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富裕县中医院 161200
【摘 要】目的:本文对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某医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其中观察组43例采用柴胡疏肝散,而对照组43例采用的是吗丁啉与维酶素,对量足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复发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采用柴胡疏肝散的观察组43例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复发的概率也低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治疗期间患者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可以在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中医;内科;临床;运用
在对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情况进行介绍时,笔者参考了某医院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这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属于慢性胃炎疾病,而且发病率逐渐增加,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程比较长,发病原因比较复杂,而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在治疗的过程中往往较难痊愈,所以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某医院采用柴胡疏干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了吗丁啉与维酶素、柴胡疏肝散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并且收到了不同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31~75岁,平均(45.2±11.6)岁;体重49~78 kg,平均(62.2±7.6)kg;病程0.5~11年,平均(7.4±3.8)年。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7~72岁,平均(44.9±11.5)岁;体重48~80 kg,平均(62.6±7.4)kg;病程0.8~12年,平均(7.6±3.4)年。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胃脘胀痛、胀满、嗳气、泛酸、食欲不振并伴有恶心、舌苔薄白、大便不爽、脉弦等。排除标准: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患者合并有其他脏器较严重疾病;患者合并消化系统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吗丁啉与维酶素进行治疗:吗丁啉10 mg口服,3次/d;维酶素片0.8 g口服,3次/d,三个月为一疗程。观察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药物组成为党参15 g,柴胡、白芍、赤芍、半夏、白术各12 g,枳壳、川芎、黄莲、川楝子各9 g,炙甘草6 g。如果患者气虚严重加入黄芪;若患者胃阴不足加入百合、麦冬、沙参;若患者血瘀症状严重加入五灵脂、蒲黄、丹参;若患者泛酸严重加入乌贼骨、吴茱萸;若患者腹胀严重加入青皮、香橼、佛手;若患者有食积症状加入焦三仙。日一剂,用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三个月为一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的体征、临床症状消失;经胃镜检查,结果提示黏膜慢性炎症好转明显,已达轻度;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腺体萎缩消失。显效:患者的主要体征及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经胃镜检查,结果提示黏膜慢性炎症好转;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腺体萎缩恢复正常或者减轻达2个级度。有效:患者的体征、临床症状减轻;经胃镜检查,结果提示黏膜慢性炎症面积缩小50%以上;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慢性炎症减轻达1个级度以上。无效:没有达到上述的有效指标,或者患者病情恶化。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v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复发率比较
治疗一年后,观察组患者复发6例(15.8%),对照组患者复发13例(48.1%),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后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2.8%,所以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在治愈出院后,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所以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中医内科疾病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并且减少了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在今后的中医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这种治疗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炎疾病,其具有较长的病程,而且治疗的过程中具有反复性特点,病因比较复杂,与患者的身体疲劳程度以及精神状态都有着较大的关系,这种疾病较难治愈。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后,从脾胃的调节,减少肝郁疏泄不及,避免患者出现机体气机失调的情况,有利于治疗患者胃失和降、中焦气机等病症。胃病与患者的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后,患者的食欲会大大降低,容易出现饮食不进、呕恶、胀痛等不良症状,由于饮食不周,患者的身体抵抗力会大大下降,这不利于恢复身体健康。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从中医调理的角度入手,调畅气机、疏肝健脾。柴胡疏肝散是一种中药,采用这种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达到行气止痛、疏肝解郁等效果,配合白芍、川芎、枳壳、半夏、白术、党参等中药一起服用,可以打到养血、柔肝、止痛、行气、理气、止呕、健脾和胃等效果。在配置柴胡疏肝散时,还会加入赤芍、黄连、炙甘草等清热解毒药物。通过实践证明,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对淤血进行疏通,并对脾胃进行调养,从而达到药到病除的最佳治疗效果。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可以看出,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结果证实,柴胡具有抗病毒、抗菌以及促进机体免疫的功能;芍药对胃和肠管的运动具有抑制作用,可解除痉挛、缓解疼痛;川芎能够改善胃黏膜的表层微循环,提高其血液流量与血氧饱和度;川楝子、枳壳中所含的挥发油类成分可调节胃肠道运动;半夏水提取物对呕吐中枢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白术、党参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其中党参可抑制胃酸、胃蛋白酶等胃黏膜损伤因子,具有抗胃黏膜损伤作用;黄连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杀灭或抑制作用,诸药合用,达到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病理改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国军. 柴胡疏肝汤为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J]. 陕西中医. 2012(01)
[2] 王琦,季书,尚立芝,潘晓丽. 柴胡疏肝散对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24)
[3] 尚立芝,季书,王琦,潘晓丽. 柴胡疏肝散的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4(05)
[4] 张延华. 浅析中医内科中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J]. 健康之路. 2015(09)
论文作者:周鸣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患者论文; 柴胡论文; 内科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医论文; 萎缩性胃炎论文; 症状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