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创华科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523170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对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网络体系等作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环境监测 网络体系 大气污染 发展现状
前言: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要非常重视环境污染的防治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地方的发展之中。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环境监测是运用各种分析、测试手段,对影响环境质量的代表值进行测定,取得反映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的各项数据的过程。环境监测的目的是运用监测数据来表示环境质量受损程度,进而来探讨污染的起因和变化趋势。
1. 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监测是 以环境分析为基础,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和描述环境状态与演化、科学预报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环境监测是运行现代科学方法,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进行定量描述,同时尽可能灵敏并及时搜集环境质量变化的信息和对人体健康有无异常影响的信息,在分析、评价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尽早地采取具体有效的行动,以保护人类正常生存与发展的一个体系。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2. 环境监测发展现状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由于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 日益复杂和严重,对环境监测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监测技术不断得到迅速发展。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环境监测的概念不断深化,监测范围不断扩大。
3. 环境监测的目的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对污染物及其浓度(强度)作时间和空间方面的追踪,掌握污染物的来源、扩散、迁移、反应、转化,了解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污染作出预测、预报和预防;了解和评
价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掌握其变化规律;收集环境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订和修订各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在深入广泛开展环境监测的同时,结合环境状况的改变和监测理论及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与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4. 环境监测对象
环境监测按监测介质对象划分,可分为大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土壤和固体废弃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生态监测、噪声振动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电磁辐射监测、热污染控制监测等。下面对大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土壤和固体废弃物监测的介绍。
4.1大气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是监测和检测大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含量,目前已认识的大气污染物有100多种,这些污染物以分子和粒子两种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分子状污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总氧化剂,卤化氢以及碳氢化合物染物粒子状的监测项目主要有总悬浮颗粒物、可吸人颗粒物等。粒子状污染物的监测项目有然降尘量及尘粒的化学组成等。大气污染的浓度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监测大气污染的同时还需测定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
4.2水质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的监测对象包括未被污染和已受污染的天然水(江、河、湖、海、地下水)、各种各样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主要监测项目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水质污染的综合指标,如温度、色度、浊度、pH值、电导率、悬浮物、溶解氧、化学耗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等;另一类是一些有毒物质,如酚、氰、砷、铅、铬、镉、汞、镍和有机农药、苯并芘等。除上述监测项目外,还应测定水体的流速和流量。
5. 环境监测的发展阶段及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5.1 环境监测发展的几个阶段:环境监测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典型的污染事故调查监测发展阶段,或叫被动监测阶段,在这个阶段环境监测技术相对滞后;第二个阶段是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发展阶段或主动监测、目的监测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发展阶段或自动监测阶段。环境监测是环境执法和评价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的趋势的重要手段。为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了“县县能监测”的目标,这意味着环境监测设备和监测网络的覆盖率将大幅度提高。
5.2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趋势:多年来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证明,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有力支撑,提供科学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是政府实施综合决策和环境监管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目前,全国形成了国家、省、市、县4级环境监测网络,共有专业、行业监测站4800 多个,其中环保系统2200多个监测站,行业监测站2600多个。国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站103个、酸雨监测网站113个、水质监测网站135个。此外还建有噪声监测网、辐射监测网、区域监测网等。监测技术开始由经典的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发展,各种精密度较高的分析仪器相继产生,由手工操作向连续自动化迈进,在监测站能力建设中要求必须配备的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就是很好的例子,还有烟气在线、水质在线等监测系统;由微量分析向痕量、超痕量发展,例如当前有机污染的治理已成为一大难题,有机污染物具有一定的生物积累性和“三致”作用,甚至有些痕量有机物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因此不断寻求痕量、超痕量污染物的监测方法是当今有机污染物监测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环境监测工作高效率的迫切需要,研究高效、快速的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已成为国际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之一。
结束语:国家和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履行统一、高效的环境监测行政监督和质量管理职能,国家和区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技术中心加强质量控制技术支持、技术指导和考核评估,各级、各类环境监测机构建立科学的、系统的、全过程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程序,从而构建起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克服我国现有质量管理的不足,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和可靠,适应科学化、信息化、定量化、法制化的环境管理需求。
参考文献:
{1}奚旦立.刘秀英. 环境监测{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李国刚.万本太. 中国环境监测科技发展需求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9.
{3}吴邦灿.费龙.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J}.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2004.
{4}陆雍森. 环境监测{J}.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吴朝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5
标签:环境监测论文; 环境质量论文; 污染物论文; 环境论文; 大气污染论文; 痕量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