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中医医院内科 甘肃武山 741306)
【摘要】目的:为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护理效果。方法:分析我院入院时间均为2016年2月—2017年11月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护理干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干预。分析护理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满意度49(98%)例,对照组满意度35(70%)例,差异(P<0.05);对照组护理质量(90.27士3.82),观察组护理质量(95.10±3.11),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31.19士4.01)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39.27士5.21)d,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179-02
临床护理路径是根据标准护理计划,完成为某一病患者制定的住院护理模式及制订详细照顾计划[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胸闷、持续的胸骨后剧烈疼痛以及发热,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2]因此,为有效促进患者预后,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高效护理。为研究采用护理路径护理模式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对照,其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选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6年2月—2017年11月)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3]。将所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男性女性人数分别为24例、26例,年龄段28岁~72岁,平均年龄(57.6±12.3)岁;观察组50例,男性女性人数分别为27例、23例;年龄段27岁~73岁,平均年龄(57.6±12.2)岁,本研究将将患有肿瘤疾病的患者、将出现心源性休克、体现为心脏功能不全以及心律失常现象极为严重的患者、将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表现为脑血栓栓塞以及患有结缔组织系列病症的患者全部排出;把具有以上症状患者临床基本资料使用统计学研究分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整体护理,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对对照组进行护理干预,其含有:用药指导、检测病情、告知患者相关健康常识以及适时合理让患者吸氧等常规护理方法。
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包括:首先,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临床护理方案,并由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其次,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须要配合的事项。最后,对患者进行以下护理干预:(1)运动干预:向患者描述解康复训练的重要作用,且说明运动须要循序渐进。(2)用药干预:责任护士或主治医师为患者分析禁忌药物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患者担忧。(3)心理干预:给予患者必要的慰问及关爱,积极引导病人调节不良情绪和排解内心压力,并要求病人家属积极配合。(4)饮食干预:为患者设定饮食计划,确保患者每日对维生素及蛋白质的所需量,加以控制食盐及热量的摄入量,且做到少量多餐。(5)康复出院的前一天,确保患者的良好生活习惯,使其掌握自行测量血压的方法,要求定期复查,发现任何不良反须到医院及时就诊。
1.3 评价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前,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平均住院天数进行评分。总分100分,85~100分为非常满意;60~85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根据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有效完成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
根据统计数据结果:对照组满意度合计为35(70%)例;观察组满意度合计为49(98%)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结果有明显差异,传统护理满意度低于临床护理路径满意度,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讨论
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类心脏病中严重类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病,其由于长期严重心肌缺血导致部分心肌坏死所产生病状,[4]具相关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生命威胁指标极高,50%左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送至医院接受治疗前就已死亡,[5]严重危害患者生命与健康。因此,想要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担忧以及改善预后效果,就必须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效治疗措施与护理模式。本文将医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分析研究心肌梗死病人应用临床护理模式的效果。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通过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最终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后满意度高达49(98%)例,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35例(70%)例,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28%;并且,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1.19士4.01)d相对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9.27士5.21)d较少;对于护理质量而言,对照组(90.27士3.82),观察组(95.10±3.11)。在对比观察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和平均住院时间时无明显差异,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预先计划性是临床护理路径的特性,其功能为以图表的形式确保患者最佳护理时间,能使医生诊疗护士护理有序进行,从而达到护理标准。不仅规范了护士行为,避免护士随意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且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知道并认可解护理内容,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因此,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
【参考文献】
[1]翟迎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探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04(04):90.
[2]章小华,章新花.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05):148-150.
[3]韩月.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9):201.
[4]章小华,章新花.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05):148-150.
[5]张燕妮.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9):170-171.
论文作者:薛洁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路径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统计学论文; 平均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