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是当今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有时甚至是一种十分痛苦的事情,尽管面对各种纪律的约束,仍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不写作业,不交作业。
厌学的学生有这样的心态:越责怪,越不想学习。教师对待厌学学生首先应从心理上接受学生,不要一味地责怪他,要细心地观察,并采用平等的朋友式的交流和沟通,来了解学生厌学的源头,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激发出他们情感的共鸣,在得到学生认同的基础之后,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治病不如防病,“防患于未然”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一、教师要尽量将学生的厌学情绪消除在萌芽中,要防微杜渐就得从下面几个环节入手
1.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为此,作为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与家长接触,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等情绪,教师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也要告诉家长:
(1)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因为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
(2)发现孩子有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应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并积极主动地与校方联系。学校、家长应相互配合,建立疏导型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或子女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兴趣、要求等,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引导,绝不能采取强制型的管教方式。
2.把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放在突出的地位来抓。
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能激发爱国热情,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有发奋进取的欲望。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言行、活动的指导、推动和制约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使个体正确地认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身份和作用,可以帮助个体确立起正确的生活目标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可以使个体建立起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动个体努力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3.学校要重视激发、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校是执行社会化使命的专门群体,教师对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用自我意识的社会化方式去影响学生,多做点思想教育工作,多启发诱导,排除其自卑、厌学等心理障碍。其次,学校要用得当的奖惩方式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和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由于奖惩方式的实施,个体受到感化,久而久之,个体就会慢慢地从社会群体的心理行为规范变成个体的心理行为规范,达到改变厌学的目的。
4.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作为思想活跃的中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接受,而企望通过课外活动或有参与实践的机会来获取其需要,印证所学的知识,这就大大激发其学习动机。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勤学成才”等为主题的讲故事、演讲、读报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社会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可以结合教材组织、布置或指导学习有目的地到外地或家乡进行社会调查,搞一些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竞赛,在实践中培养其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分类组织兴趣小组或特长班,让学生充分施展其才华,以此推动学生勤学。
诚然,“防患于未然”是解决学生厌学的重要手段,但是教师在“防不胜防”的时候,就要另辟蹊径,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得当的教学方法,对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会起到事半功倍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付诸实施呢?
二、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厌学的学生
1.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
厌学的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分低估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同时要给他们树立一些成功的榜样,因为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2.指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逃学,在外“鬼混”。因此,只有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才会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3.尊重学生。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体罚或变向体罚学生。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给学生较多的活动时间与空间。要多检查、指导厌学者的作业。这样,才使他们体会到平等观念,感受到老师的慈爱,好学上进。还要教育周围学生不歧视他们,能主动和他们一起玩,让他们感到原来老师没有放弃自己,用爱心感动他们。
4.耐心引导后进生。
即使是后进生,也会有自己的优点,教师应该努力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赏识他们而不是在教育活动中只关注到尖子生,将这些后进生遗忘在角落。并且对于他们表现中优异的地方,及时表扬与鼓励,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5.实行民主教学。
教师要改变“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把教学变为表演、演讲、辩论、讨论、竞赛等形式和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来激活课堂。让学生尤其厌学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做课堂的主人,从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老师还要多指导学法,交给学生学习“钥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其克服学习的盲目性,提高自学能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情感的融洽,不仅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心理学表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教师应当与学生平等相处,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
总之,缩短师生心理上的距离,缩短师生时空上的距离,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听课,以积极的态度、加倍的努力对待学习。“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教学,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热情,最终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论文作者:尹雪华 陈春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5月总第2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学生论文; 厌学论文; 教师论文; 个体论文; 自己的论文; 就会论文; 目的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5月总第2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