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来的科学家论文_王婷

“玩”出来的科学家论文_王婷

教育应该是一块磁铁,时刻吸引着孩子。而不是一条缰绳,时刻束缚着孩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身体上的不良反应是,孩子会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社会适应性方面表现出孤僻,不敢跟人说话,不爱与同学沟通。这些问题都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所以,家长在分班的时候都希望和认识的小伙伴一个班级,尽量不要给他们换老师,以免造成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和心理问题,可见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一直是教育界在不断探讨的热门话题,很多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开始出现厌学症状,上课不爱听讲,作业不爱完成。其原因是:所学的内容在幼儿园已经学习过了……很多教育家都在不断研讨与探究怎样不要将幼儿园小学化,让孩子能在幼儿园中度过一个开心快乐的幼儿时期,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填鸭式教学。

197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有记者问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儿园。”记者愣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老人如数家珍地说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相信听了这些话,所有人的反应都如同当时的记者一样,当然也包括我在内。几乎所有人都将人生的重要时期定为: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熟不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自古便有一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学前时期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幼儿的一日活动离不开游戏,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这就是幼儿园的主要核心,无论是学知识还是开发智力,都是在游戏中不断探索,不断被挖掘的。可是在小学呢?教师站在讲台上说教,学生双手背后,认认真真的听老师将所学知识“传授”于他们,然后回家温习,再做作业,第二天上交,然后由老师批改。然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小学毕业。但是要是换种方法呢?如此枯燥乏味的的学习,别说孩子,就连老师在那坐上一个小时,也会觉得厌倦乏味,何况是孩子呢?孩子离不开游戏,说简单点,游戏就是“玩”,不仅孩子爱玩,成人也是如此。试回想一下:每次同学聚会都会做些什么呢?吃饭,唱歌,打麻将等。吃饭的时候也会玩一些小游戏,不仅活跃我们的思维,也可以打破沉闷的气氛,从而加深大家的感情,进一步的创造话题。不仅有说有笑,而且开心的结束了聚会。再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游戏,大家聚一起就是一些客套的恭维,最多谈几句家庭或者是事业,然后聚会结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请问,这样的同学聚会你下次还想参加么?不仅孩子离不开游戏,成人也喜欢游戏,现在各大水上乐园,游乐场也在不断陆续登场,其目的除了让大家娱乐发泄的同时也在进行活跃思维、锻炼身体等。因教学需要我曾去小学代过课,原来的班主任,主要承担语文、数学两个学科。她的专业理论知识很强,也很负责。但上课效果却很一般,她在上面讲,孩子在下面说,甚至有些孩子的心早已飞到九霄云外。于是在我代班的时候,尝试着换了一种方式进行教学。我选择的是一节数学课。在这节数学课中,我将出现的计算融入了生活,分别扮演买家、卖家、家长等诸多角色,出现物品的个数问题,钱的数目问题等,让他们参加表演的同时并进行运算,大部分孩子的积极性都很高,玩的也很开心,他们完全觉得那是在“玩游戏”而不是在上课。然后是做习题环节,他们的老师是让他们安安静静的做,然后交上来她来进行批阅,我的做法是要他们每人准备好算术本,然后分组进行,我说开始后,由我念题,然后大家动笔一起算,谁先算出来,就大声的将结果喊出来,如果运算结果正确,便可以在他的组别上画一面小红旗。孩子的积极性和踊跃性都很高,几乎所有人都在热烈的气氛中拿笔运算着。随后新的习题我安排学生来当老师进行讲课,我在下面当学生,学生讲完后由我来总结,然后出现“我与老师来比赛的环节”同时出一道题,我与学生们一齐运算,即使我先算出结果,也不会说出答案,因为我相信学生喊出的结果比老师说出来的答案更有意义,稍微难一些的题目,我会等到确实没人解答的时候,再间接提醒并进行讲解,争取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达到全员参加,不会有上课溜号,心不在焉的情况。最后学生们不仅在这节数学课上达到了全员参加,而且踊跃参加游戏,积极进行运算,不仅让孩子们玩得开心,而且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最后是作业,我取消了自己批阅的过程,要大家交换作业并进行了批阅,不仅知道了自己错在哪里,而且有了很好的获益。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思考本节课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设计本节数学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积极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与好奇心,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学习,从而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能有所提高、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不局限于课堂,勇于并乐于说出自己的思考方式,与他人分享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增强自信心。尽量达到全面发展,而不是局限于“数学课”上。此节活动从始至终做到了全员参加,而且都在围绕各种游戏进行着,目标都在预期内完成,并在教学中创造出了很愉快的教学氛围。代课结束后,孩子们见到我都会很热情的打招呼并问我什么时候再和他们“玩”? “玩?”是啊,谁不爱玩呢?有谁生下来就喜欢学习呢?成绩或许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在教学中运用的方式与课堂氛围。

如何让孩子喜欢你,并爱上你,真的很重要。是的,不是“喜欢”,是“爱”。只有将全部的爱奉献于你的孩子、你的教育事业,相信一定会在教学之路上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春天。

论文作者:王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  ;  ;  ;  ;  ;  ;  ;  

“玩”出来的科学家论文_王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