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分析中药的不良反应以及探讨合理的用药对策。方法:将2015年8月1日-2017年5月31日期间在本院接受中药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给药途径以及受损的组织系统。结果:60岁以上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静脉注射引发的不良反应最高,皮肤黏膜受损的概率最高(p<0.05)。结论:中药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建议临床尽量不采用静脉注射的给药途径,密切关注患者用药期间皮肤黏膜损伤情况。加强用药的监管力度可保证合理用药。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中医药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标本兼治,具有价格低廉、使用简便等众多优势,随着人们对中药认识的加深,中医药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与西药相比,中药的不良反应略轻[1],但也不可忽略。本文为了分析中药的不良反应以及探讨合理的用药对策,做了以下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25例在我院接受中药治疗且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病例选取时间是2015年8月1日-2017年5月31日。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详细信息见下:
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3:12;年龄范围(16—84)岁,平均年龄(52.23±13.28)岁。
1.2 方法
将25例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包括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以及不良反应累及的组织系统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25例患者年龄的分布状况、给药方式以及累及系统,总结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
1.4 统计学处理
将患者年龄分布情况等计量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投入SPSS18.0版软件中进行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分布状况
数据统计发现,6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最多,概率最高,与其他年龄段数据相比,p值小于0.05。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25例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注:皮肤黏膜受损概率与其他系统受损概率对比(p<0.05)。
2.3 不良反应累及系统
皮肤黏膜受损的患者人数最多,比例最大,与其他系统受损概率相比,p值小于0.05。详细数据见表3:
3 讨论
中医用药的基本原则需参照中医理论基础,应用形式、理论体系比较独特,导致中药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机体、用药以及药物本身三个因素[2],随着中医疗法推广力度的增加,加上其本身具有的价格低、使用方便等特点,采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人数逐渐增加,但近些年中药种类愈发多样化[3],在使用过程中未加强监管力度,导致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越来越多,急需引起重视。
本次对25例接受中药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60岁以上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最大(见表1),可能与老年患者观念陈旧(认为中药毒副作用轻微,因此对合理用药的重视度不高)、机体代谢速度慢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性低有关[4],其次比较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人群是未成年人(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处于生长发育期,机体多个组织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用药后比较敏感[5],加上在治疗期间的配合度较低,因此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表2中数据显示,静脉注射给药最容易引发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中药具有复杂的药物成分,有效成分无法明确,加上处方多为复方药[6],包含较多的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杂质,未清除干净就可能成为过敏原,此外,在使用过程中,滴速过快、药量过大以及药不对症、药物直接进入血液等多种因素都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7]。表3中数据所示,中药不良反应最容易损伤的组织系统是皮肤黏膜,其次是消化系统,可能与皮肤黏膜防御系统较弱有关。
为了使患者采用中药治疗后尽快恢复健康,同时减少不良反应,临床需合理用药。首先,应制定严格的中药管理制度,对中药的调配过程进行监督,严格遵守“四查十对”基本原则。其次,要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有关中药合理使用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要求每位医务人员全面掌握用药基本原则和清楚每味中药的对应疾病和适用人群等,学习辨证施治法,掌握适应证,可口服的药物尽量不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儿童、老年患者要合理控制药量和给药途径,静脉用药者要加强监督,合理调节滴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掌握各种中药的使用剂量、给药方式以及疗程,需联合用药时要采用单独的容器给药,避免药物混合导致变质,在给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以及做好相关检查工作。最后,纠正患者对重要的错误认知,在院内设置中药咨询台,加大中药知识宣传力度,提高患者对中药的认知度,预防滥用药物、错用药物等不良情况发生,同时在向患者发放药品时要详细核对处方的合理性,药物发放后详细介绍每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保证患者出院后仍可合理用药。
总而言之,中药容易使老年、儿童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静脉注射引发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容易累及皮肤黏膜,加强中药的日常监督管理力度,可保证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常万云.中药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7):134-135.
[2]陈远赞.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2):84-85.
[3]刘纯华.中药临床应用中常见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用药策略探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3):112-112.
[4]赵雁华.中药不良反应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2):40-42.
[5]亢卫华,平贯芳,崔李平.19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J].中成药,2016,38(8):1878-1880.
[6]梁文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合理用药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16):163-164.
[7]陆斌.86例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业,2016,25(8):87-89.
论文作者:曾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中药论文; 黏膜论文; 给药论文; 概率论文; 药物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论文;