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塘红乡中可小学 530000
摘 要:教育中应该充满人文性,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渗透人文性。对小学生们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起到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等作用。本文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 人文素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论,把教学目标放在人的素养的养成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要彻底扭转传统的“语文课堂无学生”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改革,即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人性,发展个性
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集聚智慧、点燃灵感、激发创新的舞台,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使学生敞开心扉,能够自己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这样,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再是外在的口号,而成为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要唤醒学生心中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人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创造。同时,教师还要使学生充分体验课文中传递出的人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语文课本中所蕴含的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对于塑造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良好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丰富多彩的世界又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会使师生处在一个和谐气氛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端正学生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在教学中注重情感交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教材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课文的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中,可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即传神之笔进行体会,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首先,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产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作为关注学生情感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把诗情、文情传送到学生心中,而且要精心地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情感、评价情感的条件,放手让他们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幽默美,从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借诗移情、借文移情、化景设情,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体验。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情感互动活动中,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创设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活跃振奋的积极发展状态。只有师生产生了情感共鸣,才能有默契的配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实践、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与提高能力。
三、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作为老师,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语文教学要优化与创新,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其语文能力,还包括在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优良的品质、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怒发冲冠凭栏处”的岳飞,无不使学生感受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穷年忧黎元”的杜甫,无不激起学生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品质和伟大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效仿的楷模。同样,课文中有许许多多的文学形象,其优秀品质会给学生以真、善、美的启迪与熏陶。在教学中,倘能让这些光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学生自会肃然起敬,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此外,由于学生年龄小,经常会暴露出一些由于受社会和家长的影响而产生的不良的思想倾向,我们要及时发现、及时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邵红儿 初中语文课堂人文素养培育策略例探[J].学周刊,2011年,28期。
[2]陈宗霞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J].学周刊,2011年,12期。
论文作者:甘英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7月总第1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8
标签:学生论文; 人文论文; 素养论文; 情感论文; 语文论文; 课文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教育学》2016年7月总第1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