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理论工作者学习江泽民选编的经验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开拓广阔的世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_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高校理论工作者学习江泽民选编的经验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开拓广阔的世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_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高校理论工作者座谈学习《江泽民文选》的体会——1.开辟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广阔天地——2.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振兴——3.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4.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决策——5.各方面都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6.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都要论文,文选论文,各方面论文,理论工作者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开辟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广阔天地

赵存生

赵存生,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奋斗中,历来重视党的理论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身体力行地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党和国家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深入具体地阐述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基本思想,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广阔天地。

通过学习,我以为江泽民同志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站在时代高度,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职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面对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的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面对我们党肩负的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江泽民同志高屋建瓴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社会科学担负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强调:“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要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党治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巨大作用,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度重视改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条件,高度重视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重大课题的攻关,高度重视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的成就和作用。”

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优良学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江泽民同志不但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而且对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哲学社会科学、怎样建设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深刻的阐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他说:“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要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既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也不能犯毛泽东同志曾经批评过的食古不化、食洋不化的毛病。”为此,他强调指出:“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蓬勃发展、充满活力。”他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因此,“要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和当今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正确认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正确认识这些变化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课题、新挑战,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在研究和解决重大课题的过程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发展”。其次,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反映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的重要方针。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在实践中不断认识真理、服从真理、发展真理。要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第三,要坚持优良学风。江泽民同志指出,学风优良是科学研究的保障,学风不正是科学研究的大忌。他很有针对性地说:“在科学研究中,要坚持严谨而不保守,活跃而不轻浮,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追求真理而不追求名利。这不仅是应该大力提倡的科学态度,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他提出要借鉴我国古人治学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精神和中华民族做人、做事、做学问相统一的优良传统,指出:“只有坚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扎扎实实做学问,才能成为一名对祖国和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江泽民同志还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有关思想,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张,从而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建设高水平的专家队伍。

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领导,是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关键。”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加大支持力度,同时要认真研究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规律,改进领导方式,不断提高领导水平。面对当今世界人才竞争的严峻挑战,依据高水平人才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需要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这样才有希望创造出对民族振兴和人类文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鸿篇巨制。”为此,他反复强调,“要进一步形成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激励、选拔、任用的良好机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茁壮成长。”

《江泽民文选》中关于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学习以后,我觉得,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应该抱有如下态度:一是要有紧迫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现状同时代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同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在可比的方面还有明显差距,因此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以不断满足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需要,不断满足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需要。二是要有自信心。要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的中国充满创新活力和探索空间。就世界历史领域而言,当今最伟大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是在中国。1978年以来,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大科学理论体系,十六大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一系列新的理论创新成果又正在形成、发展和完善之中。这些成果不但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而且本身就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最具有标志性意义,最具有理论、实践价值和影响力的组成部分。三是要有责任感。要自觉认识到,理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中肩负重大责任,要无愧专家学者称号,不负党和人民重托;要像江泽民同志所倡导的那样,“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既立足于中国实际、又放眼世界大势,努力从人民群众广阔而丰富的实践中提炼研究题材,汲取思想养分,提出真知灼见,创造学术精品,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服务”。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振兴

韩震

韩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依靠什么来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伟业呢?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思想,以战略家的眼光和高度看待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早在1994年,江泽民同志就指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因为“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只有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保证我国长治久安。”这些论述集中地概括了教育在民族振兴中的现实作用和历史使命,把我们党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首先,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主要途径。当今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大大提高我国劳动者中科技人才的比例,提高劳动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必须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增加对贫困地区和贫穷家庭的教育资助,努力提高绝大多数人的教育水准。

第二,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江泽民同志指出:“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育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建立健全各种创新体系,关键环节是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英才不断涌现。培养人才的关键是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每所学校都应该创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探索的文化氛围,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追求真知。

第三,教育是知识创新和应用的主要基地。知识创新是大学的社会责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社会对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的需求推动了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高等学校在知识创新和理论创新方面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江泽民同志敏锐地指出:“高等教育要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成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方面军。”一句话,“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高校要积极投身到新科技革命和知识创新的洪流之中,充分发挥知识和智慧密集型组织的优势,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为科教兴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形成全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重大作用。”这种民族凝聚力就“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来自我们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来自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民族优良传统的发扬,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的形成和巩固,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而这些都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和内容。”他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育应该引导青年人树立远大理想、坚持发奋学习、注重锤炼品德、不断开拓视野、勇于进取创新、始终艰苦奋斗,努力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祖国的年青一代不断健康成长,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就能够永葆前进的生机和活力。在培养年轻人方面,各类学校和教育部门起着不可替代的主渠道作用。

总之,“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必须认清教育在增强综合国力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提高优先发展教育的自觉性。要把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化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全社会的实际行动,在全党和全社会形成和保持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困难,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为教育办实事,保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最近,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在以教育创新推进科技创新,以教育创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贯彻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李毅

李毅,南开大学教授

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基础的工作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因为“我们正在从事伟大的开创性事业,只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才能不断取得成功”。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青年学生的头脑,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推进伟大事业的战略需要,是我们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解决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不断开创新局面,承受和抵御各种风险,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掌握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具体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工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工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工夫。要使学生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使他们学会从理论体系上来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紧密结合今天的实践来加深领会,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第二,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学生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正确回答和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发挥自己的威力和真正掌握群众。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对当前亟须进行理论引导或说明的突出问题,作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符合实际的解释和说明,充分发挥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三,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和生活中的新问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江泽民同志强调,理想信念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只有在全党同志和全体人民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取得成功。青少年是我们事业的未来和希望,尤其是要抓好对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不能照本宣科,空喊口号。比如,现在有的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产生了某种疑惑,对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信念产生了动摇,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缺乏信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就要针对这些问题来进行,认真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深入细致地开展教育,使其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第四,发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江泽民同志指出,“要针对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课教育”。他强调,要通过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使政治课上得更好。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努力提高青年学生理论武装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理论武装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5年2月,中央批准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新方案, 明确要求在高校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这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科学理论“三进”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期望。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负起以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重责,把工作做得更好。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决策

孙茂新

孙茂新,清华大学教授

翻开《江泽民文选》,看到《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一文,倍感亲切。正是在这篇讲话中,江泽民同志代表党和国家发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号召。通过学习《江泽民文选》,重温我们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可以明白我们党为建设现代化强国作出的这项重大决策,是水到渠成、恰逢其时的。

首先,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提出的要求。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和政治上的安定团结。党的十四大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这一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为迎接正在来临的又一个科技和经济大发展的新时代,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根据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造就千百万年轻一代科学技术人才,建设一支跨世纪的宏大科技队伍”。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时,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第二步战略目标有望提前实现并迈向第三步战略目标。新的形势要求我们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道路。这也就要求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有更快的发展,而我国国力的增强也为此提供了可能。

其次,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程提出的要求。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就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1年,江泽民同志再次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基础工程。”党的十四大重申,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与四所交通大学校领导座谈时,要求高校工作必须进一步解决好“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两大重要问题。党的十五大要求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强调要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1998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明确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增加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突出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高校广大师生员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一批院校逐步缩小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建设创新国家中的作用极为重视,把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作为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相信,再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我国一定会有若干所学校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各方面都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聂月岩

聂月岩,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江泽民文选》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时代性,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及其重大成果。这里仅就《江泽民文选》中关于各方面都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思想,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1988年3月10日,在上海理论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同志从理论创新的视角强调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他指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离开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解放思想就无从谈起。在理论工作中发扬民主,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理论的繁荣创造良好的环境。贯彻“双百”方针,必须结束过去那种在理论研究中“定于一尊”的局面,破除封建意识,倡导学术民主和理论民主。他强调,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学术和理论面前同样人人平等。实践是判断理论是非的唯一标准。

1989年7月26日,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一届执行委员会第三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江泽民强调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是几十年来艰苦奋斗的历程决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必须把工会办好,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一方面,工会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另一方面,工会要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且要真正代表工人群众的利益,依法维护工人群众的合法权益”。他强调,工会要成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渠道。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工作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若干矛盾,或者产生若干问题。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积聚起来,不能及时化解,最后一下子释放出来,就可能起破坏作用。这就需要有民主的渠道来反映这种矛盾和问题,来宣泄这种能量。作为工人群众自己的组织,工会是最了解工人,应该成为充分反映工人群众意见和要求的重要渠道。

1998年9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总结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时指出:必须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首要出发点。要调动农民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他说,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同政治体制改革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要在农村基层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他强调,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依法办事,把握住了这两条就能够有领导、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

1999年9月22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强调指出: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五十年发展历程的两大主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性质的集中体现,是人民政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根据,是人民政协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面对跨世纪发展的繁重任务,党和人民对政协的要求更高了,人民政协的各种任务更重了。人民政协应该也完全可以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人民政协继续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希望人民政协坚持发扬民主,在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希望人民政协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进一步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希望人民政协广泛团结海内外一切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振兴中华共同奋斗。

1989年12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建设理论研究班上讲话时强调: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不可少的制度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党内生活中恢复和坚持了民主集中制,总的情况是好的,但在处理中央和地方、上级和下级、个人和组织的关系方面,还存在着民主不够,集中也不够的问题。我们的党内生活,一定要充分发扬民主、扩大民主。如果忽视民主,搞一言堂,势必造成党内生活不正常。但是不能忘记,共产党不但要发扬民主,尤其要实行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这也是民主本身的要求。如果离开集中谈民主,就会违背民主原则,导致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状态,那我们就什么也干不成。他指出,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违反民主集中制,就应受到批评;破坏民主集中制,就应给予必要的制裁。各级党委要支持纪检机关大胆工作,行使党章赋予的职权。2002年9月18日,他在党的十六大文件起草组会议上又强调:发展党内民主很有必要,这是我们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又要强调保持党的集中统一的必要性,这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必须全面坚持民主集中制,既要实现党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又要保持党的严格纪律,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和全党的团结。总之,民主和集中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要全面论述。

《江泽民文选》中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思想,内容丰富,内涵深邃,需要我们认真研读。学习这些重要思想,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郝清杰

郝清杰,教育部社科中心副研究员

始终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贯穿《江泽民文选》的一条逻辑红线。学习《江泽民文选》,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对于我们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科学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实践,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结晶,是指导共产主义运动的强大理论武器。通过学习《江泽民文选》,我们可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指它实实在在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不是一种单纯的说教,而是工人阶级社会实践的理论升华,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结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不是思想自身的演变逻辑,而是探索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是人类认识规律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构成了共产党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因此,“认真、刻苦、全面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对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执政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必须摆在学习的首位。全党政治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信念上的坚定,是全党组织上、行动上的统一和具有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前提和基础。而这种政治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信念上的坚定,只能建立在全党同志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思想的基础之上。”

理论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来落实,要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江泽民同志指出:“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科学方法论。看我们是否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键看是否能运用它来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推进党的事业发展。解决的问题越多,就运用得越好。如果理论上说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最后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那就不是真正的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观点,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不断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强调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观点,制定政策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和条件,统筹兼顾,全面把握,因地制宜,努力找出最佳、最切实可行的方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只有坚持了这些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和应对艰难复杂的形势,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理论的力量在于掌握群众。江泽民同志强调:“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正确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才能发挥更大威力和真正掌握群众。”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这十三年里,我们党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新的重大理论成果,充分发挥了用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的巨大历史作用。在这十三年中,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得到充分发扬,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国际影响显著扩大,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又一次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证明了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

责任编辑:萧瑜

标签:;  ;  ;  ;  ;  ;  ;  ;  ;  ;  ;  

高校理论工作者学习江泽民选编的经验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开拓广阔的世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_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