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体验、是活动。“同课异构”展现的是教师不同的教学呈现方式,以及对教材的不同处理方法等,可以检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不同的教学理念、方法、策略,在多层面和多方位的交流中碰撞、升华,也促进教师持续性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同课异构 高中物理 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同课异构”教学方式需要激起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高中物理学习效果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吸引学生上课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入课堂学习。例如上“电场强度”这一内容时,有些教师会采用类比法与知识复习的方式导入学习内容,这有利于激起学生对以前知识的回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上课的兴趣。而有些教师会利用演示实验的方式,如演示在平行电容器中锡箔小球来回往复运动。这种导入方式在视觉上给了学生强烈的刺激,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到了一个巅峰,吊足了他们的胃口,为后续学习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基于此,在比较各种导入方式,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选择有效的提升学生兴趣的方式,在复习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将知识探讨融入教学
物理知识点都是由实践得来的,所以其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性。目前,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是将学生引入对知识的探索,实践过程能够很好地深化学生对教材的掌握。当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以知识实践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对于实验探究的问题应设计合理,当学生们不了解相关知识或原理时,这尤为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以及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到这些知识的实用性。比如,针对“做功”这方面的内容时,我给大家举两个实例:
实例1:小明搬着一沓书,向前匀速直线移动,此时搬书的力对书不做功。
实例2:小明拖着一箱书匀速爬楼梯,此时搬书的力对书做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由这两个实例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前者不做功后者会做功?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做功的两个条件分别是力和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对此,教师还可以根据功的计算式提出问题,比如,实例2中,若小明搬着一沓书爬楼梯,这时,力的方向会跟运动方向形成一个夹角,此时怎样计算功的大小?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结合,将矢量分解引导进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分析和推理得出最后功的定义,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将物理实验引入教学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物理上的公式和定义都是由实验得来的,高中物理也如此,教师的教学可以从物理实验入手。
物理教学最常用的教学形式就是从实验出发,从实验开始入手有助于学生直观记住相应的知识点,认识到科学家探索的过程,这种方法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教学的目的,所以在相关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设计有针对性的实验,进而引发学生对结论的思索和探究,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例如,针对摩擦力进行教学时,我在课堂上展示了这样的实验情景:一同学在一光滑水平地面上推一个桌子,用1N的力推,推不动;之后增大力气,用3N的力推;桌子刚好开始移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之后,这位同学用5N的力推桌子,桌子快速移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个实验非常经典,当然从这个实验中,可以看出,物体的静摩擦力是多少,还可以看出用的力大于或等于摩擦力时,物体开始移动,小于摩擦力时物体保持静止。进而引出摩擦力的概念: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这时可以进一步提出疑问,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是什么意思?进一步引出摩擦力的种类,摩擦力分三种,分别是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教师用自己独特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的课,会让学生感觉到物理课堂的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
四、将生活经验融入教学
在物理课程中“电”是重要的课程教学内容之一,与电有关的包括电容、电势、电功率、磁场等,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关系到很多方面,笔者认为教学模式可以从多角度展开。“电”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电灯、电视、手机、电脑等都离不开电。因此,从生活引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这方面“同课异构”作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当然,在采用“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不同的风格进行课堂教育,合理有效地将书本上的知识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带领学生体验知识怎样应用。在上动量定理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相关的生活实例,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不仅呼应了人类科学历程的探索,也能让学生引发哲学思考。对高一学生来说,思维特点正在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这样有趣的提问方式与解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变得高度兴奋,积极、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当然,这种方法还能够消除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懈怠感,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居然包括了很多物理知识,感受到物理课程非常实用,更加投入地学习物理学科。
总之,物理教学中“同课异构”的实施,不仅可以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解决学生对物理束手无策的局面,而且可以让教师在教学研讨活动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拉近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使得教学园地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参考文献
[1]徐毅 利用同课异构资源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2]刘建存 “同课异构”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策略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13。
[3]马敬中 基于同课异构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论文作者:梁新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9月总第1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学生论文; 摩擦力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做功论文; 异构论文; 物理论文; 《教育学》2019年9月总第19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