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现状、问题及未来瞻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状论文,农村论文,未来论文,我国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1909(2015)05-0064-07 公共服务作为一政府职能无论在政界、业界或是学界都已备受关注且成为焦点。国家“建设服务型政府”改革目标的提出势必促动政府、市场及社会在公共服务中重新定位以铺展至各领域,公共体育服务可谓应声而出,与全民健身彼此镶嵌,于社会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然“社会人口的主体发展到何种程度,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最终发展”[1],农村作为社会人口主居之地,其发展须有深入剖析,中央“一号文件”亦连续12年(2004-2015年)聚焦“三农”,且于2009年将农村公共服务视为是年重点工作。如此,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显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时代议题,它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改革、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层社区综合治理及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等。那么,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现状如何、存有哪些问题、怎样进行后续探究呢,遵循“主题和思想取自于文献资料,对主题和思想进行评价,然后把它们变为和论文主题内容相关的论据”[2]原则对其作一成果巡礼与内容评析就显意义格外。 1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回眸 1.1 政策支持: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背景掠影 1998年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强调“要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这是一带有根本性意义的重大突破。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将提供“公共服务”列为政府职能之一,2004年时任国家总理温家宝提出公共服务即“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且将体育纳入其中。随后,党的十七大呼吁“扩大农村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其基本体系”;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指示“要加速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制度,缩小城市与农村公共服务的差距”;2009年国务院“1号文件”把“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农村工作目标”,这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呈现奠定了政策基础。 体育领域的政策出台对国家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起到关键作用。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倡导“以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核心,以推动政府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能为抓手,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在全国群众工作会议上强调“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要以不断强化公共服务为核心任务,加强顶层设计”,江苏省体育局局长陈刚认为创建基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要充分惠及广大百姓。《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快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3]以“增强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4],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29号)亦提及“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改善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条件”。无疑,政策推行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自身发展与学术研究助益良多,勾勒背景画面之余甚为探寻其规律提供可能。 1.2 理论依循: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思想凝练 公共服务理论主要涉及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公共选择、治理和新公共服务等,其观点分别为:(1)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源自韦伯官僚制理论、威尔逊“政治与行政二分”观点及泰勒科学管理理论,认为“政府有义务服务于公共利益,人们应当要求公共管理者对公共利益责任的承担并不能着眼于特定问题的范围,而是遍及社会的各个层面”(罗森·布鲁姆,2003)。(2)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市场机制,政府应减少干预和监管,提倡将私营部门管理理念、方法引入政府管理体系,注重绩效考核与专业化管理,核心为“三E”模型(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目标是要建立企业型政府。(3)公共选择理论:建议政府简政放权,部分职能释放给市场和社会,通过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划分来改革政府。(4)治理理论:“一种由共同目标支持的管理活动,其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政府的强制力量来实现”[5]。(5)新公共服务理论:即“主张用一种基于公民权、民主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新公共服务模式来替代当前的那些基于经济理论和自我利益的主导模式”[6]。此外,还有研究公共服务供给的“用脚投票”理论(Charles Tiebout,1956)、俱乐部理论(James McGill Buchanan Jr,1965);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特定的平均主义”理论(James R.Tobin,1970)等,而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亦多依循这些公共管理学理论。 1.3 要点梳析: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内容检视 1.3.1 他山之况:我国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研究视点扫描 目前,我国公共服务研究包括“理论阐释、实践考察、比较研究、实证旨趣及均等化”[7]等,农村一域,有学者从“医疗卫生服务、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信息服务与社会保障”[8]展开论述,紧承此举更有细致专题述评,如探究“农村信息资源、服务模式、服务技术、服务体系及农民信息需求”[9],或农村社会保障“研究基础、制度建立必要性与可行性、制度发展约束、城乡衔接与统筹、政府在制度建设中的责任、制度构建、资金筹集、管理[10],现存问题及体系对策研究”[11]等。除此,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或体系研究成果丰足,如其“概念内涵与内容、构建原则、建设意义、现状原因与对策”[12]及其体系“基本构架与特征,存在问题和原因,建设原则、主体、意义、成就及对策”[13]等。农村公共服务研究还涉及教育等,在此不一一赘述,但这“他山”硕果定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颇具启示。 1.3.2 总体概览: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文立项简析 截至2014年底,通过中国知网以“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为主题共搜集论文62篇(期刊53、学位7、会议2),从其发文时间(2008-2014年)与数量看,呈一不稳定趋势且总量亦显薄弱,单年发表最多17篇(2014年),足见学术空间之大;课题立项方面,2010-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关于体育公共服务或公共体育服务共设84项,涉及农村区域达19项之多,学界对此研究领域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对农村公共服务研究进行梳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文立项分析获知,学界基于不同学术视角针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议题提出多种研究维度,概言之,主要有以下六种: 维度之一:逻辑起点——基于基础理论的构建。包括概念界定及体系内容确立,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即“在农村范围内,对所有农民实施的各种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及竞技体育等”[14];“以公共组织为供给主体,为满足农民(农村)公共体育需求(需要)而提供的有形或无形物品(公共体育物品、混合物品和服务)的总称”[15-16];性质使然为“一种具有一定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社会性服务”[17]。由此见“农民的公共体育需要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发端和归宿”[15],目的是“通过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以促进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14],这恰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需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则指“对农村公共体育产品界定、供给标准与方式确定及供给者选定的管理行为”[18],经合并为“政策法规、人力资源、资金保障、物质保障、信息服务、活动内容、活动指导、教育培训、组织管理、创新系统、体质监测及评估表彰”[19-20]种种。 维度之二:面上反馈——基于基本现状的描述。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实问题较多,嵌于深层当是国家和社会提供的体育服务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浮于表层则有“设施数量不断提高,但结构性失衡;规划已起步,但规定较笼统;整体利用率不高;建设用地以公共为主,投资以政府为主;管理制度确立,但管理水平有待提高”[21]。建设新农村中“支持力度不够”、“人们体育锻炼思想还未得到根本性转变”[22]现象普遍存在。区域层面有如西北“公共财政投入少、人均体育活动经费少、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少、农村体育社会指导员匮乏、群众体育锻炼意识淡薄”[15],“服务意识浅薄,管理理念滞后;服务活动扭曲,管理内涵不清”[23]等问题。省市地区如河南“基础设施薄弱,城乡差距显著”[24],重庆“农村基础性公共体育服务滞后、公益性公共体育服务缺位及信息服务渠道不畅通”[25],浙江“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缺少统一规划,农村健身服务体系有待健全”[26],鲁西北“体育场地设施匮乏及技术保障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与组织运行”[27]等。 维度之三:中间要环——基于供给方式的探索。公共服务供给是理论到实践的关键链环,它可通过公共部门直接提供,亦可由政府出资让私人间接供应。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具有“公益性和社会性、广泛性和多层次性、公平性和公正性、科学性和法制性、开放性和社交性”[28]等特点,有学者认为其存在“供给低水平、缺乏针对性、机制缺陷及缺乏法律保障”[29]等问题,或是“主体缺失、内容单一化、客体滞后”,可能与“体育法规建设落后、体育机构设置残缺,体育组织力量薄弱等”[30]有关。策略方面“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有效供给的重点”,要“培育民间体育组织的壮大、弥补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功能优势及组织形态和运作的优势”[28],鼓励成立“农民体育协会、农民体育俱乐部”[14],明确“政府职责,建立与完善供给的资金保障、激励与约束机制”[29];除此,还需“不断创新供给的技术选择,完善多元供给中的协同创新机制”[31]等。 维度之四:价值诉求——基于均等化的探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理想形式是确保每一民众获享,即均等地享受公共体育服务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是指“农村居民大体同等享用政府准社会性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政策中的公共体育资源和服务”[17],其内涵为“农民与其他任何社会阶层一样,所享有的公共体育资源和机会应均等、结果应大体相等”,且“选择权应受到尊重”[32],但关此研究仍有“资源非均等化发展、弱势群体问题凸显、公平效率失衡”[33],在“享有权力、财政供给、结果”[17]上不均等等现象,致因有“地域城乡差异、社会阶层分化、过度体育市场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滞后”[33],“缺乏法律制度保障措施、公共体育服务效率低下”[34]等,“农村人口继续流动和迁移对输出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35]也有一定影响。 维度之五:良性期许——基于运行机制的探究。包括内涵及组成等,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运行机制“是其自身内有的,确保体系整体保持正常运行所需的各功能的组合、联动与循环,是推动整个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沿着正确轨道健康运行并不断向前发展的方式或原理”[18],即达至一种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社会期许状态。“体育公共服务运行离不开效率、公平、激励和公共监督机制的联动”[36],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机制则由“效率、公平、问责、监督等构成”[19],或有“责任分担、资金保障、激励与约束机制”[29]及“宏观决策、动力、创新、协调、监督和组织保障机制”[18]等融入;且要“对管理工作实行绩效评估机制”[19],这为继续探究机制联动、良性运行作好铺垫。 维度之六:问题拟解——基于建设对策的探寻。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策略应对不外从物、人、财、政策等角度倡议。(1)物态环节“创建农村公共服务中心,整合农村公共资源”[21],且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实践,发展农村基础性服务体系”[37],完善“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整体规划”,“强化农村体育设施管理”[21],“提供必要的健身器材”[24]。(2)人才队伍建设需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能量,培养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15],实行“体育教师融入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政策”,以“提供专业化服务,缓解指导人员紧缺的矛盾”[38]。(3)财政方面“通过树立公共服务型财政观,稳步增加政府拨款”[32],“建立适应新型农村体育服务发展的财政保障机制”[39],如“以省市统筹为主、多级负责的财政投入体制”[40]。(4)参与部门应“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22],“依法发挥政府职能,确保相应责任的履行”[20],“合理划分我国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事权并逐渐法制化”[40]。除此,应“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39],“转变人们体育锻炼的态度和意识,促其积极主动参与”[22],并要“建立和完善农民的公共体育需求表达机制”[20],从而“引导观念更新,激发公民需求”[15]。 1.4 路径选择: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方法列述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足显方法之重要。方法是指“研究者在研究中实际运用的规则、步骤和指导原则”[41]。(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方法纷呈又不外乎以下几种:(1)文献研究法,通过中国知网等途径猎取相关学术论文、报纸杂志、地方年鉴和政策文件等材料并加以提炼,旨在掌握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进展,为深层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42]。(2)问卷调查法,向研究对象系统询问社会背景、态度和行为,以发现社会现象和过程的原因或影响因素[43],如石金龙等[27]对“鲁西北部地区发送农民问卷220份,村委会、体育工作者问卷55份”。(3)实地考察/调查法,如郇昌店[44]于“2011年7月赴山东,2011年底赴内蒙古,2012年7月赴山西、湖北,2012年10月赴云南等地调研”。(4)访谈法,电话或面谈形式咨询以了解当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如游俊等[45]对“调查区域内体育局、文体站、社区委员会、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健身组织等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访问。此外,还有逻辑分析、数理统计、规范与实证研究等方法。 2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剖析 2.1 政策支持力度渐强,效果反馈研究不足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作为特定地域社会建设中的重点工作受到各界关注。以政策法规发布角度看,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乃至乡镇街道、居(村)委会都有相应条约颁发,如《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村落乡规民约等,这直接或间接反映出国家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视。然而,当前研究多将政策作为议题论证的背景而照本解读,切实将其进行文本主题式分析的课题较少,对于政策法规的制定过程、实施效果如何,民众对其了解程度怎样,是否根据人们需求而设,反馈机制有无体现及于社会治理中发挥什么作用等亦缺少针对性探究,这都需有基本的学术对话。 2.2 管理理论参借较多,学科融合涉猎偏少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缺乏完整理论体系,已有探索多从公共管理理论视角展开,如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强调政府主导作用,政府有义务服务于公共利益;在政府功能失灵时,新公共管理理论宣扬市场机制,目标旨在建成企业型政府;公共选择理论主张打破政府垄断,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治理理论突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推行依法治理模式;新公共服务理论以民为本,注重供给与需求对等实施等。从中得知,单纯以管理学角度研究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明显不足,其体系、提供方式、均等化及运行机制的深刻内涵注定具有农村特色,农村这一典型场域,农民这一特殊群体显然需有匹配其独自特征的诸如(农村)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和多理论(社会建设理论、系统论及社会运行论等)的融入,而当下多学科理论的交融步伐略显缓慢。 2.3 基础内容研究丰厚,实践层面课题略缺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进程中,基本形成稳定的概念与内容体系,基础研究可谓渐趋成熟,为日后继续细化和完善提供了逻辑起点。但目前还多基于一种文本探讨,少有如费孝通先生“江村经济”式扎根实践以丰富理论内涵的探索行动,尤现于体系构建一环,如何确立不甚明朗。实践层面,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仍存些许待究课题,如其治理主体分析涉及较少,多元主体(政府、市场、社会及农村社区自治组织等)的社会网络关系、职责划分未有专门论述;社会工作理论针对村民特殊群体的研究视角不曾大胆尝试;社会建设理论的学术关注从未涉及;典型案例的田野挖掘几乎空白;供给方式的类型细分稍显单薄;农村地域、农民群体均等化的专题偏少;运行机制的模式提炼不够彻底(条件鲜有描述,机制依据不详)等。总之,现阶段学界于文本理论创作多,而踏足农村一线的实证研究稍少。 2.4 研究方法稍显单一,新颖综合思路待拓 通过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方法进行梳理发现,目前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分析、资料和数据)、问卷调查、实地考(调)查、访谈等具体方法,偶有规范与实证等方法。整个研究过程设计略显模糊,调查对象的择取、抽样方案等少有详述,虽在数量上研究成果有所增加,质量方面却仍待提升,特别对研究方法体系的把握上。除此,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还未形成独具特色的范式,提及村落或农村社区须有实在的田野融进、参与式观察等;论及村民体育权利享受必应深度访谈,定性分析其对体育需求的意愿表达,而这些综合思路探索在已有研究成果中或未表述或显单一,此些问题直接关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成熟程度,亟待完善。 3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瞻望 3.1 加强政策解析与实施追踪 政策法规作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于实践中起到指引作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政策种类、数量繁多,将其文本内涵进行纵横梳理与量化分析及对颁布后效果加以追踪是决策落地和民众意愿表达的现实反映,更是学界关注的研究要点。因此,应从社会学社会政策角度出发,熟知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政策概貌、制定、执行及终结等环节,对政策本身内容分析,且对实施后的问题、原因通过实地调研有基本把握,在此基础上尝试找寻政策法规与民众受服务间的关联性,及如何修整现有文件缺陷,重新投入、反复验证以确定达至良效等都应提上学术日程,即描述、探索及解释政策方案和措施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内在逻辑,以为日后政策研究提供参考。未来,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政策面临挑战与学者挑战已有政策的合理需有专题阐述,而政府购买的政策制定、委托第三方评估等策略亦不无可能。 3.2 拓宽理论视野与学科视角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有其独自特点,研究地域为传统村落或是现代社区,研究对象为朴实民众,一般认为那里人口多、基础弱、观念滞后,但伴随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频繁、城乡互动显著等社会现象涌现,农村正朝现代化格局演进,对此变化中公共体育服务的探索就离不开多维理论支撑与综合学科视角交汇,而不再简单依托某一学科的单一理论。即在采纳借鉴公共管理学科及其理论基础上,继续引入(农村)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及乡村建设等多种学科,目标直指农村领域;理论则需充分运用社会学中的社会建设理论(社会有机体论、社会福利论与治理理论等)给予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以社会定位,社会工作理论予农村偏远地域、农民弱势群体以现实福利供给论述,社会运行论契合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机制等。除此,还应联合系统论等学科旨在深究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内含而未显的事实规律,最终构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理论体系。 3.3 兼顾研究重点与专题突破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虽成果丰硕,仍有值得完善之处,其研究重点应由当下一般学理阐释、广义对策建议等转向深层理论挖掘、瓶颈难题分析及规律性模式总结等。脱离文献素材的字词而进驻农村现场深度观察,以获取对概念的客观认识;内容体系需实践探索加以修订,综合(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实地调查、政策归纳、国外经验及相关领域启示等,对其体系重建;研究应从大背景、大趋势、大环境等视角出发,深入揭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机理,对其标准制定不断深化,以为服务开展提供依据;治理主体在强调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同时,更要注重社会组织与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的微观论述;除去传统政府、市场、自愿提供机制,农村这一特殊场域的新型供给方式,急需挖掘与培育;均等化作为人权永恒话题怎样在农村普适于民,应有学术之音,可结合群众体育大格局及社会公正论作一思考;运行机制专题参借社会学的社会运行论对其条件(人口、环境、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及机制(动力、整合、激励、控制、保障等)展开探究,阐述各机制间联动关系等,学者对此须有思虑。 3.4 优化方法体系与方案设计 科学研究需有严密的理论体系。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略滞后,理论方面主要借鉴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视点多移植文化、教育等成果,随后的研究须从方法体系优化入手,密切联系体育自身特征,展开独立思索;研究设计应对分析单位(村民个体、村落群体、社区组织及农村体育文化)、研究内容(体系、现状、条件及机制)等细致说明;抽样做到详述,随机或非随机、实施方案等都应作出科研交代;具体方法要有针对性,对应研究内容且要合适可行,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再建就涉及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田野调查、政策总结等方法,以达基本现状的数据描述、运行条件的年鉴引用、运行机制的提炼归纳与转借演绎等;问卷调查的问题设定须符合乡村实情,并进驻村落开展实地调研,访/座谈形式收集民众关于公共体育服务的心声以作质性分析,保证材料真实感,传承学术规范性,从而实现研究方案科学设计到具体执行的科研锻炼。 4 结束语 公共体育服务建设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理论研究是基石,学界在已有理论基础上需继续探索以不断完善。未来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其政策法规的内容分析、广学科多理论以拓宽研究视野与视角、涉及社会建设理论与社会运行论的融合将是重点注意的议题,要着力研究农村特殊地域、农村体育特殊领域、农民特殊群体的公共体育服务问题,如体系建设、机制运行等。除此,实践调查中呼吁学人走入村落考察、适时参与田野生活收集资料,巩固理论同时尽可反映我国各地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规律性模式,为日后国家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现实依据;为百姓谋得社会体育福利贡献一份薄力;为全民健身计划有效落实达至协同推进;为我国深化改革和发展(经济发展向社会建设转移)辅以生动实例;更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学术研究默默积淀,以待秋实。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_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论文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_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