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361000)
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护理中应用鸟巢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常规护理同时配合鸟巢式护理干预)和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新生儿体温变化、睡眠时间、血氧饱和度等监测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体重增长速度、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儿出暖箱时间、体温波动幅度、疼痛评分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儿喂养不顺、呼吸暂停、硬肿、皮肤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22.5%)。结论 新生儿护理中应用鸟巢式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良好,有利于维持新生儿内环境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新生儿健康、快速生长,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鸟巢式护理;应用效果
新生儿时期是每个人生长发育尤为重要的时期,患病率、死亡率都比较高,且该时期新生儿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刺激,产生各种疾病,因此做好新生儿护理工作非常重要[1]。鸟巢式护理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护理模式,其可模拟母亲子宫环境,为新生儿营造一种舒适、安全的体外环境,更好的满足新生儿心理需求及生长需求,使新生儿可以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其效果得到临床大多数医师的认可[2]。为进一步探讨分析新生儿护理中应用鸟巢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本文对比分析了我院新生儿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以及鸟巢式护理的临床效果。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新生儿ICU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所有新生儿均经医院伦理委会员批准,孕妇无严重肝胆系统疾病、肺部系统疾病、心脏病或糖尿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现将80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中男23例,女17例;新生儿胎龄37-42周,平均(39.1±1.4)周;体重2.2-4.5kg,平均(3.2±0.6)kg。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新生儿胎龄37-41周,平均(39.5±1.3)周;体重2.1-4.6kg,平均(3.4±0.4)kg。两组新生儿性别、胎龄以及体重等方面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待新生儿各项指标趋于稳定后,放入温箱中,合理调节暖箱室内光线强度,应保持光线柔和,不要让灯光直接照射到新生儿眼睛。切记不可混合使用新生儿的尿布、毛巾、衣服、被子等物品,定期对新生儿使用物品消毒。定期为新生儿洗澡,每次洗完澡后为避免新生儿皮肤干燥,应在皮肤皱褶处涂搽适量爽身粉。新生儿脐窝、脐带残端等处应采用75%酒精消毒,同时应仔细观察周围皮肤、脐带是否出现潮湿、出血、红肿等症状,而且应仔细消毒包扎脐带的绷带,确保其处于干燥状态。为避免新生儿溢奶、吐奶,孕妇在喂奶时应有专业的医护人员陪同指导,每次喂奶后应注意清理新生儿口腔,保持新生儿口腔黏膜清洁。同时,应注意做好新生儿鼻腔、耳部的清洁卫生工作,确保新生儿呼吸道畅通。在新生儿头颈部放置一柔软材质的水袋,使新生儿头部向后伸展,稍微抬高新生儿床板至30°。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定时定量给新生儿喂奶,同时应仔细观察并记录新生儿进奶情况。其次,定时监测新生儿体温、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情况。
实验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鸟巢式护理干预:选择大小适中、柔软的绒面布对角卷成类似“鸟巢”的椭圆形,将其提前放置于辐射台或暖箱上预热至32-34℃。调整新生儿体位保持侧卧位,将布紧贴新生儿背部、臀部,围绕新生儿整个身体包裹起来,采用护圈、布卷固定,调节松紧度,新生儿四肢应靠近身体呈屈曲状,使新生儿能够蜷卧在“鸟巢”中。医护人员应结合新生儿体温调节暖箱温度以及箱内光线强度,尽可能采用柔光,和对照组一样不可让新生儿眼睛受到强直光直射。定期对新生儿身体进行沐浴,保持清洁、干燥,每次喂完奶后应做好新生儿口腔、鼻部清洁卫生,保持口腔黏膜清洁,确保新生儿呼吸道畅通。
1.3观察指标
定期监测并记录两组新生儿体重增长速度、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出暖箱时间、体温波动幅度等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价两组新生儿疼痛情况,评分越低说明疼痛程度越轻。同时,应统计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分析
统计学处理软件选择SPSS18.0,体重增长速度、出暖箱时间等监测指标采用(x±s)表示,通过t检验组间计量数据差异;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组间计数数据差异,两组数据之间差异对比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监测指标对比。实验组新生儿体重增长速度、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儿出暖箱时间、体温波动幅度、疼痛评分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监测指标对比(x±s)
3.讨 论
新生儿时期的婴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本身有自己的特点,因为新生儿分娩后刚从母体脱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这段时期对于抵抗力较弱的新生儿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若护理不当很容易患病甚至死亡[3]。新生儿刚开始接触外部环境时,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外部环境各种因素都容易影响新生儿体温引起波动,从而影响新生儿其他生理功能[4]。因此,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首先应确保为新生儿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稳定的外部环境,同时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帮助新生儿度过这段时期,使新生儿慢慢建立自身稳定的内环境[5]。新生儿在孕妇子宫内时,一般新生儿的胎位是肘关节屈曲,胎头俯屈,前臂于胸前平行或者交叉摆放,颌部和胸壁靠近,大腿和母体腹壁较贴近,小腿位于孕妇子宫心内呈平行蜷缩状或交叉摆放[6]。目前,大多数报道研究表明[7],新生儿在母体中的体位是新生儿感觉最舒适、最安全的生理体位。本次实验组新生儿实施的鸟巢式护理模式,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科学护理模式,其主要是手工将浴巾或者襁褓对角卷成类似“鸟巢”的椭圆形人工鸟巢,将新生儿整个包裹放置于暖箱中,尽可能为新生儿营造一个贴近孕妇子宫的体外“子宫”环境,使新生儿能够稳定、健康的成长,减少新生儿哭闹、躁动,缓解新生儿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更好的满足新生儿的心理需求,帮助新生儿快速适应母体外环境[8]。吴丽娜等[9]研究提出,鸟巢式护理模式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尤其应用于新生儿护理方面优势更为突出。新生儿护理中应用鸟巢式护理模式,新生儿可以在类似于母体子宫、胎盘的天然生理环境内,新生儿四肢呈缱绻状态,这种体位有利于促进新生儿手指及肢体活动[10]。同时,新生儿护理中应用鸟巢式护理有利于促进其胃肠道活动,刺激胃酸分泌,从而加快新生儿消化,改善新生儿吸收功能,有助于调节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这样也有利于刺激新生儿垂体激素分泌,帮助新生儿正常生长、发育[11]。本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新生儿体重增长速度、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儿出暖箱时间、体温波动幅度、疼痛评分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儿喂养不顺、呼吸暂停、硬肿、皮肤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5%。这和临床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结果基本一致[12]。鸟巢式护理的主要体系是恒温控制护理体系,其可有效减少温暖散热面积,同时也可以减少暖门开关时和外界冷风接触产生的对流,从而减少温箱内温度变化波动,尽可能减少外界环境对新生儿体温的影响[13]。新生儿处在温度相对恒定的环境中,会让新生儿觉得更加舒适、安全,疼痛感也会得到缓解,进奶量自然会增加,短时间内体重增长速度也会加快。其次,鸟巢式护理模式有利于保护新生儿皮肤,增加新生儿皮肤耐受力,降低新生儿皮肤溃疡、硬肿等并发症发生率[14]。由此可见,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营造的环境更加适合新生儿生长发育。新生儿在鸟巢式护理模式下,自身体温波动幅度较小,血氧饱和度较高,体重增长速度也相对较快,睡眠时间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各项生理指标状况良好,出温箱的时间也会随之缩短,新生儿出现各种并发症的风险也更低[15]。
综上所述,新生儿护理中应用鸟巢式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良好,有利于维持新生儿内环境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新生儿健康、快速生长,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丽萍.对接受发展性照顾的早产儿施行鸟巢式护理与抚触式护理的效果对比 [J].当代医药论丛,2015,(14):159-160.
[2]任会玲.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12):123-124.
[3]裴小瑜.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鸟巢式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及效果分析 [J].中国实用医药,2015,(11):250-251.
[4]杨丽娟,张瑞芳,陈静,等.鸟巢式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有效运用分析 [J].养生保健指南,2017,(13):114.
[5]林兰芬.品管圈活动在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宣教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06):72-73.
[6]王丹丹.鸟巢式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评分和胎便、睡眠的影响分析 [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11):51.
[7]申其娟.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4):177~178
[8]占利凤,周璇.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21):220~221
[9]吴丽娜.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的新生儿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07):1206-1208.
[10] Wang Mingxia,Zhao Xiaojuan.Analysisof the effect of bird nest nursing inneonatal nursing[J].maternal and child world,2016,12(13):122~125.
[11]陈月兰.针对性护理培训对提高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06):14-16.
[12]代宗琴.临床护理健康指导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2):196-197.
[13]魏国华,方闪闪.探究鸟巢式护理干预应用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中外女性健 康研究,2017,11(22):143-145.
[14]李亚静,李如英,贺姣姣,等.舒适护理模式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护理 中 的应用效果分析 [ J ].世界中医药,2016,24(B03):1106-1106.
[15]肖国连,潘冬梅,尹沁蕾.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8):269.
论文作者:李戈 李娟 陈惠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新生儿论文; 鸟巢论文; 实验组论文; 效果论文; 体温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