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探析论文_罗强

基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探析论文_罗强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解决建筑出现墙体裂缝和地面裂缝的问题,其主要原理为将施工后的建筑暂时分离,在混凝土伸缩现象结束后,再用混凝土进行缝隙填充,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1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应用的重要性

1.1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

首先,后浇带的设计原理为“抗放兼备,以放为主”,分别应用于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解决建筑物的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等问题。其次,在房建施工设计中,采用留后浇带的做法,使混凝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约束应力释放,在后浇带施工结束后,在结构上减少应力的影响,降低由于过多设置导致的永久性变形缝。最后,为了让工程更加完美,工作人员应该在设计前对房间的基础结构进行计算和强度校对,从而算出准确的应力,然后选择合适的抵抗应力手段。

1.2有效解决地基沉降问题

地基沉降在房建工程中是常见问题,主要原因为在地基施工过程中,没有对地基形成合理的加固处理,导致在后期应力下降,发生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导致建筑物倾斜,墙体结构产生裂缝,影响居民安全。通过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解决这种问题,改善受力不均的现象。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连接各个单体房屋,从而平衡建筑物给地基带来的压力,改善房屋建筑物之间的空隙,缓解沉降的问题,保证房屋建筑物的稳定性。

1.3缓解热胀冷缩的情况

热胀冷缩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的自然现象,在房建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材料都能遵循着热胀冷缩的规律,导致工程内部结构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在密集的建筑物中最为明显。如果房屋过于密集,会增加房屋出现裂缝的可能性,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在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后,能够改变房间结构,从而解决热胀冷缩的问题。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外界温度的影响,在保证房屋建筑稳定的基础上,科学的安排房建密度,从而提高其自有扩展性,解决裂缝问题。

2建筑后浇带相关技术原理

常言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建筑有很小的裂缝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虽然裂缝小,但是其承受的压力却非常大,因此许多建筑设置了后浇带。后浇带能够分散建筑压力,在建筑设计阶段应当提前做好规划,保证建筑一旦出现裂缝可以及时将压力传递给后浇带并进行分散,将压力降低。通过合理科学的手段解决建筑压力问题。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坚持整体性原则,不能分散看待建筑物,要确保建筑的整体稳定性。不过当前设计人员的规划设计中大多更加重视局部的设计,然后将各个部分拼接起来,这不利于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建筑很难分散各方的压力。建筑裂缝的出现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比如温度、设计不合理等,所以在设计阶段,工作人员要从整体考虑,有效预防温度、荷载等造成的混凝土裂缝问题,确保建筑能够安全地投入使用,保证建筑的使用寿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混凝土构件的后浇带施工

3.1正确选择模板来进行支设

首先需要按照设计需求来选择满足技术指标需求的模板,之后需要根据建筑施工的技术规范来支设模板,而且需要在混凝土构件的浇筑施工层支设钢丝网模板。

3.2重视振捣浇筑和振实时期存在的问题

在开展后浇带施工的时候,需要高度重视对于浇筑厚度的控制以及对于浇筑振实力度的控制,避免因为振实力度较大或者是浇带比较厚,进而出现钢丝模板外凸的情况。浇筑施工时期,需要分层进行填料,交叉振捣浇筑,使得新旧混凝土能够形成一体。接着就是需要注意振捣器和钢丝模板的安全距离,避免振捣器直接进行冲撞,进而影响到模板支护的稳定性。

3.3正确处理垂直施工缝

等到浇带浇筑结束,就需要及时地处理垂直施工缝。混凝土浇带还是处于初凝的情况下,如此就需要借助压力水来喷刷冲洗钢丝模板,清理存在的各种杂物,确保露出骨料,继续冲洗钢丝网片,养护工作结束之后,就可以拆除钢丝网。之后借助水枪来冲洗表面,等到过了建筑施工技术规定安全养护期之后,就可以进行拆除。

3.4保护后浇带的方法

对于后浇带需要选择合理的保护方法,确保提升后浇带的强度,增加使用时间。首先就是需要在底板后浇带的两侧垒砌高于底板的临时挡水墙,而且需要涂抹防水砂浆。不仅如此,也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来设置挡水墙的防护栏。等到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完毕,就需要借助木模板和铁皮来进行密封。

3.5后浇带浇筑时间

由于建筑物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沉降时间也有所不同,建筑场地地质基岩条件是比较好的,要是建筑基础比较好,沉降速度就比较慢;相反沉降越快,沉降深度也就越大。所以房建工程设计人员需要掌握图纸上后浇带厚度控制、施工时间以及养护处理等内容。确保能够正确选择钢筋、水泥以及骨料,其中可以选择膨胀水泥,而且可以在普通水泥里面增加膨胀剂。模具支设以及分层浇捣时期,需要按照后浇带的位置以及设计规范需求来开展规范操作。

4后浇带技术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使模板的支撑系统保持独立

一般情况下,后浇带技术的施工工期都比较长,大都是两个月左右,甚至可能会更长,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工期的如期完成,而且成本合理的情况下,还要继续的对房屋进行修建。而现阶段我们建筑的新工程会对我们原有的混凝土结构产生一定的压力,这样的话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变形的状况,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混凝土自身的承受能力不足而导致的。那么想要对这样的问题进行解决并避免,我们就要对后浇带下面和它两侧的模板进行不同程度的分散,也就是说,只有在对模板支撑进行合理的计算过后,才能够确保模板在建筑中的受力面能够更加的均匀。

4.2后浇带的设置问题

我们之所以在建筑工程中大力的推广后浇带技术。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效的避免建筑结构当中存在的一些差异以及收缩等问题,所以,对于后浇带我们要进行不同的处理。首先一定要遵循相关的设计理念,由于我们从前使用的混凝土容易开裂,所以后浇带的设置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将混凝土当中的约束力进行释放,然后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运用,对当中的缝隙进行填充,有效的避免裂缝情况的发生。而且期末在对后浇带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要结合有的沉降方面来进行综合的考虑。那么也就是说,在真正的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有一份设计的图纸,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图纸来进行操作,不仅要确保设置的位置的合理性,而且还要保证其内容完全符合相关部门的要求。所以在对后浇带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确保间距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其间距30-40mm左右,而宽度则应该在700-1000m的宽度为宜。而且我们除了设计方面的要求以外,后浇带的钢筋接头处也要按照设计的相关规定保持断开的状态,同时后浇带在没有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前是不能够将模板拆除的,不然的话就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变形。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建筑的沉降问题,防止出现大面积钢筋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变形,从而保证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需要重视后浇带技术的运用,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鸿玲.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民营科技,2018(12):146.

[2]武伟谦.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7):174-176.

[3]乔振刚,高玲.谈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7,43(02):105-106.

[4]姚香耀.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6(07):96+100.

[5]魏光伟.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门窗,2014(02):71+74.

论文作者:罗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  ;  ;  ;  ;  ;  ;  ;  

基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探析论文_罗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