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材分析《礼拜二午睡时刻》是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中“情感”话题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不同处理,考察小说的情感元素及其与作品内容、题旨的关系,了解现代小说的情感状况。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小说通过描写一位母亲带着女儿拜祭被打死的儿子的故事,呈现的是拉美这块土地和生存在上的贫穷者的苦难,流露的是作者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小说采用“节制胜于放纵”这一情感处理方式,达到了看似平静,地底下却是情感的熔岩崩突的效果。
《礼拜二午睡时刻》这篇小说由于情感上的特殊处理使得学生在理解外国小说主旨时还存在难度,许多学生读了几遍之后感觉还是不太懂。所以要体会到作品中的情感以及认识到小说情感处理的方式还有比较大的困难。在这一点上,还需要教师适当引导。
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把握小说的内容,体悟人物的情感,理解小说的主旨;②提高学生品评小说人物和情感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细节描写品析,体悟母亲的情感和神父的温情,进而领会小说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母亲的苦难,同情关怀生活中的弱者,激发悲悯情怀。
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从简洁的文字中体会理解母亲这个苦难者的情感,教学的难点在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即理解文章的主旨。
4 教学思路直接导入,亮出话题,明确本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概括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以主问题“从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体味母亲的内心世界”,感知母亲的情感,理解母亲的苦难及其母爱的伟大;通过小镇的人对母亲的态度和神父对母亲的情感变化,对比体悟神父温情的可贵;从对上述三者情感的体悟中理解文字背后作者的悲天悯人;最后,总结提升感悟。
5 教学设计5.1 导入。一篇给人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小说,其情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节课,我们主要来体味《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情感的魅力。
5.2 整体感知。
5.2.1 情节概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明确:一个闷热的礼拜二,母亲带着女儿到一个凄凉的小镇拜祭被打死的儿子。
5.2.2 情感初味:①原来这是一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故事,这个时候母亲的心情是怎样的?明确:悲伤、难过、沉重。②母亲其实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小镇人眼中的小偷的母亲。小偷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光彩。当她以这样的身份来到打死她儿子的小镇,母亲的内心是复杂的。更何况这个儿子在母亲的心目中是很好、很听话的。也正是因为母亲这个身份,母亲不能像其它母亲那样正常宣泄自己的情绪,而是要把感情克制、隐藏起来。
5.3 细味母亲的情感:看似平静,平静的背后是情感的暗流涌动,下面我们就从母亲的语言、神态、动作去体味母亲的内心世界。文章比较长,集中体味这几处:火车即将到达小镇;求见神父;填表格前后;回忆儿子;走出神父家。
5.3.1 师生共析第一处对女儿说的话。明确:以命令克制脆弱,临近小镇的内心的不安与紧张,维护自尊。
5.3.2 学生小组合作自选一处,体味求见神父时的语言、动作。明确:固执、执幼的背后是一种坚定,内心的紧张、焦虑与不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填表格时的对话及神态,明确:对儿子之死的悲痛,对儿子的理解、宽容与对其自尊的维护;坚强与隐忍,内心的坦然,与世俗眼光的一种对抗、质问。回忆儿子神色、语言,明确:对儿子的肯定,心酸、疼爱、牵肠挂肚,痛苦,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总是加倍的。走出神父家时的动作,明确:母爱的力量,坚定与充满力量的,超越世俗道德樊篱的爱;不被世俗所理解的孤独。小结:母亲把情感压抑在了她的言行之中,这里面有着常人的脆弱,紧张、不安;也有超于常人的隐忍、悲痛与爱。
马尔克斯不动声色的描写下母亲的镇静,镇静的背后却有着无边的悲痛与宽广的爱。至此,我们走进了母亲的内心世界,她不仅有着生活之哀,承受着丧子之痛,还压抑着内心巨大的悲痛,还要顶着世俗道德谴责的压力。这是一个有着巨大苦难的母亲,这是一个有着隐忍巨痛的母亲。
5.4 体味小镇上的人的情感。面对这样的母亲,小镇上的人又是一种什么态度?
5.4.1 体味小镇上其他的人。明确:对母亲是一种看客心态,骨子里的冷漠、自私。
5.4.2 神父及妹妹(主要是神父)。
5.4.2.1 结合上下文语境,品味三处神父挽留母亲的话,神父对母亲有怎样的情感变化?①“天太热了”,他说,“你们可等到太阳落山嘛”。明确:纯粹从天气的状况出发给予母女俩一句很常规很家常的问候。②“等一会儿走吧”,他说。明确:为了避免母女俩受到更多的伤害,说话举止间充满了一种设身处地般的体贴。③“等到太阳落山再去吧!”神父说。明确:人物试图出手相助却又无能为力,道德的天平倾向母亲。
5.4.2.2 神父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感于母爱的伟大,母亲承受的苦难的深重。小结:对比于小镇其它人的旁观、冷漠,神父的关切之语,显示出慈悲,超越了世俗与道德的樊篱令我们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有一丝暖意。
5.5 理解作者的情感。
5.5.1 写法与作用:①怎么写的。母亲隐忍的巨痛,神父的可贵的温情,小镇看客的冷漠,所有这些情感,不是作者自己告诉我们的,而是由人物之口去说或情节的自然发展去流露的。这是作者在处理小说情感的一种方式。情感的节制:适当的隐忍与节制,在小说情节与人物自己说话,会起到更好的效果。②作用。余华说:让我们感受到了,但感受还远远不够,情感的节制胜于放纵。
5.5.2 理解作者情感。情感的节制,这可以说是全文的一种感情处理方法,马尔克斯看似不动声色的冷峻叙述,也有那么几处作者情感若有若无的流露,比如小说题目的设置,比如对这块土地的描述。
5.5.2.1 作者为什么把礼拜二午睡时刻作为小说的题目呢?明确:这是一个闷热困乏令人昏昏欲睡的时刻,象征的是一种混沌愚昧的生存状态。
5.5.2.2 这些人所生存的又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呢?结合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来说说。明确:这是一片荒凉贫瘠的土地。
5.5.2.3 文字的背后站着的是作者:这片荒凉的土地,这样的母亲,小镇上的人及神父。作者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明确:无论贫富、贵贱,甚至脱去伦理与道德的外衣,给予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以同情、尊重与理解。适时补充:马尔克斯曾经在他的诺贝尔奖演说辞《拉丁美洲的孤独》中叙说他的孤独症结,那是他对拉美国家人民的生存境况的忧虑。
小结:原来作者冷峻叙述的背后是他一颗炙热的心,马尔克斯是冷眼看穿,却是热肠挂住,想借胡文英评价庄子的一句话,来评价作者:“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5.6 总结。当这个世界以良善和悲悯为支点,苦难将不再那么苍凉。愿悲悯流淌成河。
附录板书:隐忍的巨痛可贵的温情深切的悲悯
论文作者:张海霞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
标签:母亲论文; 情感论文; 神父论文; 马尔克斯论文; 小说论文; 作者论文; 儿子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