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峰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莲湖小学 742500
摘 要: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就要在小学六年漫长的阅读教学之中合理有效地融入作文教学,寓作文教学于平时的阅读教学当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作文的方法,才能不惧怕写作文,也才能写好作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 作文提高 水平
学生的作文写不好,当然原因是很多了,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指导不够得法,学生缺少作文的正确方法。有些教师往往把语文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割裂开来,讲授阅读课时就一味地单纯地讲阅读,较少思考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因而学生的作文水平总是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到了一个单元结束了,该训练作文了,这个时候才想起来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往往是事倍功半,搞得学生惧怕写作文,因而也就写不好作文。怎样才能有效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我觉得教师应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恰当地、不失时机地渗透作文教学,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同时也就达到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下面,我就具体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作文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低年级阅读教学渗透作文教学之法
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怎么写作文似乎还很遥远,但实际上这个时候已是培养他们的大好时机了。虽然这时教师不会让学生写作文,但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无不时时在引导学生,为学生升入中年级如何写作文打下一定的基础。
1.教师在阅读课上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建立对文章的基本概念
我在教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爷爷和小树》这一课时,除了完成本文基本的教学任务以外,我还告诉学生:1.这篇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为了区分自然段,在写每一个自然段时应空两格,而不能顶格写。2.每一个自然段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两句以上的话构成。3.相关的或相近的内容要写在同一个自然段。虽然这时学生刚刚学习语文,但教师已经在为他们今后能够独立阅读和进行习作在做准备工作了。
2.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各种标点符号
在低年级平时的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标点符号,并教会学生使用简单的标点符号。
我在教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爷爷和小树》这一课时,告诉学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这样的一句话:“我家门前有一颗小树。”这是一句完整的话,因而末尾要用句号。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两句话,因而用了两个句号。在阅读教学中,我就是这样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让学生依次认识了逗号、句号、冒号、省略号、双引号、单引号、分号、问号、感叹号等一些常用的标点符号。引导学生认识了常用的标点符号后,然后通过造句、写话的练习,达到能够较为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3.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为习作打下基础
要写好文章,语言的积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如果不善于积累语言,文章是写不好的。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引领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为中年级如何习作做好准备。
(1)通过阅读教学,教会学生如何理解词语。学生要写好文章,就要恰当地使用词语;要恰当地使用词语,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6课《蜜蜂引路》这一课时,重点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使用“附近、谈天、常常、果然、惊讶”这五个词语。为了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我应用了多种方法让学生感悟,并引导学生在说话和写话的时候使用。
①“附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设计了真实的生活情境:
A.学生以自己的座位为中心,看看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附近、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旁边、哪些同学坐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
B.以自己家为中心,看看学校是否在你家的附近。让学生做出判断后表达出来,在相互交流中感悟理解。
②学习“常常”这个词语,可在学生熟悉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换词比较来感悟。“常常”可以换成“经常”,“经常”是二年级学生已熟悉的词语,通过互换能感悟“常常”的意思。
③感悟“果然”这个词,我是这样设计的:
A.在自读课文后,教师提问:谁读第三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指导学生轻声地读列宁观察的句子,读出列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的情境。
B.教师启发:谁能试着用不同的读法读“果然”后的句子吗?可重读“果然”后的句子,读后再想想它的意思。列宁根据自己的观察想到那所小房子很可能就是养蜂人住的地方,他便去敲门,结果开门的就是那个养蜂人。“果然”一词表明结果和预料的完全一样。
④理解“惊讶”,可在朗读第四自然段中,通过模拟养蜂人突然在自家门口见到列宁时感到惊奇的语气和表情来感悟。
(2)通过阅读教学,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词语。教师除了要在阅读课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词语,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使用词语的能力,即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在我看来,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进行有效的训练。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训练:
①每学完一篇课文,都应从课文中挑选重点词语让学生长期进行造句训练。
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6课《蜜蜂引路》这一课时,除了让学生重点理解“附近、谈天、常常、果然、惊讶”这几个词语以外,还要求用“附近、果然、惊讶”各造两个句子。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常常为学生出示例句,供学生模仿学习。
②学完一个单元以后,出示一组相关联的词语让学生进行写一段话的练习,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了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后,我让学生用“懒洋洋”、“果然”、“乐滋滋 ”这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为了指导学生,我首先写了这样一段话,供学生学习:
星期天,我懒洋洋地从床上爬起来。家里一个人也没有,爸爸妈妈可能又去晨练了。过了一会儿,他们回来了,果然去锻炼身体了,还为我买来了早点。妈妈说:“赶紧吃,吃完咱全家去野外春游。”听了妈妈说的话,我心里乐滋滋的。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我主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注意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常用词语,不但会说一句话和一段话,而且会写出来完整的一句话和一段话,对文章结构也有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为日后中年级进行习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中年级阅读教学渗透作文教学之法
学生到了三年级,就要开始写作文了,这时,教师在阅读课上更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
1.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作文结构方式
如在教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桂林山水》这一课时,特别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篇文章的结构方式。文章是典型的“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段,主要写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二、三两个自然段是课文第二段,分写了“丽江的水”的特点和“桂林的山”的特点。第四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三段,抒发了作者对“丽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为了训练学生掌握这种文章的结构方式,我特地要求学生也写了一篇写景的文章,让学生也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2.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进行仿写训练,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据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儿童在语言学习的早期阶段主要是依靠模仿来完成。而作为高级言语形式,文章的写作同样需要一个从模仿到创造的发展过程。模仿的过程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获得较多的写作知识,有利于学生写作知识的快速掌握,也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学了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荷花》这一课后,我感到这篇课文中描写荷花的第二自然段写得很好,很值得学生学习。
附《荷花》第二自然段: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在这一段中,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总起句,第二句写荷叶,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写了三种不同状态下的荷花,使用了“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体现了荷花的动态美。在这一段话中,应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学完这一课,我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背诵这一课,还要求学生也能够写一种花,且能抓住花的特点来写,写花的外形时仿照《荷花》这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来写。
3.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熟记一些优美的词句
每一篇课文学完,我总是引导学生熟记优美的词句,让学生对课文中的某些片段,不但能够背下来,还能够写下来。
学了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3课《鸟的天堂》后,可让学生把课文的第8自然段能够默写下来。学了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1课《草原》后,可让学生把课文的第1自然段能够默写下来。学了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2课《威尼斯小艇》后,可让学生把课文的第4自然段至第6自然段能够默写下来。
三、高年级阅读教学渗透作文教学之法
学生到了高年级,基本的作文方法已经掌握,这个时候教师在阅读课上进行哪些方面的引导呢?
1.继续指导学生合理准确地使用词语,从而彰显文章的魅力
在低年级要求学生在说话、造句、写话的时候能够使用词语就可以了;到了中年级,就要求学生要比较合理地使用词语;而到了高年级,就要求学生要合理准确地使用词语。因此,学生到了高年级,教师在阅读课上就要特别注意进行这方面的指导。我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4课《金色的脚印》这一课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特别注意引领学生理解“冷清清、目不转睛、哆哆嗦嗦、漫不经心、居然、直勾勾、慢腾腾、踱来踱去”等词语。在阅读课上我明确告诉学生:这些词语的使用使文章增色不少,抓住这些词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同学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像本文的作者日本作家椋鸠十一那样,准确恰当地使用词语。
2.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
学生到了高年级,除了能把一篇文章完整地写出来,还要求学生要在文章中凸显更多的写作技巧,使文章既充实又生动。我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金色的脚印》这一课时, 文中有这样一句关于景物的描写:“光秃秃的柞树林上边,露出冷清清的月亮。”我在讲解这句的时候,向学生强调:这句景物描写的语句,是为了烘托当时孤独无助的悲伤气氛,这句的写景是为了抒情,是为了揭示小狐狸所处的境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又掌握了一个写作技巧,那就是:写景是为了抒情。
我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第1课《草原》这一课时,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这个自然段融入了很多的写作技巧:
(1)写作的顺序是由上到下,先写“天空”,后写“草地”和“草地上的羊群”;又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写作的方法是情景交融,一边写景,一边抒情。
(2)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在这段话中,把在绿色草地奔跑的羊群比作了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把骏马和大牛赋予了人的情感,草原上静立不动的骏马和大牛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在教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穷人》这一课时,在授课的过程中特别强调本文的第三自然段是过渡段,本段的前三句承接上文,后四句启开下文。这个过渡段的作用主要是启开下文,因而分段时应把这一段划在下文。除了让学生认识过渡段,还要求学生写一篇习作,在习作中要使用过渡段。
此外,还要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中心句”的使用。我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6课《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时,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注意,本文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就是一个中心句,这一自然段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句来写的。同样,要求学生学完这一课进行写作时,也要使用中心句这种表达方式。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就要指导得法,除了在作文课上进行指导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漫长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作文教学,寓作文教学于平时的阅读教学当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系统全面地掌握作文的方法,才能不惧怕写作文,也才能写好作文。
注:本文为2014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实效性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646。
论文作者:陈红峰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1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学生论文; 词语论文; 课文论文; 这一论文; 自然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单元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19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