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笔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笔谈论文,爱国主义教育论文,爱国主义精神论文,弘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
1.爱国应当热爱社会主义
因为:(1)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结合,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历史结果。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为了改变祖国的境遇和命运,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几乎没有间断过。在痛苦的选择中,一批爱国的革命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建立由工农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使中华民族摆脱外来侵略和国内阶级压迫,走上振兴之路。于是才有了马列主义的大传播和爱国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的相结合,才有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二十八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历程,才有了社会主义中国的诞生和四十多年辉煌的历程。(2)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结合,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来,我国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没有取得的巨大成果,大大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是不会这样显著的,有可能中国还在外国侵略势力的压迫和剥削之下。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无数热爱和忠诚于祖国的中华儿女,视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的希望之道,振兴之路,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紧密地联接在一起永不分离。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
2.爱国就应当坚持实行对外开放
由于对外开放是国家振兴之道,因而也是爱国之道。面向世界,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谋求国家的革新和进步,也就成为中国近代以来爱国主义者的必然选择。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在为实现民族振兴的奋斗过程中,必然要努力学习和吸取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必定是对外开放的政策的坚定的拥护者和实践者。
3.爱国就应当赞成用“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祖国分裂,是民族的不幸。爱国主义者都主张祖国的统一、完整。由于历史的和人为的原因,香港、澳门的主权仍未能收回,台湾则被国民党当局盘据,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用“一国两制”方式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有利于实现香港、澳门的和平稳定过渡,有利于尽早结束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能够为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当局以及当地广大居民和英国、葡萄牙政府等方面都接受的最佳方案。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和平统一祖国大业的工作已取得重大的进展。与此同时,在“一国两制”旗帜下结成的爱国统一战线也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了。凡是主张祖国和平统一的爱国者,都将为用“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做出积极的贡献。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说是统一的。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增强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关于维护国权、国格,关于用中国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关于中华民族要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为人类做出较大贡献等等论述,给爱国主义赋予了全新内容,它是我们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当今中国最大的时代主题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今天,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爱国的,反对走这条道路就不是爱国的;按照这条道路,励精图治、努力拼搏就是爱国的,消极怠工就不是爱国的;清正廉洁、为民造福就是爱国的,腐败堕落,以权谋私就不是爱国的。同时,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也是一致的,爱祖国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民族,维护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反对分裂。爱国主义与爱人民是一致的,热爱国自己的祖国,就必须热爱人民,为民造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当人民的公仆,不当人民的老爷;爱国主义与爱祖国的各项事业是一致的,爱国必须表现在热爱祖国的各项建设事业,应当兢兢业业地把本职工作搞好。当前我国正在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今天,爱国主义要特别突出地表现在对祖国建设事业的态度上,对增强综合国力的作用上。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统一繁荣和富强昌盛作出贡献上来;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做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好公民,以确保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而团结奋斗。因此说,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动摇与把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是相辅相成、完全一致的。其基本前提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使我们伟大的祖国迅速富强起来,人民生活富裕起来,达到国泰民安、国强民富的目的。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统一。这就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从中国的国情、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出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只强调民族特点,忽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离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葬送社会主义。反之,忽视民族特点和形式,照搬马列本本,教条式地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会葬送社会主义。因此,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第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十分重要。坚持社会主义对中国也十分重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穷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就没有前途。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第二,必须搞清楚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三,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结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四,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第五,必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上述五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理论基础,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的行动指南。
社会主义为爱国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任何事物都是在相互联系中存在和发展的,爱国主义也是如此,绝不是孤立的、超脱的,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比以往的爱国主义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道德观念都更有利于爱国主义的发展。
首先,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解决了爱国者的心理矛盾。旧中国,爱国者往往是处于爱国家、而不爱社会制度的矛盾状态。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就好比锦上添花,不仅山河美,制度更美,使爱国者解除矛盾心理,增强爱国信心。
其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高了爱国者的觉悟程度和自身素质,使爱国者有了用武之地,使之实现爱国之志。大家都知道爱国主义既是一个思想理论概念,同时也是一种行为要求,这二者是统一的。有爱国主义思想觉悟,更要有爱国主义行动。有了觉悟,才能把一身本领用到祖国的建设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要把二者统一起来,使爱国的思想和行动得以具体实现。
再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爱国者提供了良好环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令、民族关系、人际关系、社会伦理道德等都有利于爱国主义的发展,使爱国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的核心是独立自主发展自己
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发展自己的爱国主义观主要体现了四种精神。
第一要自尊。爱党、爱人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尊重祖国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切成果。正如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说:“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31页)
第二要自信。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充满着必胜的自信心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他说:“中国人有自信心,自卑没有出路。过去自卑了一个多世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站起来了。庞然大物吓唬人,中国人不怕。”(同上第326页)“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上第29页)“我们现在的路子走对了,人民高兴,我们也有信心。我们的政策是不会变的。要变的话,只会变得更好。”(同上)
第三要自立。邓小平说:“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同上)“中国共产党有志气,中国人民有志气。”(同上第329页)“总之,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国一定要发展,改革开放一定要继续,生产力要以适当的速度持续增长,人民生活要在生产发展基础上一步步改善。”(同上第327页)
第四要自强。邓小平说:“中国搞社会主义,是谁也动摇不了的。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只有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家才能一步步富强起来,人民生活才能一步步改善。”(同上第328页)
确立爱国主义的吸收意识 扩大对外开放与交流
爱国主义应具有积极的吸收意识。这种吸收意识表现为人们为促进国家的独立和富强,对世界上先进科学技术和一切文明成果所具有的学习、借鉴和引进的态度与观念。爱国主义的吸收意识是提高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的精神动力。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都不会忘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近代蒙受了巨大的灾难和耻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清代统治者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实行盲目排外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的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是与我们正确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分不开的。
确立爱国主义的吸收意识对于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对外开放交流,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非常必要的。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交流日益紧密的情况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纯依靠自己的资源、技术和经验完全解决建设中的所有问题。我们要在落后的情况下,在世界的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激烈竞争中有效地发展自己,并取得优势地位,采取与世隔绝的态度是绝对不行的。今天,一个真正爱国的人,必须是一个有强烈吸收意识的人,因为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我们只有善于吸收,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和完善自己,才能在强手如林的世界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浅谈爱国主义与社会稳定
1.爱国主义与社会稳定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爱国主义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和思想基础。纵观我国近代、现代历史,可以看出,没有爱国主义,就没有社会稳定。
第二,维护社会稳定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既包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包括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同时,包括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反对侵略,推动祖国进步和繁荣,反对倒退。还包括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当前,就国内而言,尤其是要维护社会稳定,因为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要求和根本保证,没有社会稳定,一切将无从谈起。
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维护社会稳定
第一,振兴民族经济,尽快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从经济上保证社会稳定。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国力增强了,社会稳定才有坚实的基础。
第二,坚决反对腐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政权、净化社会环境,从政治上保持社会稳定。
第三,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反对分裂和侵略,实现富国安邦的宏伟目标,从外部条件上保持社会稳定。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思想。
其一,深刻阐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深刻道理,使爱国主义达到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至高点。
其二,创造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伟大构想,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实际的灵活策略结合起来,开拓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实践。
其三,阐明了中国在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和义务,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联系在一起,促进世界文明进步。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根本任务反映了当代爱国主义的必然要求。
消灭贫穷,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目的,也是当代爱国主义实践的目标和使命,充分体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爱国主义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根据这一根本目标,邓小平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需要,是建设强大国家,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财富的需要。
3.改革开放是现阶段爱国主义实践的必由之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找到了振兴社会主义的出路,就是改革开放。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改革开放的性质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如果不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就会走进死胡同,中华民族的振兴就没有希望。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现阶段爱国主义实践的重要选择。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是解决用什么办法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的经济迅速增长,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祖国富强,人民生活富裕的问题。实践证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们选择了一条能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富裕充实的正确途径,是当代爱国主义实践在中国的正确选择。
标签:爱国主义论文;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爱国主义精神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国家统一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