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_政治论文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_政治论文

把“以人为本”深入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去论文,以人为本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12月5日至8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深刻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2],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双重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出来和有机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既是我们对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决定的,同时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纵观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我们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就应在实践中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深入贯彻以人为本,这正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而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就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上的一系列重大转变。

首先,实现从单纯服务于政治宣传观念向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观念的重大转变。以往,我们通常把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政治宣传的重要手段,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只要社会发展了,每个人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正是在这样一种不科学观念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效果不佳。其实,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发展应包括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两个方面,它们是同等重要的,它们之间不是从属关系,而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关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一定要转向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真正坚持“以人为本”。

其次,实现从单一“灌输”观念向与“养成”教育相结合观念的重大转变。列宁认为,“无产阶级的意识不能在工人头脑中自发地产生,而需要灌输”。列宁的这个理论是非常科学的,在实践中是应该遵循的。但灌输只是一个原则性的要求,至于怎么灌输则是一个方法层面的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我们要贯彻以人为本,就应根据教育对象的主客观实际,在坚持“灌输”教育的同时,更应注意方法创新,注重“养成”教育。我们要善于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管理、寓教于生活,要注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觉悟。

第三,实现从短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向终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人的思想不是通过一次教育就能形成的,人的思想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与此同时,社会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一切,决定了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就一定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毕其功于一役”的错误观念,树立起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要通过长期不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使社会在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转化为现实,而且还应促进教育对象思想政治品德认识和身心素质的不断提高。把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一种“短”期行为,最终只会导致形式主义,“以人为本”不可能真正贯彻落实。

二、要增强阵地意识,努力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

“以人为本”中的人,不是指社会中的少部分人或一部分人,而是指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仅服务于少数人或一部分人,那么,就算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再生动活泼、再感染力强,它也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阵地如果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非无产阶级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3],同时也要认识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4]。我们要增强阵地意识,努力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

要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就应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紧迫性。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我国社会成员的成分也日趋多样化。在我国社会中,除了传统意义上国有和集体企业中的工人、乡村农民、知识分子、学生和军人以外,还出现了大量新兴组织中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和社会流动人员等。一般说来,这些新兴社会成员的身份、职业和生活地域经常发生变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这些人群的覆盖在很大程度上讲是处于“空白”状态。另外,大量的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及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民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再加上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我们的一些领导同志重业务工作、轻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还较为严重,这也人为地缩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问题是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重要颈瓶之一。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好这一问题。

扩大覆盖面,首先应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范围。我们不仅要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原有阵地,而且还应把一切新经济组织中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社会流动人口纳入视野,把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关心对象。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来做。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5]江泽民同志也曾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工作,不仅宣传部门要做,各级党委和企业、农村、学校、街道等基层党组织要做,各级行政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也都有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责任。”[6]两者虽然具体表述不完全一样,但精神实质是一致的,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来做。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单纯依靠专职人员来做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充分发挥各方力量。

三、要区分人、了解人,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大呼隆”、“一刀切”、“一锅煮”,曾经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顽症,经过这些年来的努力,情况已有所改变,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就应善于区分人、了解人,包括区分和了解教育对象及其最为关注的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客观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在实践中,要区分和了解人、切实做到有针对性,就应突出抓好这样几项工作:一是要深化对作为整体的人的认识,正确区分不同时代人的不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不仅作为个体的人各不相同,而且作为整体的人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要从整体上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区分不同时代作为整体的人的不同特点。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当年对中国工人、农民、士兵、知识分子等所作的有关地位、处境、愿望、要求等的分析,是与当时的客观实际相符合的,长期以来成为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思想观念、心理需求、生存观念等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就应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人是不一样的,逐步解决温饱、步入小康社会的人与贫穷状态中的人是不一样的,全方位开放条件下的人与封闭条件下的人是不一样的。要善于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深化对人的处境、地位、愿望等的认识和了解。如果对人的认识和了解不当或失之偏颇,思想政治工作必定会事与愿违,也是不可能做到坚持以人为本的。

二是要深化对作为个体的人的认识,正确区分不同个体的实际情况并提出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水平。一般说来,“任何有群众的地方,大致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的和比较落后的三部分人”[7]。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不同人群、不同阶级等提出不同的要求,以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的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8]。在实践中,我们对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对普通党员和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要有相对高的标准和要求;对一般群众,则应提出他们够得着、做得到的标准和要求。实践证明,不分对象的“一刀切”,最容易导致形式主义,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三是要深化对群众所关注的事情的认识,正确区分对不同事情群众所关注的不同程度。做出这个区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即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从群众最想、最盼、最急、最难的事情入手做工作。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思想政治教育才会得到群众的支持,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以人为本”才不会是一句口号。

四、要尊重人、发展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一项做人的思想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要卓有成效,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呢?关键在于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充分尊重人和发展人。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原则提出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尊重人和发展人,就应在实践中做好这样几项工作: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要为人们所接受,就必须承认和尊重教育对象的接受主体地位,才能提高其实效性。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相信人们的接受能力和思想觉悟。在实践中,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将人看成是一个不断追求成长和进步,不断克服失误而又不断完善自身思想政治修养的个体,相信通过恰当的方法能够充分调动人们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是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人。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是靠高嗓门、大音量来吸引人,更不是靠“打雷”来吓唬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者一定要放下架子,与人平等交流,和风细雨地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人的心坎上。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产生归属感、认同感,从而使人从内心深处真心实意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着眼于发展人。所谓发展人,就是指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和发挥人驾驭自然的能力,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原则提出的最初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原则得以贯彻的重要条件。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不够。例如,我们往往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化,把任何问题都和政治联系起来,并以此作为“党性”强、“原则性”高的一种表现,而往往忽视了非政治性的思想工作;我们往往只强调重视远大理想、宏伟目标等大道理的教育,而对人的基础教育和公民基本素质教育关注太少,等等,结果使思想政治教育容易走向极端,往往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因此,我们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要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克服传统做法,就应充分认识到人的基本素质是人的高素质教育的基础,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需要人的全面进步与发展。特别是在实践中,我们既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于完成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又定位于发展人,要通过发展人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这样,就能把“以人为本”落脚到一个“永恒”的基点上。

再者,思想政治教育还应注重研究教育对象的个性心理及其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恰当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科学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以人为本,不顾教育对象的特殊个性心理及其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能取得实效或较好的教育效果的。

五、要心系群众、多办实事,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实效性问题事关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切身利益,是一个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就必须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长期以来,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一些从事其它方面工作的同志,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花架子”、“纯摆设”、“没有用”,这既与他们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对思想政治教育抱有偏见有关,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如人意有关。不可否认,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许多时候都不可能立竿见影,主要表现为潜在效益、间接效益和长期效益。但如果不把潜在效益与现实效益、间接效益与直接效益、长期效益与近期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使人产生“空对空”的感觉,同时也必然会影响到各方面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那种把投入当产出,把参加过什么会、获过什么奖、写过什么文章、出过什么书当功劳的观念必须改变。群众没有受益,认识没有提高,工作没有改进,哪怕是人山人海、气吞山河,也只是无效劳动。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就必须把是否具有实效性作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准。

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应心系群众、多办实事。具体说来,在实践中应该做到:第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群众的具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是和他们的利益有关的”[9]。思想政治工作从机理上讲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产生并反过来服务于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也就是说,从根本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维护一定社会的群体利益而服务的工具。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已把利益动机和欲望充分激发出来了,思想政治教育如果闭口不言利,是根本无法生存的。在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必须引导群众积极改善物质条件,满足精神追求,创造幸福生活。

第二,要多办实事和好事,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新时期群众的思想问题大都与实际问题密切相关,许多思想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引起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把宣传引导群众与热情服务群众有机结合起来,要多办一些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和好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会议上这样说:“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每年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的实事”[10]。只有多办实事和好事,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第三,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既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同时又是我们党当前必须坚持的重大政治路线之一。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要增强实效性,就一定要在实践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具体地说,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遇事要和群众商量,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起“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11]。在实践中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12]。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还应以群众的客观实践来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标签:;  ;  ;  ;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