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的研究科学_哲学论文

多管齐下的研究科学_哲学论文

多管齐下研究科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管齐下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学科长期以来就面对着学科定位的尴尬,但大口袋模式也有若干显然的好处。上世纪90年代,“自然辩证法”突然间变成了“科学技术哲学”,如此变动的理由主要为:①与国际接轨;②自然辩证法属哲学学科,新的学科自然归于哲学一级学科之下,理所当然变成科学技术哲学。但是,这种名称变化导致语义收缩,使原有的研究范围大大缩小。实际的效果是,使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研究学派被人为分解,原有的学科大交叉被当作不规范和累赘抛到一边,名义上有一小部分转向纯粹的科学技术哲学,更多的则是在“科学技术哲学”题下做着与“哲学”关系不大的科技政策与管理、科技社会学等研究,还有相当一批人在从事科学的文化研究和科学思想史研究。不能说教育部的“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定位没有任何积极作用,但其负面作用远大于正面作用。从全局看,这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还很难说。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抛开传统就等于放弃特色。自然辩证法学科在新形势下应当也可以更换名称,但不是简单地与某一个“子集”接轨就能解决问题。昨天我们放弃的综合性的“大口袋”,却又是今日国际学术界新兴的趋势。这不能不让人思索,我们的学科改革与规范究竟是要做什么。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对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十分活跃。这种研究是以科学和技术为对象的研究,属于元层次的研究,英文称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但还没有好的中文译名。这种“研究”不同于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对象性研究,中译文不便于译成“科学技术研究”,据说这会遭到中国科学界的反对,认为这侵犯了科学家的领地。这完全是名词的误会。但因为语言与词汇是社会的,既然存在误会,就应当尽可能避免误会。最好的办法是改一个译名。几年前我曾建议将Science Studies译成“科学元勘”,相应地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应当译作“科学技术元勘”。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第8次交叉科学论坛上,我特意以半认真半开玩笑的方式建议,在北京大学或者清华大学成立“科学(技术)元勘系”,英文名为Department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Studies,有部分人士表示感兴趣。

不久前清华大学曾国屏聊起要将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译作“科技学”,并想以此建立一个新的系“科技学系”。我考虑了一下,同意他的看法。“科技学”要比“科学技术元勘”通俗易懂,也更容易被人接受。如果清华大学真的能率先在中国成立“科技学系”,还真是一大功劳。曾老师建议我参加4月27日在清华园宾馆的一个小型讨论会,议题是关于如何申报一个称作“科技学”的一级学科,因为最近教育部又要调整“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27日会上大家一致认为“科技学”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好的译名,可以整合所有对科学技术的元层次研究,但在具体理解和申报策略上,两代人之间产生了分歧。

1 “科技学”本来顺理成章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际上,对科学技术的多角度、多层面研究,早就开始了。这些研究所涉及的学科有哲学、社会学、历史学、传播学、管理学、统计学、人类学、经济学、法学等,它们差不多都是一级学科。当然,发展的程度不等,最突出的有三门:历史学、哲学和社会学。以前我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一个笔谈上就学科建设谈到,要加强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三大主干课的建设,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那时的理解也还有局限性,没有充分考虑国际上流行的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其实,在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主题下,哲学的、历史学的、社会学的等修饰词已经不重要,要加可以加许多,如传播学的、人类学的、法学的、经济学的等等,它是一个开放的主题,成熟一部分就可以加进来一部分。如今美国的康奈尔大学设有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系,其研究人员的工作方向至少有科学哲学、科学史、知识社会学、科技社会史和政治史、生命伦理学、技术史、科学人类学、科学传播和普及、公共卫生政策、农业系统生态学、产业政策与创新经济学、美国医学社会史、工程的社会影响等等。可见方向五花八门,但都在情理之中,中国自然辩证法领域的人们对这些工作方向并不感到吃惊,原因是原来的自然辩证法能够全部包容这些内容。

就我个人而言,“自然辩证法”称谓虽有特定历史特征,但也没什么不好的(“辩证法”这个词挺好的),要改也可以改成“科技辩证法”。但现在我们不讨论这个问题,我已同意彻底改名,但改成“科学技术哲学”是不成的。在新的合适的译名没有提出和流行之际,原来大口袋式的研究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除了“科学技术哲学”在哲学学科下作为二级学科有了正式的名义,其他的则什么都谈不上。科学学曾经作为二级学科出现过,但很快就被取消。科学社会学在社会学下根本没有地位,社会学目前不分二级学科,在社会学系关心科学社会学的也不多。科学传播学在传播学下压根就没有发展起来,传播学作为一级学科也只是刚刚发生的事情,以前新闻与传播是反向包含的。科学史虽然经过有关人物的活动,而意外获得了一个一级学科,但这并未给科学史招生带来方便,科学史事业也未获得实质性的发展。

在中国,目前与科学技术元层次研究的学术刊物至少有15种,核心期刊也有5-6种。从业研究人员也相当多,研究机构也不少。这种发展水平是目前许多一级学科根本无法相比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科技学”作为一级学科是有内容的。

从学理上讲,从国际发展趋势上看,从有关学科面临的实际困境看,均可归结为一点:可以考虑造一个“大锅”。这个“大锅”当年在体制上若隐若现,后来没了,现在倒是可以重建,把一系列东西装到大锅中去,然后大家平等地在大锅中吃饭。大锅,并不意味着“大锅饭”,它只为科学与技术的元层次综合研究提供一个生存空间。

2 构想成熟的二级学科

那么这个“大锅”怎么造?或者首先是否可以任意造锅?我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造锅的。学科的分类,有许多分法,其一是按对象分,有实的对象也有虚的对象。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等划分就是按对象分的,而且对象有一定的层次。控制理论、信息科学、传播学等,其对象是虚的或者虚实结合的,它们是后来才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作为一个对象供人们研究,并非从一开始就有,而是等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到了大科学时代,才兴盛起来。当科学技术变得如此重要,研究科学技术本身就顺理成章。与此相关,出现一门大的学科,也就不算费解。我们说的造锅,就是针对这而言的,并非任意造锅。

这个锅怎么造?第一,把“科技学”(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作为一级学科确立下来。第二,在此一级学科下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构造二级学科(有些已经存在)。此二级学科不应当单纯从理论上演绎,重要的是考察现实中有哪些东西。首先列选的有:①科技政策与管理(包括科学计量学、科学学、技术创新研究);②科技史(包括科技思想史和社会史);③科技哲学(包括科技伦理学);④科技社会学(包括科学知识社会学、科技人类学);⑤科技传播学(包括科普研究);⑥自然哲学;⑦科技文化学(包括科学与宗教关系研究、科技批评理论研究等等)。这7大二级学科都与某一个或者多个一级学科有关,如社会学、哲学、历史学、传播学、管理学、人类学、经济学。随着时间的推移,二级学科还可增加科技法学、科技经济学等。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处理这些二级学科与原所属一级学科的关系?像科学史,不存在这个问题,它现在没有二级学科,现在把它降一级,对科学史和其他学科影响不大,它自己头上新加的“科技学”原本不存在,对自己也没有实质威胁。但科学史界强烈反对这种降级的办法,因为争得一级学科相当不容易,他们不愿失去!

科学学怎么办?它现在已经不是二级学科,在新体制下列入二级学科自然再好不过,这一领域的人员不会有太大意见,除非想独立门户,自己独占一个一级学科。科学社会学怎么办?据我了解,中国的科学社会学不够发达,许多大学的社会学系根本不开设科技社会学课程。我印象中只有天津和武汉等地少数学校的社会学系中的科技社会学发展较好。把科技社会学从社会学中拿走,大概不会引起社会学界的不满。据我了解,即使在国外,社会学系中科技社会学也很少是主干方向或者分支学科。

但科技哲学怎么办?它现属于哲学之下的8大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的最后一个,就算宗教学上升为一级学科,科技哲学也是哲学下的7大二级学科之一。这个二级学科已经有了部分归属感,但科技哲学在哲学门下发展同样受到重重限制。单纯从哲学角度理解科学是极不够的,哲学系下的科技哲学如果过多地涉及非哲学方面的内容,有可能被认为不务正业。这方面,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可以自愿归到“哲学”之下或者“科技学”之下,从长远看归到后者也许是一种好的选择。

科技传播学在中国刚起步,虽然可以成为传播学的二级学科,但发展水平实在不高。此外目前科学传播学的教材讲的基本上是无内容传播,即不大关心科技的本性和方法。科技传播学要真正发展,必须借鉴相邻学科的成果,如科技哲学、科技史和科技社会学的理论。科技传播学放在“科技学”大锅中,对其发展肯定是有利的。

3 队伍的整合

出于策略考虑,“科技学”一级学科(大锅)下,可暂时不设二级学科,但要描述相对成熟的一些研究方向或者领域。那么这些原来来自不同学科的不同方向之间能否和睦相处呢?应当是不成问题的。因为它们以前就曾经在一起共事过,现在到了新锅中,各自都是平等的,也没有高低上下之分。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个大锅起到了一个保护伞的作用,真正想致力于对科技进行元层次研究的学者,将会发现此锅中大有用武之地,在此锅中可以名正言顺地从事任何自己喜爱的“科技元勘”式的研究,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科学,而不是相反。

从操作的意义上讲,眼下成立“科技学系”比申请“科技学”一级学科更实在、更重要,它必将推动整个领域的综合研究,某大学要在这方面努力,是有创见的,我是极赞成的。

收稿日期:2001-08-08

标签:;  ;  ;  ;  ;  ;  ;  

多管齐下的研究科学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