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国家提供基本课程的基础上有必要进行地方和学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培养多样化人才,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怎样实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机融合呢?笔者所在学校物理教研组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关键词:校本教材;教学实践;融合;探索;尝试
一、利用《趣味物理》中的物理学史,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物理学史集中体现了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人类认识和探索物理世界的现象、规律和本质的历程,其中包含了物理思想和观念的变革,包含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因素,深刻地反映了物理学家的思索与创造历程以及艰辛与悲欢的认识过程,蕴涵了丰富的育人因素。渗透更多的物理学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激励学生成才。比如,牛顿运用数学方法构建其力学理论、麦克斯韦在法拉第“力线”思维基础上,推出位移电流和电磁波假说,进而建立方程组,两大经典理论的思维可以说是环环相扣,体现出一种逻辑美。再如,爱因斯坦和波尔围绕“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的论战,其中每一个细节上所体现出的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尊重实验和理性思维的态度,可以说令人震撼……这些励志的事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很有帮助的。
二、利用《趣味物理》中的小实验,提高物理课堂的趣味性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处于被动、机械的接受学习状态中,没有兴趣,则效率必然低下,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物理学与实验息息相关,物理课堂当然就离不开实验,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利用实验,才能使教学充满趣味,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联系生活现象,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通过《趣味物理》新奇的小实验,激发学生思索的欲望。在物理教科书中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而物理小实验以其快捷、方便、有趣等特点,已成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趣味物理》内的小实验不少,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笔者准备好小纸片、硬币和纸团,在课堂上演示自由下落的实验,让学生看到实验现象,总结自由落体的规律;在讲“自感现象”时,笔者通过断电自感让学生体验触电的感觉。准备干电池、导线、开关和一个变压器线圈,组成一个串联电路,让学生体验触电的感觉,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又害怕,又想体验,课堂气氛极其活跃,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利用《趣味物理》中的课外知识,深化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趣味物理》内有一节过山车介绍,过山车是一项富有刺激性的娱乐工具。那种风驰电掣、有惊无险的快感令不少人着迷。实际上,过山车的运动包含了许多物理学原理,人们在设计过山车时巧妙地运用了这些原理。如果能亲身体验一下由能量守恒、加速度和力交织在一起产生的效果,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对过山车来说,它的势能在处于最高点时达到了最大值,也就是当它爬升到“山丘”的顶峰时最大。当过山车开始下降时,它的势能就不断地减少,但它不会消失,而是转化成了动能。不过,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于过山车的车轮与轨道的摩擦而产生了热量,从而损耗了少量的机械能,这就是为什么要设计成随后的小山丘比开始时的小山丘要低的原因。乘坐在最后一节车厢的人跨越最高点时产生一种要被抛离的感觉,这是离心现象,尾部车厢的车轮是牢固地扣在轨道上的,否则在到达顶峰附近时,小车厢就可能脱轨甩出去。到达“疯狂之圈”时,沿直线轨道行进的过山车突然向上转弯。这时,乘客就会有一种被挤压到轨道上的感觉,因为这时产生了一种离心力。事实上,在环形轨道上由于铁轨与过山车相互作用产生了的一种向心力。这种环形轨道是略带椭圆形的,目的是为了“平衡”引力的制动效应。当过山车达到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时,事实上它会慢下来,但如果弯曲的程度较小时,这种现象会减弱。一旦过山车走完了它的行程,机械制动装置就会非常安全地使过山车停下来。
四、利用《趣味物理》中的小制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青少年时期可塑性大,他们精力充沛,富于幻想,鼓励学生小发明和小制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本身就有一些小制作,限于课堂时间,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我们利用《趣味物理》弥补教材的不足,如:简易磁悬浮现象,自制潜望镜,自制小喷泉,简易风力发电器等,在学校、县、市展览评比中获奖,2016年4月笔者所在学校教师王洪军老师辅导的高二学生彭义超、张涛自制简易磁悬浮现象展示仪,参加河南省在河南师范大学举办的第12届小制作、小发明中获得一等奖,进一步激发了全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
总之,让校本教材与物理课堂教学有机进行融合,确实提高了课堂效率,近三年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物理期末统考成绩不断攀升,由原来的三门峡20所高中排第12名,2015年提高到第9名,2016年再次提升达到第7名,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教师们尝到了利用好校本教材的甜头,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深化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同时在笔者所在学校激发了全体教师搞教研的热情,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河南省义马市高级中学 472300)
论文作者:马山青, 杨银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
标签:物理论文; 过山车论文; 学生论文; 趣味论文; 物理学论文; 轨道论文; 现象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