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国两制”看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从“一国两制”看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从“一国两制”看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一国论文,特色论文,两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不仅提供了中华民族和平统一的理论基础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方式,而且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崭新理论,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使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跃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而宣告了国家集团性的单一社会主义模式的终结,为世界社会主义向着民族多样性的方向发展,树立了一个榜样。列宁早就说过: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都不会完全一样”,“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①邓小平也讲:“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②社会主义运动,作为有共同远大理想的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的运动,是统一的世界性运动,是一种国际现象。但它必须植根于各个国家具体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传统的土壤中,才能生存和发展。所以,各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努力,本质上是各自独立的运动。而这样的运动必然是各具特色的、多样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多样性在我国的具体体现,它既从本质上反映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就充分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特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开始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在客观上要求国内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国际上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与此同时,我们又肩负着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重任,如何使二者统一起来呢?1978年,中日双方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为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1979年中美建交,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政府明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作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正是在国内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关系变化的广阔背景下产生的。邓小平指出:“大陆十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不会改变的,永远不会改变。但是,根据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不保证香港和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保持它们的繁荣和稳定,也不能和平地解决祖国统一问题。”③这一论述深刻地阐明了实行“一国两制”与和平解决香港、台湾问题、维护祖国统一的辩证关系,“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构想,离开了“一个国家”的原则,就是分裂祖国;不执行“两种制度”的政策,祖国和平统一就难以实现。“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尊重港、澳、台与大陆关系的历史与现状,考虑国内问题和国际关系的实际,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大胆探索的基础上提出的富有创造性的构想。“一国两制”使祖国统一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完全一致了。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④“我们对香港、澳门、台湾的政策,也是在国家主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的,……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才制定‘一国两制’的政策,才可以允许两种制度存在。”⑤党的十三大在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时,把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来实现国家统一的观点,作为其中的一个理论观点进行了阐述。党的十四大在继承十三大精神的基础上,把坚持“一国两制”原则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靠力量等问题,共同概括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从而使这一理论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随着“一国两制”的付诸实施,必将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的内容和表现。

首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开辟了广阔的新领域。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和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而努力。“一国两制”构想及其思想体系,把统一战线置于爱国主义这个社会主义内涵更为广泛的基础上,以爱国为最大的政治分野,从而扩大了统一战线的范围和对象,把社会各阶级和集团之间的联盟发展为两种社会制度之间所有爱国者的联盟。这种具有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特征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切爱国力量的广泛组合。

其次,“一国两制”的实施,使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社会构成具有更大的广泛性。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统一祖国的构想都是以改变台湾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为基础的,因此,这时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也就不能容纳台湾资产阶级的代表。在实行“一国两制”的条件下,邓小平同志明确表示:“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⑥港、澳、台湾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和各界人士,其中自然也包括资产阶级的代表,可以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这样,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社会构成就具有了空前的广泛性。

再次,“一国两制”创造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结构模式。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实现和平统一后,将在世界上出现一种国家结构形式的新模式。它有三种地方行政单位,即普通行政单位,民族区域自治单位,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单位。它将是一个带有复合制某些特征的单一制国家。一方面,我们的国家结构形式仍将是单一制,这种单一制是在一个主权国家内部,社会主义制度与主体与资本主义制度并存条件下的单一制,它的前提是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整个中国的主权代表,特别行政区的存在和权限,由中央政府制订基本法确定。这说明它仍然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另一方面,这种单一制结构形式同过去相比,又有很大的发展。一是台湾、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具有大陆普通行政区、民族区域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某些方面甚至超过联邦制下地方政府的权限;二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特殊政策、特殊制度要通过基本法规定下来,但实际上这是特别行政区原来就存在的,我们只是在法律上予以确认罢了。这种国家结构形式又具有复合制的某些特征。总之,这种具有复合制某些特征的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将是一种崭新的国家结构形式,它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形式学说在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形式,它即坚持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又反映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结构变化的新特点。

(二)

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遇到过多次尖锐的挑战,历史曾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摆在人们的面前,而每一次的结局都是社会主义观念的更新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规律。然而,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具体进程中,人们更多的关注“代替”的必然性,而忽略了这一“代替”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复杂性;更多地注重对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对立矛盾的研究,而忽视甚至否认这两种制度在一定条件下的共处和合作。十月革命之后,列宁曾提出应当和平共处的思想。人们承认和主张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应当和平共处,但又普遍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与一个国家内的阶级之间的关系,是两种根本不同性质的关系。从世界社会主义的实践来看,苏联曾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我国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又通过设置经济特区等多种形式去利用国际资本。但是,无论苏联和中国都没有在一个地区保留整个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用传统的观点看,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之内同时并存相互对立的两种制度是不可思议的。

邓小平根据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从中国和世界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在统一的国家内社会主义制度与个别有历史遗留问题地区的资本主义制度可以并存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这一构想是在国际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制度相持并存的历史阶段提出来的,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实行“一国两制”,前提是“一国”。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和民族的不可分割性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的唯一性。实现祖国的统一,中国的主权必须收回,国家的利益不容损害。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的特别行政区,它们在对内政策上可以搞自己的一套,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的某些独特的权力,但决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因此,“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性。如果背离了“一国”这个前提和基础,“两制”也就不存在了。

其次,实行“一国两制”主体是社会主义。强调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陆是其中的主体部分,它在地域、人口、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是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决定性因素。在统一的国家内允许两种制度存在,但这两种制度的并存是有主次之分的,主体是社会主义。这意味着两种社会制度在国家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主要的,基本的,台湾、香港、澳门的资本主义制度只是一种补充。也意味着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行使的权力不是平行的,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陆地区行使国家权力,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台湾、香港、澳门三个特别行政区行使地方政府的权力。在坚持社会主义为主体的基础之上,实行两种制度共存于一国之中,互惠互利,共同繁荣,大家都对中华民族的振兴与繁荣做出贡献。

再次,实行“一国两制”要长期不变。一方面,整个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不变。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我们的一些政策,包括对香港、澳门、台湾的政策,都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的。如果改变了主体部分的社会主义制度,那么,“一国两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中国允许香港、澳门、台湾搞资本主义,不是一段时间,而是50年不变,50年以后也不变。如果只强调某一方面,都将无法实行“一国两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宪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有关法律保障“一国两制”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并按照法律程序调整各方面的矛盾,保证大陆地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

第四,实行“一国两制”互相补充,共求发展。实现统一后的中国,大陆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劳力,可以支援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稳定、繁荣,成为它们发展的后盾和腹地。而社会主义也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方式和管理方法。香港、澳门、台湾特别行政区的资本主义经济可以作为大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与大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存在。港、澳、台特别行政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渠道,有利于我们从资本主义世界迅速取得经济、科技信息,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科学,也便于我们的原料、材料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加速大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

“一国两制”的构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注入了新内容,对列宁和平共处思想予以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它既成功地解决了我们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找到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又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是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认识深化的一个理论成果。作为建设有中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一种模式。它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还将随着实践的发展、历史的检验而进一步得到展示。

注释:

①《列宁全集》第28卷163页。

②《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150页。

③④⑤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7页、第218页、第217页、第30页。

标签:;  ;  ;  ;  ;  ;  ;  ;  ;  ;  ;  ;  

从“一国两制”看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