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两个大国的接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国论文,中印论文,两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期待已久的访问
瓦杰帕伊是十年来第一位访问中国的印度总理。从本月22日开始的中国之行,也是瓦杰帕伊在相隔24年后,对中国的再次访问。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这次访问也是一次“期待已久”的访问。这次访问的背景和时机,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从双边关系的角度看,近年来,中印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为印度总理访问中国打下了基础。继今年1月印度人民院议长乔希访华后,今年4月下旬中国“非典”正处于高峰期时,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访问中国。接着,瓦杰帕伊总理来访。如此高频率的高层访问,为中印关系历年来所少见。
印度不再视中国为“威胁”
这一变化来之不易。
回想1998年,中印关系曾经遭受过严重的挫折,原因是印度某些政治人物发表了“中国是印度安全的最大威胁”等不友好的言论,并且把“中国威胁”当作印度发展核武器的借口。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1999年6月,中印两国外长达成了“中印互不构成威胁”的共识,两国关系才开始走上正轨。
多年来,“中国威胁论”这个幽灵一直时隐时现,成了发展中印友好合作关系的重大心理障碍。可喜的是,近年来,印度的对华政策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印度官方在“中国威胁论”的问题上,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表态。
今年1月,印度外长辛哈在一次有关亚洲安全问题的讨论会上发表讲话说,“印度的对华政策不是基于畏惧中国的强大,或嫉妒中国的经济成就,而是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印度的繁荣是必然的,中国的富强也是必然的”。辛哈外长不久前还表示,印度把中国视为“重要的邻邦”和“重要的友邦”。当年曾经宣扬过“中国威胁论”的印度高官也多次表示,中国不是印度的威胁。路透社发表评论说,“印度经过一番深谋远虑的权衡,转而将中国视作机遇而不再是威胁”。
经贸合作是“驱动力”
近年来,中印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经济因素是促使印度转变对华态度的重要原因。
仅仅在几年前,印度工商界还有许多人把中国出口商品视为“洪水猛兽”,认为中国商品对印度本国工业构成了威胁。但是现在他们认识到,中国和印度都有巨大的市场,这两个市场还存在着互补性。印度工商界对开拓中国市场抱有很大的兴趣和很高的积极性。
在过去3年中,中印双边贸易额以年均30%以上的幅度上升,去年达到50亿美元。今年1至4月,中印双边贸易额的增幅高达70%。印度工商界估计,到2005年,中印将能实现去年中国总理朱镕基访问印度时提出的双边贸易100亿美元的指标。
事实已经证明,中印扩大经贸合作,完全可以达到双赢和互利的目的。因此,从经济上讲,中国对印度也是机遇而不是威胁。印度报纸形象地说,经贸关系是中印关系的“驱动力”。
中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中国方面并没有把印度视为“威胁”。早在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印度客人时就说过,“既不存在中国对印度的威胁,也不存在印度对中国的威胁”,“我们希望自己发达,也希望你们发达”。
中国一向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重视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去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
印度是中国的重要邻邦之一,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十分重视印度,重视发展中印关系。5月末,胡锦涛主席在俄罗斯参加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的庆典活动期间,与瓦杰帕伊总理进行了会晤。几天前,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在金边出席东盟与有关国家的系列年会期间,会见了印度外长辛哈。双方都表达了发展友好关系的愿望。这些都为瓦杰帕伊总理访华作了很好的铺垫。
中印:存在共同安全利益
从南亚地区形势的角度来看,印度和巴基斯坦长期紧张的关系最近有所缓解,印巴双方都作出了友好的姿态。印巴两国都是中国的重要邻国和朋友,印巴和解有利于中印关系的发展。中印关系的发展也不会损害中国与巴基斯坦和其他南亚国家的关系,只会有利于南亚地区、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艰巨任务。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和印度也有着发展合作的广阔空间。在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例如反对单边主义,主张世界多极化,要求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及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等等,中国和印度都有着共同或相似的看法和主张。中印的接近,将加强它们在这些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
正因为立场观点相近,任务目标相同,目前正是发展中印友好合作关系的大好时机。我们相信,以瓦杰帕伊总理此访问为契机,通过双方共同努力,一定能把中印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到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