也在不断发展,当下,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人,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各种各样的人开始在自媒体上发布各种消息及评论等,但是由于自媒体主管人的背景不同,甚至为了博人眼球,以至于出现了各类虚假新闻,对社会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再看传统媒体,很多媒体的新闻节目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别,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例如某个电视节目中出现了新的亮点,马上会被其他传统媒体新闻编辑争相模仿。事实上,抄袭和模仿是当前新闻媒体的通病,为了更快地追求利益发展,也为了在数字上体现新闻受众的广泛度,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放弃了创新和探索,把更多的注意力则放在了思考揣摩受众心理需求上,在制作新闻节目和内容过程中,一味地顺应他们的口味。这样这就大大降低了新闻的真实性,久而久之,传播媒体也会让观众失去信任。除此之外,由于当前信息传播要求高效提速,为了第一时间让大家看到自己制作的内容,很多新闻编辑的用词用语都不是非常准确,甚至还有病句,因此在追求新闻发布速度的同时,媒体传播环节更要被严格约束,态度更加严谨。
(二)新闻传播缺乏吸引力
很多新闻节目还是一味地沿用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对新闻内容平铺直叙,整个形式过于乏味枯燥,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大家也越来越不能接受这样的新闻方式。除此之外,相当一部分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也没有对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只是在表面做了比较浅显的报道,新闻的本质及真实程度不能完整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受众不能了解到新闻的真实情况,于是厌烦情绪逐渐产生。因此,这提醒了新闻编辑人员应该打破这种传统的“流水账”式的新闻叙述方式,比如尝试在过程中增加更多的互动或者趣味性,对内容的制作方式要不断创新等,丰富新闻传播形式。
(三)没有到位的舆论监督环境
新闻媒体是服务于国家与人民的,任何媒体都不能够脱离这个主题。大众传媒环境下,无论是哪种媒体形式,都要熟悉国家的政策方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新闻编辑和发布以及创新,让百姓们能够快速方便、一目了然的了解国家政策等。
五、大众传媒影响下新闻传播各方面的提高
(一)坚持国家政策方针
传统新闻媒体让广大受众有渠道进行正常的诉求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是连接政府与群众沟通的一座桥梁,但是,目前很多传统媒体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在处理新闻时容易发生偏向取悦受众,导致新闻“失真”的现象发生,某些自媒体甚至会擅自放大一些偏激的观点或建议,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这不仅会对群众的社会生活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会给政府部门的正常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由此可见,全面立体的监管系统亟待完善。
Q9= cψ∓φ(ψ9∓1)/ma,Q"= [cψ∓φψ"- sψ∓φ(ψ9∓1)2]/ma,Q= [cψ∓φψ- 3sψ∓φ(ψ9∓1)ψ- cψ∓φ(ψ9∓1)3]/ma,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20世纪80年代非理性主义管理思潮的出现和兴起,为教育管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鲜活的动力。他们提倡进行管理革命,即以“人”为中心“发掘出一种新的以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2]。从此,人性化的管理理念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中来,教育管理者开始关注和追求人性的回归,开始意识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才能成功地促进人性的发展,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体现教育的终极关怀。
(二)坚持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促进新媒体的个性化发展
新闻传播必须要遵守的基本要求有五个:首先,必须保证真实性,传播的新闻内容,是真实发生的,没有任何添油加醋,以及不必要删减的;其次是公正性,保证新闻媒介能够让群众公平平等的利用;再有就是客观性,新闻报道不能带有私人情绪;第四点要求就是全面性,不对事件发展进行隐藏,不片面报道;最后一点就是快速性,新闻内容的传播要尽量快地展现在公众面前。
(三)兼顾新闻的时效性与深度化
新媒体的一大特点是时效性。在新媒体中,新闻消息的实时发布已是常态。我们往往能够看到这样的情形:上一分钟刚刚发生的事件,下一分钟已是人人皆知的状态,可以说新媒体的实时性也是当前吸引粉丝的一大优势,但是同时,很多内容做不到深度挖掘,因此作为大众传媒环境下的媒体人就需要在保证新闻快速发布的条件下,后期深度挖掘,保留深层次的后续报道。
(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大众传媒环境下,我们每分每秒都能够看到成千上万条新闻。在这种环境下,新闻人需要做调整、懂取舍,要能分清什么新闻是值得发布的,什么是不值得发布的,而不仅仅是“流水账”式地编辑或是以取悦受众的角度去考虑新闻制作。同时,在大众传媒环境下也要懂得区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自的优劣势并加以利用,充分发挥优势互补作用。凤凰卫视董事长曾说过,新媒体的出现也是对传统媒体的补充,二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扶持的关系,只有把二者结合好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媒体的发展,实现二者的共赢。
当蹲守在剧院门外的记者急不可耐地采访第一批看完歌剧的观众时,他们的表现无一例外地让人好奇不已,每个人都三缄其口,很有默契地摇了摇头,一语不发地离开了剧场,只有一名观众被称职的记者缠住脱不了身,只回答了一句:“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表演。”便匆匆离开了。
术中采用侧卧位,垫高腰桥(凸侧入路19例,凹侧入路17例)增加髂骨到肋骨间的距离,C型臂X线机透视目标间隙体表定位(图1a),取斜行切口,沿肌纤维方向逐层钝性分开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图1b),避开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推开腹膜后脂肪,显露腰大肌。根据MRI横断面提供的椎间隙安全工作区域[8]纵向分开腰大肌前1/3或更少的肌纤维,显露间隙,所有操作均在直视下进行,避开生殖股神经(图1c),电生理监护,使用特殊微型弹性拉钩纵向拉开肌纤维,使用改良牵开器固定并建立工作通道(图1d),再行椎间盘切除,逐级撑开椎间隙,直视下2~4个节段置入椎间矫形融合器(图1e)。
参考文献:
[1]胡晓晴.浅析大众传媒对新闻传播的要求[J].新闻研究导刊,2017,8(05):110.
[2]王耀辉.浅析大众传媒对新闻传播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6):223.
[3]谢念.互联网背景下的区域传播力提升研究[D].武汉大学,2015.
[4]金用军.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研究分析——以大众传媒对美国政治的影响为例[J].今日中国论坛,2013(15):283-284.
作者简介 :吴鹏(1983.10-),女,河南漯河,大学本科学历,中级讲师,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传播、主持与播音艺术方向。
标签:大众传媒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影响论文;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