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 湖南醴陵 412200)
【摘要】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神经系统发育活跃,自我意识增强,所以,也是性格形成的主要阶段,同样是心理危机高发期。这个年纪的学生,可能会逐渐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自尊心明显增强,若没有正确的引导,不能让学生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矛盾,很可能会引发冲突,甚至攻击性行为。而近年来时有发生的学生攻击性事件,让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不当行为逐渐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各教育界专家、学者纷纷对此展开了研究。本文经查阅大量资料,着重分析中职生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并试图探讨其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攻击性行为;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339-02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有意识的导致别人身心受到伤害的行为。这种行为,在青少年叛逆期较易出现。由于青少年本身世界观、价值观的不成熟,自我意识尚未定型,渴望得到别人认可,情绪易于波动,在一些不良因素影响下,就可能会导致冲突,并用最直接的方式解决。近年来,在美国的一项对青少年危险行为调查的统计中,24.7%的中学生承认在过去1年中至少打过1次架,18%承认过去1月中曾有携带武器行为,20%承认曾在学校被恐吓,6.9%有被威胁或受伤的经历。可见,青少年的攻击行为发生率不低。中职生是特殊群体,一般中考成绩较差,只能在父母安排下走职业技术路线,自我感觉中就低人一等,所以,很可能想通过别的方式来吸引别人注意。因此,有研究证明,与普通高中生相比,中职生的攻击倾向更明显。
1.攻击性行为原因
1.1 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童至学生阶段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以往不少调查显示,家庭中,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方式,父母为人处世的方式,家庭的经济条件,及父母的交友层次等,都会对孩子的性格、言语、行为等产生明显影响。曾有研究对当地少管所14~18岁的男性青少年罪犯调查发现,51.3%来自“不健全家庭”。而中职生的家庭环境大多较复杂,如经历了父母离异,家庭争吵的不断升级或冷暴力,或者父母忙于工作、不在身边,使学生们成为留守人员,平时缺乏父母的教导及与父母间的沟通,或者父母学历低、见识差,本身缺乏道德修养,管教的方式或简单粗暴或过于溺爱等,都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性格形成。
1.2 学校因素
除了家庭以外,学校是学生生存的第二大环境。学校中对学生起到最大影响的是老师,其次是周围的同学。教师能否与学生有效沟通,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本身的榜样作用等,均可对学生的为人处世方式产生影响。此外,周围学生对自己的态度、看法,学生本人的成绩或专业素质能力,人际交往圈等,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方式。再者就是学校的管理方式是否严格,校风校纪是否纯正,是否重视类似行为,能否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到一定约束作用,能否提高学生素质等,也与攻击性行为的多少有关。在2017年一份关于中职生校园欺凌行为的报告中发现,71.88%有欺凌行为的学生并未受到老师批评,62.5%未受家长批评。而在学生群体中,52.33%的学生对看到有学生被欺凌时采取漠视态度,1/5学生围观状态,仅28.04%的学生会以报告老师或提供帮助的方式对被欺凌的学生施以援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见,老师及家长的不重视,大部分学生的漠视,无形中助长了这种行为的发生。
1.3 社会因素
中职生不同于小学或初中生,也有别于课业负担较重的普通高中生,由于其毕业后即面临参加工作,或者在学校期间已经开始需要进单位实习,所以会尽早开始有自己的社会交往圈子。交往圈子的群体若普遍素质偏低,对于本身三观尚未成熟的中职生来说,容易受到不当价值观的误导,并在该社交圈的影响下接触一些媒体中不健康的内容,又没有家庭或学校的正确引导,可能会让中职生们不自觉的模仿媒体画面中的不健康行为,甚至引起青少年犯罪。
2.攻击性行为对策探讨
2.1 普法教育宣传
中职学校需针对校园暴力事件,加强学生之间的普法教育宣传。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外聘专家讲座中开展以暴力事件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或者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着重强调攻击性行为可能出现的后果,让学生们能知法懂法,引起对自身可能有的攻击性行为的警示,让法律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平时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也通过树立一些榜样,或引用社会上公认的优秀形象,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挖掘其先进事迹,让学生们受到感染,而将许多不良心理在对比及在向榜样的靠拢中逐渐消除,逐渐建立起积极的心态,学会宽以待人。
2.2 自我控制团体辅导
自我控制,即在无人约束或监督的状态下,也能对自身的行为作出约束以及正确的选择,并最终实现目标。既往不少研究均显示,青少年暴力犯罪多与较差的自我控制力有关。若因某些因素引起愤怒等较强攻击情绪,便容易会伴随攻击行为出现。在近年来一项针对中职生神经质人格的研究中发现,中职女生的愤怒情绪评分为18.39±5.35,气质型特质愤怒得分为10.40±3.43,均明显高于同等情况的男生。经分析发现,女性情绪较敏感,对未来职业有一定悲观态度,更易产生愤怒等负性情绪,使个体容易对外界刺激出现敌意状态,导致攻击性行为。研究结果建议帮助需学生健全人格、降低负性刺激的输入。在后来的另一项关于中职生心理弹性与问题行为的研究中,也发现积极应对在行为处理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上述种种研究的结果,均表明对学生群体进行合理的心理辅导,有助于情绪控制,减少攻击性行为。李灵艳等对64名攻击性倾向较高的中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筛选出24名学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名,对实验组开展自我控制团体辅导。干预前攻击行为评分,实验组78.50±7.64,对照组77.40±11.03;自我控制评分,实验组-35.86±6.31,对照组-39.56±9.76。经暖身、认知改变、认知愤怒和情绪控制、行为改变四个阶段共8周时间辅导后复评,攻击行为,实验组50.25±5.18,对照组77.00±9.57;自我控制,实验组-23.57±5.99,对照组-37.00±7.82。可见,合理的心理辅导,能明显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2.3 家庭教育
在应对攻击性行为中,家庭教育、加强家校合作,也需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父母需要加强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学会倾听,可以适当帮助子女分析应对方式,并要加强生命教育,引起孩子对生命的尊重,提高情感调节能力,学会正确的表达,学会宽容。父母需要改善自身的行为方式,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等。
3.小结
总之,中职生攻击性行为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需要引起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重视。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原因,改善教学方式,加强普法宣传,实施心理辅导等,提高学生对自己情绪的自控力,从源头上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松青.中美校园暴力法律规制比较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16 (1) :16-22.
[2]肖笛,徐大真.中职生校园欺凌现状及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7,35(38):54-58.
[3]滕召军,刘衍玲,兰海英,等. 中职生神经质与攻击情绪认知:特质愤怒的中介作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8):112-117.
论文作者:杨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学生论文; 性行为论文; 中职论文; 实验组论文; 父母论文; 方式论文; 家庭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