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课堂练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有效的课堂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做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636(2018)06-118-01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的过程。可见,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我们要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加以点拨指导,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自始至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数学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总之数学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式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程度越来越突出地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可见,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着眼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就要大力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和合作互助的机会。
关于如何设置有效性课堂练习这个问题,我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看法:
一、精心选择有效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合作与交往是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交往与合作中,学生从他人身上反观自我,自我调节,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评价,相互提高,形成主客体的不断转换,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在群体中进行交往与合作,他们之间的相互认同、彼此理解,以及共同目标和情感的形成,使个体主体性因群体主体性的实现而获得发展。其二,合作与交往是社会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理解人际关系,产生角色规范,养成责任心,克服自我中心,在培养自尊、自强等自我意识的同时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社交技能,这正是现代公民的良好品质。其三,通过合作与交往,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与竞争能力,这是推动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还知道 ,季亚琴科的集体教学思想,主要是非固定成员的两人配对交往,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方法教给别人,用自己的方法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达到互帮互学。
有效的课堂导入应是通过数学自身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发现数学的内在美、和谐美、揭示数学的内在规律,体现数学的价值。初中数学阶段需要学习很多数学基本知识与规律,因此,要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二、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练习不仅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认为,(1)练习要有目标性,要萦绕教学目标 进行, 选择练习的数量与质量要精致。时间以十五分钟左右为宜。(2)练习要及时,使学生对当堂所获得信息重复循环,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练习要有层次性。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要根据 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的认知的有序性选择练习题,做到由易到难、以简驭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 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即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优异生“吃得饱”。同时,教师要根据 当堂练习的情况及时反馈,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予以纠正 。
1、激趣导入、目标导学。
学习潜能的开发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练习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与五种品质。三种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运算能力。五种品质即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精密性、批判性。这些都可以转化为可测评的操作指标,在练习中加以渗透。
2、数学课堂小练习的设计分类
(1)每节课发下一份练习, 其中有分成A、B两类,每节课前发下练习分A、B两类题目,课堂上引导学生做A类的三道题,B类的题目只做部分提示,剩余题目作为晚上作业,控制好题量;(2)从目的上来分有形成性练习、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
2、数学课堂小练习的操作原则
(1)精选试题
(2)及时反馈和批阅
(3)纠正错误
以上从三个环节谈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粗浅认识,纵观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提升有效性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使我们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得到最大的收获。从而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论文作者:高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6月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主体性论文; 教师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6月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